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清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清乾隆 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拍品信息

作者-- 尺寸高13.8cm
作品分类陶瓷>清代其它彩釉瓷器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咨 询 价
成交价
  • RMB  84,000,000
  • HKD  84,000,000
  • USD  10,755,442
  • EUR  8,179,163
专场古董珍玩专场拍卖时间2007-08-20
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已开通官网拍卖会2007夏季艺术品拍卖会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着,紫禁城出版社,两木出版社,1993,第279页。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二行楷书款
说明 注:原清宫内务府三院卿庆宽家旧藏。
乾隆时期白地珐琅彩瓷,是由如意馆画师在景德镇特制的白瓷素器上精心绘制而就。考诸文献,制作珐琅彩瓷在北京有三处;一为故宫内“启祥宫”的“如意馆”;另为颐和园;再为怡亲王府。其作品彩料透亮,纹饰清晰,尤其是人物面庞的点染具有西方油画“线法画”的立体效果。此类作品细腻典雅,素负胜名,俗称“古月轩”瓷。
清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耿东升
“‘灯笼尊’,敛口,鼓腹,圈足。外壁白釉地珐琅彩通景绘荣华富贵图。桂树参天,枝干虬劲,树下芙蓉盛开,枝繁叶茂。一童站于桂树下,手持竹杆打桂花。贵妇倚坐于巨石旁,身着长裙,面带微笑,神态安详,手持一枝芙蓉花嗅香,身傍有装满菊花、牵牛花的花篮,花篮边置一瓜。一童站于贵妇面前,手持如意,做回头观望,身后侍女怀抱一手拿拨浪鼓的幼童。一旁墨彩行书题诗一首,“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引首钤“仁化”朱文印,落款钤“德高”白文和“志远”朱文印,三方均为篆书印文。器底蓝料书“乾隆年制”四字宋椠体款,外加双方框。
邵蛰民撰《增补古今瓷器源流考》记:“清瓷至乾隆而极盛,器式之多亦莫与伦比”。乾隆时期景德镇生产的瓶尊类等琢器较多,品种丰富,有粉彩、斗彩、青花及颜色釉等。陈设品瓶尊类器的大量出现,是明清尤其清代十八世纪社会文化及艺术生活的表现。明高濂曾论及适合不同场所插花的花瓶种类及瓶式。瓶尊类等琢器的成型、制作、填彩、烧制难度等高于碗盘类等圆器,故琢器较圆器珍贵。寂园叟云:“一瓶之式样,千变万化。无有穷期,故瓶独尊于他品。”清宫瓷胎画珐琅中的瓶多为“瓶宜短小”,是“文房赏玩”思想的体现。
灯笼尊仅高14厘米,造型别致,小巧玲珑,形体秀美。胎质洁白细腻,胎壁极薄,似脱胎之器,有“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销”之感。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脱胎器有“此等制器始于永乐,仿于康雍,乾隆以后遂不能,盖夺造工,极制作之能事矣。”釉质光润如玉,洁白无瑕。
图中所绘桂花树,为木犀科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温带观赏花木和芳香树。桂花叶茂而常绿,树龄长久,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花黄色或黄白色,芳香四溢。《说文解字》释“桂”是“百药之长”。“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桂花具有“生津、辟臭、化痰、治风早牙病、润发”等功效。新鲜的桂花可制桂花糕、桂花糖和桂花酒等。
芙蓉花,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白色或粉红色,至傍晚呈深红色,花形大而美丽,生于枝梢。是深秋主要的观花树种,其花晚秋始开,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苏东坡有诗赞曰:“溪边野芙蓉,花水相媚好”。
图中所绘拨浪鼓是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最早的拨浪鼓被称为“鼗”。战国时期产生的鼗作为打击乐,历代礼乐中都有鼗。宋代,除礼乐和商业用外,拨浪鼓也成为深受儿童喜爱的玩具。在南宋李嵩《货郎图》中,画中的拨浪鼓造型颇为考究。拨浪鼓摇动发声,可奏出富于变化的响动,高低错落,叮咚悦耳,有较强的音响和娱乐效果,故得以广泛流传。
