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如何找到仍被低估的藝術藏品?

收藏熱興起已有十幾個年頭,收藏這個詞也變得婦孺皆知。哪怕是說不清康雍乾朝代順序的人,都知道藝術收藏品是價值頗高的。再想借無人知曉的情形“撿漏”,堪比登天。那麼藝術藏品的價值究竟源自哪裏?如何大浪淘金、找到仍被低估的藝術藏品?




         藝術藏品的價值與價格是怎樣的關係? 如何大浪淘金,找到仍被低估的藝術藏品?




        民國初年,一個古玩店的夥計,遵掌櫃之命,帶著一件汝窯三足奩,到北平城防部隊拜訪大帥,欲將這件寶貝以一萬大洋的市價賣給大帥。當時,這個價格並不算高。幾分鍾後,大帥從裏間走出來,右手拿著手槍,左手拎著三足奩中的一隻腳,厲聲道:“我看看誰敢張這大嘴,要吃人啊!”。用槍指指點點著又說:“你知道一萬大洋,能養多少隊伍,能買多少條槍啊!既然你都給我送來了,這東西我留下了,來人!給他包五十塊大洋,叉出去!”




        上述是某民國古玩題材電視劇的開篇情節。一個小故事,交代了行業、時代、人物、價值、價格等諸多情形。一件藏品,不同的人對其錯誤地價值對位引出了強烈的戲劇衝突,也帶出了藝術藏品的估值問題。




        對大多數人來說,藝術收藏恐怕是一個“不識貨,不知價”的領域。三十年前,在藝術收藏市場尚處蒙昧、藏品價值乏人知曉的時候,在街邊用一頓飯的錢就能找到價值不菲的東西。而現在鼎鼎大名的藝術家當時的一件作品,其售價也僅夠坐著出租在北京的二環路轉一圈而已。許多知名的大藏家,均是發跡於那一“不識貨,不知價”的時期。




        如今收藏熱興起已有十幾個年頭,收藏這個詞也變得婦孺皆知。哪怕是說不清康雍乾朝代順序的人,都知道藝術收藏品是價值頗高的。再想借無人知曉的情形“撿漏”,堪比登天。




        那麼藝術藏品的價值究竟源自哪裏?人們在麵對藏品時的價值心理是怎樣的?藝術藏品的價值與價格是怎樣的關係?如何大浪淘金,找到仍被低估的藝術藏品?












         藝術藏品的價值組成




        今天能在市場上見到的藝術藏品,其類別豐富、造詣天壤、價格高低、數量多寡,盡皆迥異。如此複雜的情況,讓初入門者難以確定一件藏品的價格是否對應價值。其實藝術藏品的價值組成還是有通用之規律的。無論上至戰國青銅器,還是下到當代中國畫,其價值均可歸納在以下所述的四個範疇之內:




         1、藝術審美價值——藝術收藏的藝術審美價值不言而喻。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時代的思想觀念、藝術風格、具體形式都有所不同,需要觀者對相應的時代背景有基礎的了解。一件藏品中包含著創作者精巧構思、高超技藝的同時,往往還會反映出個人或時代的風貌、修養、境界等,這也正是判斷藏品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的門窺之所在。




        2、曆史科研價值——大多在古物範疇,古物往往是過去信息的載體,且信息形式也絕不僅僅局限於文字。一件瓷器的紋飾,一副字畫的風格,一把椅子的形製,均包含大量的信息。而古物藏品的設計、用料、工藝對於今天的實證科學亦具有不可小覷的研究價值。一件稀有的古物藝術藏品,對於考古、曆史、建築、工程、材料、美學等各學科的研究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自身實用價值——反映藏品創作、製造之初的實用目的。例如古家具中的一把圈椅,盡管設計合理、選料貴重、做工精湛,具有極高的藝術審美價值,但其在設計製作初期一定還是要用的。所以,實用價值仍是一個類別藏品得以繼續傳承的基礎原因。




        舉個反例,古代玩鳥盛行,養畫眉和養紅子(沼澤山雀),其鳥籠結構就有很大差別。但如今,養鳥人漸漸稀少,鳥籠的製作與工藝也遠不如古人。這一單項品類,可能會隨著時代的更迭,而漸漸淡出實用的行列。




         4、材料固有價值——原料在尚未曆經創作與製造的過程,就已經保有較高的固有價值。如金銀、玉石、象牙、犀角、各種寶石等等。當然,材料的珍貴也往往反映藏品主人的社會階層。一柄紅木如意,可能就是出自普通人家。而一柄同樣大小做工精致的白玉如意,其主人很可能非富即貴。




