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極品中國古玩藝術

【金釉琺琅彩法輪】 清.乾隆 高27.6厘米 寬16.7厘米 底徑10.8厘米 法輪是佛家八寶之一,象征佛法永不熄滅,像輪子一樣旋轉不停。此器施金釉,飾琺琅彩。中央八根菱形輪輻代表佛祖釋家牟尼一生傳教的八件大事。
【金嵌珠寶“金甌永固”杯】 清 故宮博物院藏。此杯是皇帝每年元旦子時舉行開筆儀式時的專用酒杯。夔龍狀鼎耳,象鼻狀鼎足,杯體滿鏨寶相花,並以珍珠、紅寶石為花心。杯體一麵鏨刻“金甌永固”四字。【玉人】東漢 高4. 1厘米。 1980年江蘇省邗江縣甘泉二號墓出土。
和田青玉,部分受沁泛白。圓雕作整體人形,以漢八刀手法在麵部琢出眉目嘴鼻,頭戴高冠,寬帶博衣,衣領右衽,長裙拽地。腰部兩側橫鑽一孔,用以係掛。這一玉人,通稱“翁仲”,是迄今所見唯一的出土實物。
【掐絲琺琅獸麵紋提梁卣】 清 乾隆(1736年-1795年) 高27.8厘米,腹徑20厘米,底徑13厘米 頤和園管理處藏 卣身淺藍釉地,飾掐絲回紋錦地,腹部飾饕餮獸麵紋,獸麵紋用色豐富,充滿世俗的浪漫氣息。該器仿古青銅器,掐絲勻稱細膩,填釉飽滿,工藝精致,為乾隆時期掐絲琺琅器精品。【金桂月掛屏】 清 故宮博物院藏。以金錘出奇秀的山石和高聳的桂樹, 盛開的桂花掛滿枝頭。空中高懸一輪明月,朵朵白雲飄逸而過,描繪了一派金秋美景。左上角嵌金字楷書“禦製詠桂”詩一首。【青白玉雙鶴銜靈芝紋佩】 金(1115年-1234年) 高6厘米,寬8.2厘米,厚0.6厘米 北京房山長溝峪金代石槨墓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玉佩細潤無瑕,以鏤雕加陰刻線紋製成一對飛鶴,鶴口銜靈芝草,嘴尖相對,兩腿合並交叉,比翼齊飛,作對稱狀。鶴為吉祥飛禽,以鶴為題材的玉器在金代少見。造型簡潔明快,雕琢生動有力,是金代出土玉器中的珍品。
【鷹形金冠頂、金冠帶】 戰國 內蒙古杭錦旗阿魯柴登匈奴墓出土。頂部為一展翅雄鷹,中部為浮雕四狼與四羊圖案,下部為浮雕虎、羊、馬的冠帶。此冠帶工藝水平極高,代表了戰國時期匈奴地區貴金屬工藝的最高水平。【青花趕珠龍紋大瓶】 清.雍正 高58.5厘米 口徑19.7厘米 底徑29厘米 敞口、束頸、圓腹,器形碩大、端莊。主題圖案為趕珠龍紋。青花發色濃豔。同類器多見於乾隆官窯,雍正製品罕見。【“廣陵王璽”金印】 東漢 江蘇邗江甘泉山二號東漢廣陵王墓出土。鑄造而成,印麵陰刻篆書“廣陵王璽”四字,印紐為立龜。印主人為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第九子廣陵王劉荊。【青玉獸麵紋出戟花觚】 清(1644年-1911年) 高17厘米,口徑8.7×7.3厘米,底徑6.7×5.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青玉。器型仿古時青銅,用作陳設。此器由三截粘合而成,腹部飾變形獸麵紋,其他部位飾葉紋,為清代特有紋飾,紋飾優美,刀法精湛,器壁極薄,為清代仿古玉器中精品。【銀槎】 故宮博物院藏。 杯、道人的頭、手及雲頭履分別鑄造後再焊接而成,渾然一體,毫無痕跡。 尾刻“龍 ”二字,腹下刻“百杯狂李白,一醉老劉伶,知得酒中趣,方留世上名。”作者朱碧山,浙江嘉興人,以擅長製造精妙的銀器而負有盛名。他的作品,自有元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誦。 【翡翠雙桃子母洗】 清  高3. 9厘米 長1 2.8厘米 寬9. 2厘米   器雕作雙體洗,一大一小,由雙桃雕空而成,其同生於一枝上,形似子母。雙桃之側,不僅分別長出一雙石榴和一對佛手,還分別立著一隻鵲鳥。【犀角雕蘭亭修禊圖杯】 明(1368年-1644年) 高31.7厘米,口徑10.7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杯采用螺旋式構圖,刻畫了晉時王羲之等人在蘭亭歡聚宴飲的畫麵。全器刻劃二十三個人物,襯以崇山峻嶺、小橋亭榭,刀法有力,層次分明。