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則是另一個數字: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藏中國文物是館藏數量的10倍之多。 這兩個統計都反映了一個接近的數據:在海外的中國文物超過1000萬件。當然,這不全是流失文物。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副總幹事牛憲鋒認為:“準確地講,應稱為海外藏中國文物。流失文物應該是指1840年鴉片戰爭後至新中國成立前,因戰爭被劫掠的文物,以及因為盜掘、盜鑿、不正當貿易等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方式流散國外的文物。具體數量難以統計。”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其中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曆史,包括刻本、書畫、玉器、青銅器、陶器、飾品。【大英博物館】
【法國楓丹白露宮】
【法國楓丹白露宮中國館內所藏文物大多是從圓明園掠走的】
此外,美國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也收藏著大量中國流失文物。這些文物不乏價值驚人的曠世奇珍,社會價值和史學價值更是不可估量。《女史箴圖》中國古代繪畫代表作——《女史箴圖》年代:東晉時期(公元400年左右)規格:縱24.8厘米,橫348.2厘米流失時間:1860年收藏地:大英博物館《女史箴圖》原畫作於東晉時期,藝術價值頗高,從問世起就一直是曆代宮廷收藏的珍品,後人也多有臨摹。由於年代久遠,現在世界上僅存兩幅臨摹品,其一為北京故宮收藏,為宋人臨摹,筆意色彩皆非上品,價值不是很高;另一幅就是這件藏於大英博物館的隋唐時期摹本,是罕見的藝術珍品。大英博物館的這個摹本是現在尚能看到的最古老的畫卷。它雖是摹本,但依舊是公認的畫中上品,風格古樸,色澤鮮豔,末署 “顧愷之畫”,一直被視作顧愷之傳世名畫的代表作,為曆代皇宮貴族珍藏。曆代學者也對《女史箴圖》極為看重。《女史箴圖》共有12段,流傳至今的隻有九段,其內容是教育封建宮廷婦女們如何為人,如何自保的一些人生經驗和道德箴條。在這幅長卷中,顧愷之的“遊絲畫法”和“傳神寫照”畫論都得到最充足的體現。因此,西方美術界也把它視為中國古代繪畫的代表作,稱譽它是“一切都達到圓熟境地”的“完美無缺的佳作”。《女史箴圖》是我國能夠找到的最早的專業畫家東晉顧愷之的傳世之作,也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這幅畫也是最早的一幅“以形傳神”繪畫藝術的傑出作品,因而它除了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之外,還具有其他畫科難以比擬的史學價值和社會價值。英法博物館裏的“原罪”文物在英國,恐怕沒有一個地方能比大英博物館更容易激起外國人的複雜情緒。這個世界上曆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大的博物館在250多年前初建時僅有7萬件展品,但隨著“日不落帝國”的領土擴張,其藏品已升至今天的700萬件。從大英博物館北門進去,上樓後眼前就是大英博物館中國館。中國館在大英博物館的編號是33號展廳。值得一提的是,在底樓樓梯入口處就有一尊10多米高的漢白玉佛像歡迎你。大英博物館中國館中的中國文物看點(簡單介紹幾個): 1,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是大英博物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據稱該摹本存放於館內的斯坦因密室,一般遊客是看不到的。
2,明代彩瓷彌勒佛像,笑口常開的彌勒佛讓人徒增親切之感,很多人誤以為是唐三彩。
3,走到大廳底部右拐,展出的是曆朝曆代的中國玉器,最早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
4,大英博物館中國館大廳中央的壁畫,並非如很多媒體介紹所言是敦煌壁畫。大英博物館的說明已經證實此壁畫來自於山西五台山的寺廟,全壁畫由幾萬片大小不一的碎片精細粘合而成,其殘餘在國內的部分已經在文革中全毀。
5,鎮墓木俑,頭頂有幹漆做的鹿角。東周時期被用作鎮墓獸,這個木俑是僅存的幾件類似文物之一。
6,劉羅鍋大人的書法,字寫得倒是不歪。
7,周傑倫所唱的元代青花瓷,真品在玻璃櫥中自顧自美麗。
