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雖仿尤珍——清朝的那些仿古瓷


收藏,無論是瓷器還是書畫,都離不開“辨偽識真”四個字,但偽、仿、真之間的關係複雜且微妙。瓷器仿燒的歷史幾乎與精品瓷器同步產生,宋代官、哥、定、汝、鈞五大名窯文史後,仿品相繼出現,宋代遍及我國南北的“八大窯系”就是在對五大名窯競相追仿的情形下形成的。"李唐越器久稱無,趙宋官窯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氣,紋猶鱔血裂冰膚",這是清代乾隆皇帝對宋代官窯瓷的讚美詩,從中不難看出清代帝王心儀宋瓷的古雅氣息。

業內人士表示:“雍正、乾隆父子對於宋代瓷器珍視有加,不惜下發內府收藏的宋代古物讓御窯廠對照仿製。其中官釉瓷器列於諸類仿古色釉之首。在高古瓷萎靡不振的今天,明清瓷器中的仿古瓷器正好可以補充這一板塊,價格相對高古瓷器低廉、工藝相對精細的仿古瓷可以滿足藏家們既想追古又想投資穩妥的心理,故明清瓷器中的仿古瓷日後有望持續走高。”早在2008年時,“清雍正仿官窯穿帶瓶”就以1960萬元得高價易手,2014年時,“清乾隆仿汝釉魚簍尊”也以1955萬元成交,2015年再次上拍一件“清雍正仿官釉貫耳弦紋大方壺”以1150萬元成交。由此可見,拍場上明清瓷器佔絕大多數,其中仿宋瓷雖然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但是從藝術性和投資角度來說,清仿宋五大窯瓷器都顯示出自身不小的潛力和健康的發展前景。

2015年上半年股市的大好和藝術市場的低迷形成對比,6月北京拍賣中推出的“清雍正仿官釉貫耳弦紋大方壺”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中依然以1150萬元的高價易手,足可見清代的仿古瓷頗有市場。
 
清朝時期對五大名窯的仿製具有相當規模,幾乎難分仲伯,但是清朝對歷史名品的仿製並非全部出於功利目的,而是為了赶超前人,繼承傳統。以往在收藏市場上,清仿官器只是作為點綴而已,

不過近兩年,因為精品難尋和收藏市場上需求的增加,清三代仿官器在拍場上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不完全統計,2008年至今,清仿宋五大名窯瓷器共計上拍1237件,成交779件,成交額為7.78億元。在清朝瓷器的泱泱大軍中,這並不算多,但是相比起清代瓷器品質參差不齊、精品普品兩極分化嚴重,處於中庸且走勢穩定的仿宋瓷,不僅有宋瓷工藝之美,又承載著清官窯的美譽,可謂是“品質與價值”兼具的保值潛力股,值得青睞。
清仿宋官窯瓷器,從2008年至今的15個拍賣季中,6個拍賣季的均價超過100萬元,均價最低的拍賣季也超過50萬元,並且溢價率超過100%的宋代五大窯瓷器有111件,清仿宋五大窯瓷器則有432件,可以說,不論是成交率還是收益率,清仿宋瓷都佔據一定優勢。可見清仿宋官窯瓷器在拍場上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風險不大,收益不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