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道釋畫中的羅漢者

【1】道釋畫是中國古代繪畫的重要門類,道釋畫中又以佛教繪畫最為重要。 【2】道釋畫是中國古代繪畫的重要門類,道釋畫中又以佛教繪畫最為重要。 【3】佛教繪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經典的題材、樣式。(北宋,佚名,日本,清涼寺藏) 【4】佛教繪畫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經典的題材、樣式。(明,丁雲鵬,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5】羅漢畫即為其中一種,其流行時間之長、作品數量之多、參與畫家之廣泛,在佛教繪畫中幾乎沒有其它題材可與之相比。(明,陳洪綬,中國,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6】羅漢畫即為其中一種,其流行時間之長、作品數量之多、參與畫家之廣泛,在佛教繪畫中幾乎沒有其它題材可與之相比。(明,戴進,中國,台灣故宮博物院藏) 【7】羅漢像因無經典依據,會隨各代的藝術家來創作表現。(清,歸莊,《羅漢圖》,紙本,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藏) 【8】羅漢像因無經典依據,會隨各代的藝術家來創作表現。 【9】通常是剃髮出家​​的比丘形像,身著僧衣,簡樸清淨,姿態不拘,隨意自在,反映現實中清修梵行,睿智安詳的高僧德性。(五代,貫休,十六羅漢圖)

那些不為人熟知的書法名帖


  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彩。
中國的書法藝術因漢字的產生而形成,隨著書體演進的不斷發展、名家楷模的不斷介入,漢字無與倫比的形體美也得到了極大的拓展。知識階層的廣泛參與,又為書法藝術的發展注入了鮮活的個性和勃勃的生機。漢字書法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書法藝術的發展尤其是古代書法藝術的發展,為後人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藝術財富。當中既有我們熟知的《三希堂法帖》、王羲之的《蘭亭序》等十大名帖,也有一些我們不熟悉的但在書法發展上有著重要意義的名帖。就讓小編和大家一起看看還有哪些名帖值得我們關注。
  一、《熹平石經》
   
  隸書最早產生於戰國末年,是秦文潦草便捷的日常實用的書寫。東漢以後,日常實用的隸書經由名家的進一步整飭規範和美化修飾,以其典范美而被確立為漢代通行的正體,並被普遍用於碑刻題銘等重要用途。漢靈帝詔命蔡邕主持刊刻的《熹平石經》隸法精整,無疑是最能代表當時官方正體八分隸書的典範式樣。其字點畫排疊而絕少呼應趨於靜態,又以長橫波勢和左右開張的挑法為凝重而端莊的字形及全篇註入一絲優雅的活力。
 二、陸機《平復帖》
   
  章草盛行於漢魏西晉時期,歷史上記載的章草名家張芝、衛瓘、索靖等人均無墨跡流傳,獨以文學名世的陸機留下彌足珍貴的一片麻紙——《平復帖》。《平復帖》是陸機用章草寫的一封信札。此作點畫狼藉,橫畫多弧曲而短促,縱勢筆劃多向左​​下方弧曲斜引,字形偏長,呈左高右低的欹側之勢,通篇古意斑駁而奇趣橫生。是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
  三、鍾繇《宣示表》
   
  鍾繇是漢魏時期古今書體的集大成者,尤以楷書成就最高,是新體楷書的奠基人。書法史上常常將他與王羲之並稱為“鐘王”。鍾繇的作品都是宋以後的摹刻或摹寫本的刻本,《宣示表》是鍾繇小楷中最富盛名的作品,對後世的影響最大。全本端正古雅,結體寬博而微扁,點畫遒勁,筆法已經脫盡隸書遺意。
    四、智永《真草千字文》
   
  智永禪師,俗姓王,名法極,王羲之七世孫,以書法擅名於陳、隋之間。相傳智永曾在永欣寺閣樓上潛心研習書法30年,用廢的筆頭埋之成塚,被人稱作“退筆塚”。據記載,梁武帝酷好王羲之書法,從王羲之書跡中摩出不重複的一千個字,歷代書法家抄寫並傳世者頗多,而個人傳抄數量最多的當屬智永,相傳曾以真、草兩種書體抄寫《千字文》800多本,但今日所見的墨跡本,只有輾轉流傳到日本的一種。智永繼承並總結了“二王”正、草二體的結體和筆法規律,又能兼取“二王”而融入己意,形成較為清晰的個性風格。
    五、孫過庭《書譜》
   
  孫過庭,陳留人,《書譜》墨跡,草書,計3500餘字,是晉唐間絕無僅有的鴻篇巨制。此卷草法精絕,散朗多姿,深得王羲之精髓。更難得的是,這也是書法理論史上影響深遠的經典名篇,其中的書法發展觀、書法兼通觀、書體功能論、草書節奏論、創作環境論等都能直揭書法藝術的本質問題,鞭辟入裡,發人深省。
   六、張旭《肚痛帖》
   