8,北宋定窯孩兒枕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6年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多達2.3萬件。敦煌藏經洞的4萬多件經書書稿中,也有1.3萬件在大英博物館。但這些僅是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珍寶的1/10,其他的都被存放在10個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許可,一般遊客無緣謀麵。法國的盧浮宮藏有多少外國文物?說出來也令人吃驚:在這裏,來自法國以外的文物超過40萬件,“六大館”中的東方藝術館、古希臘館和古羅馬及古埃及館三大館,幾乎全部是外國珍寶,另外3個館——珍寶、繪畫和雕塑館中也有相當多展品來自國外,有人說,沒有這些外國藏品,盧浮宮就“館將不館”。【乾隆大閱甲胄,現藏於法國軍事博物館】【法國白露楓丹宮 的 圓明園珍寶】
《曆代帝王圖》卷之十後周武帝宇文邕初唐人物畫最高水平——《曆代帝王圖》年代:唐代初年規格:縱51.3厘米,橫531厘米流失時間:1925-1931年收藏地: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曆代帝王圖》始作於唐朝初年,唐太宗時期著名畫家閻立本所作,是表現帝王生活的人物畫,又稱《古帝王圖》。《曆代帝王圖》的藝術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畫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繪畫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唐代是中國畫繁榮、鼎盛的時期,在繪畫題材方麵傾向麵對現實。這一時期人物畫不僅大家輩出,描繪人物的技法也得到了全麵發展。閻立本溯源顧愷之又融進恢弘博大的氣度,他在《曆代帝王圖》中,以剛勁而厚實的線條恰當而真實地刻畫出古代帝王的個性特征。畫卷共包含了十三個帝王及一些侍從的肖像,帝王的上方書寫有廟號、姓名及在位年數。這十幾位皇帝依次是前漢的昭帝劉弗陵,後漢的光武帝劉秀,有才有藝的魏文帝曹丕,憨厚的蜀主劉備,深沉的吳主孫權,統業天下的晉武帝司馬炎,粗野但有策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外柔內凶的隋文帝楊堅,聰明浮誇的隋煬帝楊廣,美才兼備的陳文帝,以及軟弱無能的陳宣皇帝陳頊等。總體來講,《曆代帝王圖》作為中國肖像畫的經典作品,把帝王的氣勢和內心世界體現無疑,畫家的色彩審美水平完全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藝術價值和曆史價值都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康熙玉如意製造時間:清康熙年間流失時間:1860年現藏地: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如意是隨佛教自印度傳入的佛具之一。最初原型結合如意的頭部呈彎曲回頭之狀,被人賦予了“回頭即如意”的吉祥寓意。如意造型的變化和發展在清代達到最高水平,不僅在數量上大大超越前代,而且更加注重材質、工藝及紋飾。清代如意的形製十分豐富,單柄首就有葵瓣、雲頭、蓮花、靈芝等不同樣式。珍藏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的這件如意是臣子吳敬進獻給乾隆的,表達了他希望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的祈願,更主要是對皇帝的歌功頌德。玉如意,曆次拍賣會上的拍賣價格非常驚人,動輒以百萬論身價。不說皇家禦用如意,就連普通如意端頭如同靈芝草形狀,圖案呈心形或雲形帶長把的,按玉料成色分,價格都在十萬到幾十萬元之間。
《永樂大典》
世界上首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創作年代:1403-1408年流失時間:1860-1900年收藏地:大英博物館、英國圖書館、劍橋大學圖書館、牛津大學圖書館、倫敦大學東方語言學校等地《永樂大典》初名 《文獻大成》,是我國古代編纂的一部大型百科類書,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全書包括正文22877卷和目錄60卷,裝成11095冊。 《永樂大典》在書籍中可以稱得上是龐然巨著,每本相當於現在普通書籍的兩倍大小,全部用毛筆工楷書寫,總字數約3.7億字,體積達40多立方米。《永樂大典》完全是保存古代的典籍,在編篡時,不改古書的一字,是對傳統文化一次空前規模的係統整理,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宏偉的百科全書。它被譽為古代類書之冠,同時也對後人了解曆史原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永樂大典》作為明初以前珍品秘籍集大成的曠世大典,比法國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和著名的《大英百科全書》還要早三百餘年。它是一部古今中外所罕見的大型書,是中國古代最成熟、最傑出的“百科全書”。因此, 《永樂大典》不僅在中國古代文化遺產中名聲顯赫,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享有崇高的地位。北魏孝文帝禮佛圖