拨浪鼓自先秦时期鼗鼓诞生直到今天,深受人们的喜爱,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流传,拨浪鼓形态没有多大变化,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图中所绘“如意”是供玩赏的吉利器物。如意的形状像长柄钩,钩头扁如贝叶。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明清两代,取如意之名,表示吉祥如意,幸福来临。清代如意质地品类繁多,制作工艺精湛。
清代瓷器装饰多吉祥图案,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鲜明时代特征。桂花的“桂”与“贵”,芙蓉与“富”“ 荣”谐音,桂花芙蓉有“荣华富贵”之寓意。“如意”有事事如意,万事吉祥之意。……
雍正、乾隆时期瓷胎画珐琅常有五言或七言的题句,依据画面而选择的诗句,诗句是画面的表达,画面又是诗句的形象展现,与器物及纹饰相得益彩。画意与诗境洗炼,寥寥数语,点出画作的特色和精华所在,寓闲情逸致于幽美画境中。
清宫画珐琅的题句多出自唐宋明诗,“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出自唐李峤所写《桂》(见《全唐诗 · 卷六十》),“未殖银宫里,宁移玉殿幽。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愿君期道术,攀折可淹留”。……
“仁化”、“德高”、“志远”三方印文来自佛经《六度集经》,“适梵志远,乃遂退矣。……仁化,奉三尊,行十善,以为治法,遂致永福。……佛告诉众位比丘:我世世都尊奉诸佛至孝之行,德高而福盛,于是成为在三界独步的天中之天。” ……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艺术大师辈出,使西方绘画艺术提高到新的水平。西洋画以体质为主,重视空间,用透视及阴影的表现手法,纹饰重于由浅而深的渲染。西洋绘画与中国绘画风格迥异,表现手法不同,中国传统的肖像画特别重视人物的轮廊线。西洋肖像画主要用颜色块面的堆叠来表现人物的形象和质感,西洋人物面部以渲染为主,色彩层次刻画得细致柔和,人物脸部和皮肤呈天然肉色,五官高低凹凸。不见线条的痕迹,衣服的画法上也以色彩塑形。建筑物的描绘,注重光线照射下所产生强烈的明暗效果,运用焦点透视的手法,色彩浓淡深浅,以分远近和层次,使画面出现很强的纵深感、透视感。
此器珐琅彩绘制采用西洋技法,注重明暗,富有立体感,形象准确,人物的脸部、衣冠服饰重彩渲染,此种技法也见于上海博物馆所藏珐琅彩人物图瓶上,反映出装饰技法的时代风格,使人物形象逼真写实,富有质感,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画法细腻,体现出中国人物画西洋画风的艺术风格,展现出乾隆时期“西学东渐”的风尚。
画面色泽艳丽,意态陶然,悠然自得。仕女面容清秀、身材柔美、婀娜多姿。稚气十足、天真烂漫的孩童刻画得淋漓尽致,有入画临境之感,使人有“疑似梦境回童年”的美好回忆。 ……”
清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
苏富比原亚洲区主席,中国古代瓷器及工艺品资深专家—朱汤生
“灯笼尊上的图案主题是园林内二位仕女和三个孩童,伴以桂花树,芙蓉花及寿石。其一仕女轻坐石阶,左手持芙蓉花。另一仕女以立姿抱着手持带长柄小鼓的小儿。较年长的孩童腰间挂缠一小磬,手握如意,站于两仕女之间。第三名童子则半躲仕女身后,以竹棒指天并朝上而望。全图案取桂花和芙蓉花的谐音,象征吉祥寓意。桂花的“桂”与“贵”同音,芙蓉则分别与“富”和“荣”同音,全意是“夫荣妻贵”,意味美满谐和的婚姻为夫君带来成功的事业和富足,贤妻亦能明艳贵气。同时孩童的如意和朝天竹棒也有“心想事成”和功名“指日可待”之瑞意。
带有相近主题和寓意的珐琅彩瓷瓶,只有现存美国华盛顿市弗里尔美术馆内的一支珐琅彩“仕女婴戏图”蒜头瓶。构图为一仕女坐于圆石上,傍置盛果子小盆,右手执绘芙蓉花卉团扇。身傍嬉戏的两名童子,其一手持桂花花枝高举。背后则饰以桂花树、芙蓉花和寿石。台北故宫藏的一支乾隆料胎珐琅彩“课子图”小瓶,也有较接近的构图。虽然母子的活动已改作阅读,有所不同,但两侧仍然保留着桂花和芙蓉花石等纹饰。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支珐琅彩瓶,以一手持如意高士和阅读中的侍从为主体,身傍则为抱着书卷的书童二人。因瓶身呈球状,是以它的构图比较灯笼尊的来得更扁平。口沿下围桃红花边,颈饰以黄地海水龙纹,肩铺如意头卷边,无题诗。其它绘清人仕女的珐琅彩器皆为现存台北故宫内的小盘,全是清人母子图案。当中例外者是一小方瓶,两面母子图与二幅胭脂红彩山水图互间。