  王羲之開創了草書藝術抒情的先河,草書也成為書法家獨抒性靈的絕佳書體樣式,並在唐代達到新的歷史高峰。以高昂亢奮的精神狀態、極度迅捷的書寫速度、最為簡練的草法筆勢為基本特徵的“狂草”應運而生。張旭就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性書法家,在書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肚痛帖》真跡不傳,有宋刻本,明代重刻,現在西安碑林。是張旭肚痛時自診的一紙醫案。這幅作品開頭的三個字,寫得還比較規正,字與字之間不相連接。從第四字開始,便每行一筆到底,上下映帶,纏綿相連,越寫越快,越寫越狂,越寫越奇,意象迭出,顛味十足,將草書的情境表現發揮到了極致。
    七、楊凝式《韭花帖》
   
  楊凝式,唐昭宗進士,身經喪亂末世,一生佯瘋避禍,又有“楊瘋子”的雅號。其人其書在唐宋之際的書法史上,具有特殊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韭花帖》是楊凝式感懷酬答的一封信札,也是楊凝式傳世的代表作。其採用了前所未有的疏闊章法,有意加大字距和行距,來弱化字間的筆勢連接,筆勢逸盪而隨興結字,收放有度而別具風味。
   八、蘇軾《寒食帖》
   
  蘇軾不僅是偉大的詩人、文學家,同時書法造詣也頗深,在書法史上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為“宋四家”。蘇軾為人為藝從不隨人腳踵,書法依循晉人韻度,又對顏真卿、楊凝式等“變法出新意”,終能另闢蹊徑,成就“蘇體”。《寒食帖》用筆舒緩而與文思同步同調,思湧則筆隨,思歇則筆歇,文思如泣如訴,書法亦跌宕起伏。在個人情感與文思的自然流露中,人與書法成為水乳交融的結合體,堪稱經典之作,後世更有“天下第三行書”的盛譽。

“江南才子”唐伯虎筆下的美女圖

【1】中國繪畫史上被娛樂化、並為世人所熟知的著名畫家非唐伯虎莫屬,世人戲稱唐伯虎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點秋香”的緋聞記事更是家喻戶曉。當然,這個“江南四大才子”的稱號並非空穴來風,來源於其詩文及繪畫的卓越才華。唐寅的《陶谷贈詞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2】唐寅的《王蜀宮妓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王蜀宮妓圖》描繪的是前蜀王建后宮的故事,是唐寅工筆人物畫的代表作。此圖原名《孟蜀宮伎圖》,俗稱《四美圖》,由明末汪砢玉《珊瑚網·畫錄》最早定名,沿用至今。近經專文考證,當改為《王蜀宮伎圖》。 【3】唐寅《李端端圖》南京博物院藏 【4】唐寅《李端端圖》(局部)南京博物院藏 【5】唐寅《牡丹仕女圖》 【6】唐寅《秋風紈扇圖》 【7】唐寅《吹簫圖》 【8】唐寅《吹簫圖》(局部 【9】唐寅《嫦娥執桂圖》 【10】唐寅《嫦娥執桂圖》(局部) 【11】唐寅《班姬團扇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王羲之最美對聯賞析,比美女還養眼


王羲之(公元三二一~三七九年),東晉最傑出的書法家,字逸少,瑯琊臨沂人,居會稽山陰人,官至右軍將軍,所以人稱“王右軍”。
                    



王羲之(公元三二一~三七九年),東晉最傑出的書法家,字逸少,瑯琊臨沂人,居會稽山陰人,官至右軍將軍,所以人稱“王右軍”。他七歲開始學書,先後從師於出身書法世家的衛夫人和叔父王,以後又博覽了秦漢篆隸大師淳古樸茂的精品,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冶於一爐,創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被後人譽為“書聖”。晚年書法爐火純青,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蘭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今人所見,皆為《蘭亭序》臨摹本。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遊雲,矯苔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




“把酒時看劍,焚香夜讀書!”此聯,言簡意賅,意境深遠!把酒焚香,看劍讀書!深刻體現了瑯琊將門的儒雅不羈!修身,平天下!






王羲之對聯——碑文

   關於此聯,有一故事是說:

王羲之軍帳索下聯
東晉右軍將軍王羲之,詩書畫均佳,尤以書法稱名後世。一天夜裡,軍帳中無事,王羲燃起檀香。挑燈夜讀。忽然間想到一條上聯,但久思無對,這時,中軍將軍殷浩查帳到此,見右軍帳內燈火通明,便入帳問道:“右軍,為何深夜苦讀?”王羲之見殷浩前來,喜出望外,立即向他索句曰:“剛才偶得一上聯,未有如意下聯願中軍賜教。”殷浩一看上聯是: “把酒時看劍”覺得文藻典雅,韻味淳厚,甚為讚賞。一抬頭,見帳內香煙裊裊,馨香陣陣,因笑道:“何不以你焚香夜讀對之?”王羲之一聽,猛然省悟,連聲稱妙道:“多蒙指點,下聯現成。”隨即揮筆寫道:焚香夜讀書。





太美了,王羲之集字對聯20幅!










一承書聖蘭亭風範,

心摹手追,體勢俊逸。









如清風明月,如輕舞雲煙;含蓄健秀,平和自然。

欣賞之,如沐春風,沁心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