龍門石窟的精華——帝後禮佛圖製造年代:始建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流失時間:20世紀30年代現藏地:被盜鑿的帝後禮佛圖包括兩部分,其中的北魏孝文帝禮佛圖現藏於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文昭皇後禮佛圖現藏於美國堪薩斯市的納爾遜藝術博物館帝後禮佛圖的內容分兩部分,北段雕刻的內容是孝文帝頭戴冕旒,身穿袞服,在諸王、中官及手持傘蓋、羽葆、長劍、香盒的近侍宮女和禦林軍的前導和簇擁下,緩緩行進的場麵。南段構圖與北段相似,刻著文昭皇後蓮冠霞帔,一手拈香,後隨兩個戴蓮冠的貴婦,在眾宮女的前導、簇擁下迎風徐行,方向與北段相對。與雲岡石窟的浮雕相比,帝後禮佛圖已經開始擺脫古印度的犍陀羅風格,而加強了本土的藝術語言色彩。作品變得單薄平淺,高浮雕的圓潤光影不複存在,線條成了藝術形式表現上舉足輕重的角色。人與人的空間、人體的曲折起伏都用線勾勒,特別是衣紋的處理,格外舒展流暢、疏密有致,頗有漢代畫像破以線求形的神韻,表現出中國民族文化與外來佛教藝術的很好融合。龍門石窟在賓陽洞中被挖去的“帝”和 “後”兩組禮佛圖,是整個雕像群的中心和最精彩的部分。此外,從圖中人物的衣冠發式和傘蓋、羽葆等儀仗製度看,孝文帝推行漢化的政策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因此,這件作品也具有重要的曆史文獻價值。所以,無論從藝術史、宗教史的角度去考察,還是從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去估量,帝後禮佛圖都是當之無愧的國寶。青銅器象尊 名稱:青銅器象尊 年代:殷商晚期 收藏地: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法國是繼英國之後歐洲收藏中國文物的第二大中心。在法國,國家圖書館、池努奇博物館和楓丹白露宮均收藏大量中國文物。盧浮宮博物館收藏中國文物達3萬件以上,尤以原始社會的彩陶器、商周青銅器、瓷器為主,收藏量達6000多件。法國國立圖書館收藏敦煌文物達1萬多件,包括北魏的絹寫本、隋朝的金寫本、唐代的絲繡本、唐代金書、明萬曆刻本、大清萬年地圖、圓明園的40景詩絹本等。其中敦煌書畫的三種唐拓本均為孤品、稀世珍寶。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典藏中,青銅器象尊屬最為罕見的稀物。從該尊背部的開口形狀判斷,其原先應有一個蓋,遺憾的是頂蓋已失,象鼻也大部分被毀,但它仍不失為目前世上所知的動物型尊中最大的一件。如同同時代的大部分尊的風格,象尊應該屬於殷商晚期的作品,甚至可追溯到西周初期。傳說該尊出土於湖南長沙,但無處查證,不過其自然寫實的造型和紋飾風格使得專家判斷更傾向於“它出自長江流域中部盆地的工匠之手”。如稱該尊為鎮館之寶,可能不為誇張,而其背後也不乏坎坷經曆。 1903年6月,法國收藏家卡蒙多伯爵以3000法郎將其收入手中。卡蒙多過逝後,該尊被轉入盧浮宮,成為國家不可轉讓變賣的財產。不幸的是,1914年盧浮宮遠東分部將其歸入 “緬甸或高棉的雕塑”中;到1922年,象尊才找到自己的正式位置,被納入“中國雕塑”範圍。 2004年,象尊曾被借到上海博物館,首次與中國觀眾見麵。圓明園四十景圖詠
名稱:圓明園四十景圖詠 年代:清 收藏地: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
《圓明園四十景圖詠》集中再現了圓明園盛時景觀,被業內專家稱為“迄今為止最權威、最全麵展現圓明園盛時景觀的精品藝術畫冊”。該作品現藏於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圓明園四十景圖詠》是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皇帝令宮廷畫師沈源、唐岱依據圓明園實景繪製。當時圓明、長春、綺春,三園共計約有百餘處景群,但昔日僅繪製此四十景,更突現出此四十景的顯要與華蓋群芳。這套四十景彩繪圖冊直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才最終裱成呈進,前後曆時十一載有餘,足見其成圖之不易。《圓明園四十景圖詠》記載了圓明園昔日之輝煌,是人們了解、認識圓明園原有風貌最直觀、最形象的文化遺存,亦可稱之為國寶。 “四十景圖”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圓明園鼎盛時期建築和園林的風貌;“四十景詩”則以敘和詩的形式揭示了圓明園四十景的曆史、政治和文化內涵。據說法國楓丹白露宮中國館內所藏文物中隻有一小部分是1861年暹羅大使進獻的禮品,而大部分都是1860年法國從圓明園掠去的文物,件件都是無價之寶。該館所藏的圓明園文物至今未正式公開,參觀者亦不允許拍照,許多情形不得其詳。圓明園鎏金佛塔
