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英媒:西方迷戀明朝 暗藏傲慢的偏見

                                 
 
圖為明永樂青花瓷花卉紋扁壺,台北故宮院藏永樂青花瓷器的名品。(取自網路)
圖為明永樂青花瓷花卉紋扁壺,台北故宮院藏永樂青花瓷器的名品。(取自網路)
圖為大明宣德年製掐絲琺琅雲龍紋蓋罐。(取自BBC中文網/大英博物館)
圖為大明宣德年製掐絲琺琅雲龍紋蓋罐。(取自BBC中文網/大英博物館)
雖然「唐」、「宋」兩代是世上公認的中國文化高峰時期,但西方社會對「明」似乎更情有獨鍾,今年秋季,英國就有2個重量級的明代主題展覽,分別在蘇格蘭國家博物館及大英博物館展出。西方人迷戀明朝由來已久,其實背後隱藏了某種對中國藝術的偏見;西方繪畫是思想的結晶,而中國瓷器不過是裝飾品。

根據BBC中文網報導,英國知名藝評家喬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近日在《衛報》發表評論指出,「明」這個字會讓人聯想到「珍貴、脆弱而美麗的東西」,他的爺爺奶奶就曾用假的「明代花瓶」裝飾房間。而今天,「明」在西方已經成為一個認同率很高的品牌,成為中華文明黃金時代的一個縮寫。

瓊斯文中說,在明朝,中國和歐洲「互相發現了對方」。1604年,荷蘭人俘獲了2艘載有20萬件中國瓷器的葡萄牙商船,然後把這些瓷器在歐洲拍賣。在那以後,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始大量進口中國瓷器。從17世紀的荷蘭畫作中可以看出,中國瓷器那時已成為荷蘭人的日常用品。對明代花瓶的尊崇就從那時開始了,而且一直延續到今天。

但是,瓊斯說,「在西方對明代瓷器的尊崇背後,隱藏著一個傲慢的謊言。」西方人認為西方藝術代表著一種更有雄心、更理性的認識世界的方式。他們傾向於認為,西方繪畫是思想的結晶,而中國瓷器不過是裝飾品。但瓊斯指出,中國古代藝術決不只是裝飾性的。

「很多文藝復興時期甚至現代藝術的關鍵思想,比如自然主義,藝術家享有的崇高地位,以及將藝術看作自我表達的方式,中國在很久以前就已經發明了。」瓊斯指出,在中國宋朝,畫家即以自然主義風格來描繪大自然,中國藝術家不僅以敏感的筆觸來描繪山水,還開始把藝術看作是一種表達思想和修身養性的活動。學者甚至皇帝都在絲綢上作畫,用毛筆表達他們的感情。

瓊斯最後感嘆說,「這是一個可以改寫藝術史的真相。但是,儘管我們用那麼多明代花瓶裝飾我們的壁爐台,但我們卻看不到這個真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