二支以西洋人物图作主题的花瓶亦与灯笼尊的画风和技法有联系。其一是现存日本东京永青文库的珐琅彩双联盖瓶。此瓶的一面绘以希腊神话《帕里斯审美》中王子对三位女神容貌作评判的一幕。其岩石绵密伸延,填满人物伫立之背景的叶业绘画手法与灯笼尊的尤为近似。一支在英国伦敦戴维德基金会收藏内,绘园林内两位西洋仕女图案的珐琅彩胆瓶,和一支藏台北故宫内的珐琅彩锦地开光“西洋人物母子图”螭耳瓶,也在绘画风格上有共通之处。
灯笼尊上的题诗亦在数件绘有木芙蓉和桂花纹饰的珐琅彩器上出现。雍正的例子包括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支绿地碗和另一支白地盘,皆以木芙蓉和桂花枝叶给于器物外壁。乾隆的代表则有前述现存弗里尔艺廊的蒜头瓶和台北故宫的“母子图”料瓶。而一支明显是后仿器,以一对鸳鸯置于花卉间并下“雍正年制”款的珐琅彩碗,也有书同一诗文。但其字是极少见的楷书体,有异于其它真品上的行书体。诗文“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是出自唐诗人李峤的《桂》五言律诗中的第三及四句。相配的印章分别为“仁化”、“德高”和“志远”似有期盼着图中三孩童未来能养志修为之意。它们在其它珐琅彩器物较少得见,但在台北故宫的收藏内仍可找到两支雍正的山水图碗,前者为“仁化”印,后者则写“德高”和“志远”印款。
以上是为这件未曾发表过的乾隆珐琅彩灯笼尊的解说,并作为探索它跟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吻合之处的一种尝试。……”
庆 宽 小 传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明清历史与文物研究专家—刘如仲
“庆宽(1848-1927),本名赵小山,字筱珊,号松月居士、晚号尘外野叟,又号信叟。清代辽宁铁岭人。后入旗籍,隶正黄旗。庆宽早年就读于北京翠微山东之灵光寺,受教于法华大师。他幼即习画,初学于山东画家袁瑞寿,又从戴醇士学习山水,最后向河南王丹麓学花卉。由于他用心学习,深研画技,使得他的水墨设色很有成就。……
由于庆宽工书善画,供职于醇亲王府,从事书法和绘画,受到喜好书法、歌赋,尤其能诗的醇亲王的器重,醇亲王奕环,道光皇帝第七子,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道光时封醇郡王,咸丰十一年(1861)在“祺祥政变”中同恭亲王一起支持慈禧太后诛杀八大臣,为其夺取执政权扫清了道路,从此取得慈禧太后的信任,同治十一年(1872)封醇亲王。……
庆宽由醇亲王府进入清宫内务府,历任内郎、堂郎中、晋三院卿。内务府为清朝掌管皇家宫禁事务的机构,管皇家之衣、食、住、行、祭祀、朝贺礼仪、皇子公主事务、宫内筵宴、宫内及圆明园等。它原在西华门内右翼门之西,内务府原名“总管内务府衙门”,它的最高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正二品。总管大臣之下有堂郎中、主事、委署主事、笔帖式、书吏等官员。庆宽在内务府晋至三院卿,三院即是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属正三品。由是庆宽被慈禧太后钦派办理宫廷大典、领衔绘制宫廷历史绘画、个人肖像及陵寝典礼图等,成为一名有实权的宫廷画师。……
紫光阁,为康熙时所建,为康熙皇帝用于武事的殿阁,殿试武进士时,康熙帝则亲自主持马射和步射。乾隆二十六年(1761),乾隆皇帝在紫光阁庆贺平定准噶尔、平定回部、平定大小金川、平定安南及平定廓尔喀等战役的胜利,命宫廷画师姚文翰等为立战功的文武将军画像,还亲自做赞诗,以悬挂于紫光阁,是为紫光阁功臣像。光绪十一年(1885),庆宽奉命领衔绘征战太平天国起义、活动于淮河两岸并逐渐与太平军汇合抗清的捻军及陕甘回民起义军的有功人员的画像及战绩图,历经六年,画像乃成,计百数十幅之多,悬挂于紫光阁,以供瞻仰。……
珍贵的珐琅彩瓷为皇帝“内廷秘玩”,世间不得所见。直到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宫内珐琅彩瓷才部分流散出来,散落民间。现在珐琅彩瓷器大部分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数量也不太多。
庆宽所收藏的这件“乾隆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是件极为珍贵、价值连城的瓷器珍品,它一直为庆宽及其后人所保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