名稱:圓明園鎏金佛塔 年代:清 收藏地:法國楓丹白露宮在中國館內最顯著的位置擺放著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銅鎏金,通體各層鑲嵌著綠寶石。塔的左右擺放著一對象牙和一對青銅雕龍,與故宮、避暑山莊等處皇帝寶座前放置的青銅龍形製一樣,說明這對青銅龍應是圓明園正大光明殿皇帝寶座前的擺放之物。我國古代的鎏金器物流傳至今極為稀少,主要是由於曆代以來戰亂損毀,再加上器物中有金成份,很多盜墓賊不知鎏金的藝術價值,就按重量賣給打金匠,熔煉為金塊或金元寶,所以被破壞的鎏金器物不可勝數。圓明園鎏金佛塔是為數不多的後世保存下來的鎏金器物,顯得彌足珍貴。虎卣名稱:虎卣 年代:商代晚期 收藏地:法國池努奇博物館法國池努奇博物館以收藏中國的青銅器而聞名,其中堪稱稀世之珍的“虎卣”是鎮館之寶。虎食人卣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出土於湖南省安化、寧鄉兩縣交界處,當時出土有兩件基本類似的虎食人卣,但現在分別流失到了日本和法國。虎食人卣是一種極特別的酒器。它所表現的意象觀念和所要表達的圖騰,至今仍是眾口不一。有的說 “虎食人反映了虎食鬼的神話,以威猛的虎來驅禦凶魅惡鬼以辟不祥”;有的說“虎食人是視覺上的誤會。人是正在作法的巫師,他正在借助虎的力量溝通天與地、人與神”;有的說是“象征著人的自我與具有神性的動物合一”。阿彌陀西方淨土變圖名稱:《阿彌陀西方淨土變圖》年代:盛唐時期 收藏地: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在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所藏的中國繪畫中,出自敦煌盛唐時期的 《阿彌陀西方淨土變圖》、《普賢菩薩騎象》和《行腳僧像》代表了盛唐藝術影響佛教界的傑作。 《阿彌陀西方淨土變圖》為絹畫,是八世紀初的作品,屬於描述極樂世界最早的一件畫作。畫中,阿彌陀佛居中,上為華蓋,旁有觀音和菩薩,下方舞樂齊奏,蓮花寶池在前方,無數化生童子遊玩其中,寶樓閣則巍立於天界上方。整個畫麵色彩斑斕,堪稱傑作。
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是歐洲,其中以英國所藏最多。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不列顛圖書館,劍橋的費茨威廉博物館、劍橋大學博物館,牛津的亞士摩蘭博物館,愛丁堡的皇家蘇格蘭博物館,都有大量的中國文物。 不列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 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曆史,代表性文物有漢代玉雕奴龍、晉代顧愷之《女史箴圖》、南北朝陶獵鷹坐俑、唐代黃玉坐犬和敦煌絹畫、文書等。 不列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在倫敦的魯塞爾大街上,麵積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小,但展出麵積也較故宮博物院為大。原來是私人捐贈的圖書館,1754年購買現址的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廈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古羅馬式大廈,並捐贈了許多皇家藏品,成為今天的大英博物館。 不列顛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可謂廣博,不列顛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堪稱一座世界曆史博物館。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中國的瓷器琳琅滿目。由香港巨富徐展堂先生捐贈125萬英鎊辟設中國藝術館,這裏收藏了很多中國瓷器。就敦煌寶藏而言,而今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占三成;藏於不列顛圖書館東方寫本部有13700件。藏於英國印度事務部圖書館近2000件幾乎中國有什麼它就有什麼。太厲害了。有的展品甚至在我國故宮都沒有。這些東西大部份是八國聯軍掠去的。圓明圓的珍寶有一半都藏在該館。該館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了。1860年,英軍從圓明園中所劫走的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另一部分被拍賣。獻給女王的圓明園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館。其藏品目前已接近700萬件。 不列顛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玉器、雕刻品等,共計23000餘件,有許多是珍品、孤品。