        古語有:“所琢非玉,難成大器”之說。其實也是說明上乘的材料往往會被精雕細琢後,而製作出難得一見的貴重品器。












         藝術藏品的價值判斷




        一件藝術藏品可能同時具有上述四類價值屬性。譬如古物中的茶具、文房、家具等。也可能僅具有兩種或一種價值屬性。




        譬如東晉的顧愷之畫作《女史箴圖》,其存世的兩個版本分別在故宮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館館藏。雖然現存已是後人摹本,但也有千年曆史了。此畫初創時本為勸誡後宮、端正品行之用。待到如今,實用的“宣傳畫”價值早已被藝術審美價值與曆史人文價值所取代。部分的繪畫、書法、玉器、瓷器、宗教造像等等也同樣如此。




        所以一件藝術藏品的價值判斷還是應該結合更多的因素來綜合判斷。譬如存世量、享用階層、藏品知名度、年代遠近、體量大小、工藝水平、完整性、材料稀有性、藝術境界的高低、作者知名度等等都和藏品價值密切相關。




        篇幅所限,在此不再做拆解。各人可根據喜好,加以專項了解、學習。值得一提的是,在經濟學研究中價格與價值往往不對等,在藝術藏品中更是如此。這一特點,雖然在某些情形下有失公允,但同時也預留了更多價值提升的可能。




         藝術收藏的價值心理




        真正有收藏價值的藝術藏品應具有稀缺性,而稀缺性往往伴隨較高的價值。由於稀缺性與高價值的並存,所以藝術藏品還具有部分的保值與投資功能。




        對於股民來說,看著屏幕,心中想著:“我欣賞一下k線圖”,這種情況隻能是骨灰級的股民,並且是在賺錢的時候才有可能出現的極少數變異心理。而藝術藏品確實實實在在可以為收藏者帶來享受感、與滿足感。如果是出於真心喜歡所購買的藝術藏品,你是不會太在乎市場價格的波動,而是更多地沉浸在文化鑒賞的愉悅之中。那麼藝術收藏背後的價值心理究竟有什麼規律可循呢?




        高價值的藏品包含著文化修養的體現、精神境界的追求,反映著生活品質的層級。




        從古至今藝術收藏品顯然也帶有明顯的奢侈品屬性。因此,藝術收藏是經濟相對富裕後所產生的活動。高價值的藏品除了本文前段所列舉的價值標準之外,還更多地包含著文化修養的體現、精神境界的追求,反映著生活品質的層級。




        以喝茶為例:喝鐵觀音一個普通的瓷杯即可。如果有些要求,那麼一把壺是必不可少的。再講究些,一把紫砂壺才算由“喝茶”至“品茶”。




        要求再高些,要找一把宜興紫砂,做工精良,助茶之味。再升一級,要用大師製壺,有工有款。真到這一級,大多數品茶人也就不會每天用這把壺泡茶了。隻是待到情境相宜,才選上等鐵觀音配朱泥小壺,或招待摯友,或獨自靜品,隨甘醇入口,體味意境之用了。




        再如選一幅畫,可以從裝點空置牆麵開始,以求悅目。之後慢慢對眾多畫種有所區分,做到見畫知意。再到對畫作有個人的偏好,能夠品評優略。最後是能夠尋覓適合自己內心境界的作品,賞畫對心。其它藝術藏品大都也具有類似的由“用”至“享”,由“享”至“賞”的層級。一把壺、一幅畫,從識得到鑒藏,是一個藏家不斷辨析價值、品味境界的過程。




         價值與價格的關係




        在藝術收藏中,價格與價值往往難有準確的對應關係。人為因素對價格的幹擾,往往將價值的判斷變得撲朔迷離。




        其實,價值得以提升的因素也是屈指可數的,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被市場承認,但不再產生或因原材料稀缺、生產終止而漸漸稀少的藏品。簡言之,物以稀為貴,又要少,又要好。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為了使某類藏品達到如上升值條件,人為幹預、操控、炒作也是較為常見的。




以下舉若幹當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某一品類被人為短期操控而升值——部分玉石




·短期因流行而升值——普洱茶、紀念章




·知名創作者作古而升值——吳冠中畫作等等




·材料被限製而升值——象牙、犀角、高品質翡翠




        需要一提的是,某一類藏品的火熱帶動了同類仿製品、相關品價格的提升。譬如翡翠玉石帶動部分地方產不知名玉石的價格提升;古代家具帶動仿古家具價值提升;當代知名藝術家作品價位的提升帶動青年藝術家作品價位提高等等。




        如果以投資為主要目的,最好避開“火熱”品類,真正千金難求的真品是不可能火熱的。藝術收藏中的火熱大多源自人為。隻有火熱才有利可圖。待到賺足眼球、人頭攢動後才好下手。




        因此,想要長期涉足收藏,雖不需要像炒股票一樣每天看盤,但每隔一段時間了解各級市場、不同品類的價位行情,還是必做的功課。




        古話說:“試玉須燒三月滿,辯才需待七年期”。七年確實有些久,但初入收藏之門,花上幾個月的時間,找到自己喜歡的品類,好好了解學習,還是頗為值得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