比如,清代乾隆帝的心愛藏品、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最為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和上世紀由斯坦因(被指“敦煌盜寶第一人”)帶往英國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極其重要的珍品。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書畫: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李思訓《青綠山水圖》、巨然《茂林疊嶂圖》、李公麟《華岩變相圖》、範寬《攜琴訪友圖》、燕文貴《群峰雪霽圖》、蘇軾《墨竹圖》、馬遠《山水再遊圖》等。青銅器:商雙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 不列顛圖書館中國珍貴文獻和古籍6萬多種,其中有中國波羅蜜佛經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簡、刻本古書、敦煌藏經(包括刻版印刷的《金剛經》和地圖。法國楓丹白露宮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要數法國的楓丹白露宮,宮中的中國館可以說是圓明園在西方的再現。英國的維多利亞博物館和劍橋、牛津、普雷斯頓、愛丁堡等博物館僅收藏福建德化瓷器就有近300件,其中維多利亞博物館就有60件。 不列顛圖書館(大英圖書館) 敦煌寶藏,而今敦煌遺書在中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占三成,七成流失國外。其中,藏於大英圖書館東方寫本部有13700件 倫敦維多利亞——艾伯特博物館 在英國博物館珍藏著皮爾先生於1731年12月10日在廣州簽署的訂購中國瓷器的發貨單。發貨單上有100種不同樣式的青花瓷碟約25O件;按訂貨方要求裝飾玫瑰釉家族紋章的瓷器約450件。另外,還有花瓶、咖啡壺、大碗等。
流失到日本的中國文物數量最大,品種極為豐富,其中甲骨片日本收藏最多。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收藏有中國文物,數量大概在數十萬件。在這些博物館中,東京國立博物館的收藏最為豐富,該館設有東洋館,共有5大陳列室,專門陳列展覽中國古代文物,尤以唐三彩瓷器著名,品種繁多。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以收藏中國書畫著稱。 此外日本侵華戰爭更是給中國的曆史文化遺產帶來了一場浩劫。日本侵略者除公然將中國淪陷區的大量館藏文物運回日本外,還在中國東北、華北地區非法進行了長時間有計劃的"考古"調查和發掘,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也全部被運回日本。這一時期損失最嚴重的是北京人頭蓋骨的失蹤,至今仍為國人魂牽夢繞。 東京國立博物館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最大的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內設有“東洋館”,整個二樓五個展室都陳列中國古代美術品,其中不少是陶瓷,從原始彩陶到唐宋以後的陶瓷等,應有盡有。比如,該館珍藏古建盞,產自閩建陽市水吉,是鎮館之寶。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國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館內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馬遠的《洞山渡水圖》、《寒江獨釣圖》,梁楷的《雪景山水圖》、《李白行吟圖》、《六祖截竹圖》、李迪的、《紅白芙蓉圖》等等都是曠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數量估計在數十萬件。 據《日本侵華對文物的破壞》一書介紹,戰後日本歸還了一部分戰時掠奪的文物,有158000多車,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較珍貴的,但這隻是很少的部分。此後由於多種因素我國沒有再繼續追討。
【南北朝至初唐時期的泥塑天部頭像,現藏於德國柏林東亞藝術博物館】
德累斯頓博物館收藏的12個中國青花大花瓶還有一段奇聞:1757年4月,薩克森的選侯奧古斯特二世,十分喜愛收藏中國瓷器,對他的鄰國普魯士威廉國王的妃子收藏的中國瓷器羨慕不已。威廉國王又喜歡身體強壯的大個子士兵。於是,奧古斯特派人遊說,用自己的四隊近衛軍換取了威廉妃子的12個青花大花瓶。因而這些花瓶也被稱為近衛花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