【金嵌鬆石鈴形佛塔】 清 故宮博物院藏。由塔刹、塔腹、塔基三部分組成,每一部分精雕細刻,並鑲嵌珍寶。造型明快莊重,別具一格,布局合理,鏨雕精細,給人以美的享受。【鬥彩八吉祥紋大盤】清·乾隆 高6厘米 口徑50. 7厘米 底徑31厘米   紋飾繁密,色彩豔麗,盤心由內向外分別繪有雙鳳穿花、纏枝牡丹、祥雲托八寶、海水雜寶紋等。【金蟬玉葉】 明代 江蘇省吳縣市五峰山出土 以構思奇特的方法,將一栩栩如生的金蟬,悠然自得地棲息在一潔白無暇的玉頁上,金光玉耀,妙趣橫生。 【粉彩勾蓮紋翎管】清·乾隆 高4.3—6厘米 口徑1.3—1.8厘米 翎管是古代官帽上插花翎的用具,為中空的圓柱體,頂端有圓形小鈕,可縫綴於帽頂。此件瓷翎管以白地粉彩為主,繪有勾蓮、蝙蝠、如意、壽字等圖案。【金嵌珠天球】 清 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天球是清宮造辦處製作的天球模型。球體由金葉錘打的兩個半圓合為一體,接縫處為赤道,分布在球體上的三百個星座、三千二百十二顆星,用大小珍珠鑲嵌而成,並刻有星辰的名稱,球體外麵環繞了子午線和地平線。九條不同形態的行龍共擎球體,氣勢磅礴,生動自然。下有圓形琺琅座。此球體是我國絕無僅有的藝術珍品。【芙蓉石爐】清 通高1 7厘米 口徑1 4.9厘米   
爐仿作圓簋形,蓋呈覆圈足圓碗形,圈頂四側各拱一鏤雕翔風,簋喇叭頸,溜肩雙耳,鏤雕作變體掛鳳,掛於左右兩側的口沿和腹上,腹前後側飾銜環鋪首,喇叭形圈足。 【粉彩三秋圖筆筒】清·乾隆 高15厘米 口徑1 9厘米 底徑1 8. 7厘米   
筆筒為六方形, 口沿描金,外壁六個麵上分別繪有粉彩石榴、山茶、菊花並題寫行書《詠石榴》、隸書《詠山茶》、篆書《詠菊花》詩三首,均為皇帝親筆禦書。石榴、山茶、菊花均是秋季花實,合稱“三秋”圖。【鎏金魚龍紋銀盤】 唐 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
盤麵呈六角葵形,內底錘出一對魚龍,魚龍周圍鏨刻六組花卉,盤口沿也錘出六組花卉,紋飾部分皆鎏金,極其神秘生動。【綠釉粉彩雙風穿花瓶】清·乾隆 高23. 9厘米 口徑7. 3厘米 底徑8.7厘米   
頸部貼朱雀形雙耳, 內施湖綠釉,外翠綠釉上繪粉彩雙鳳穿花紋。底書“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礬紅篆書款。此瓶紋飾精細,釉色鮮豔,較為罕見。 【手形玉花插】清 通高11厘米 寬7.5厘米 白玉。
器作佛手形。佛手一大三小,同生於一盤枝上,大者居中,小者和枝葉居邊,正好以中者的高大之狀鑿孔為插,造型十分巧妙自然。【金冠】 明 北京市定陵出土。用細金絲編累而成,兩條盤龍踞於頂部,構成而龍搶珠,製作精細,是明代金銀工藝的傑作。【羊脂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勒子】 北宋 “宣和”元年(1119年) 高5.8厘米,直徑1.4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玉勒子通體各麵均以雙勾陰文刻楷書體《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共十六行,二百九十二字。刻有“皇宋宣和元年冬十月修內司玉作所虔製”款,字形小如芝麻,筆觸纖細如絲,娟秀飄逸,顯示了純熟高超的琢刻水平,是極為難得的銘刻玉器。【乾隆禦墨】 清 乾隆(1736年-1795年) 帶盒,一套5塊 盒高4.5厘米,長27.7厘米,寬22.8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獅紋銀盤】 唐 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盤內底錘出一對蹲坐的獅子,神態威猛,獅子周圍鏨刻六組折枝花,盤口沿也錘出六組花卉,紋飾部分皆鎏金。 【粉彩燈籠瓶】清·乾隆 高30.5厘米 口徑11厘米 底徑9.8厘米
瓶身似圓形長燈籠,外壁用粉彩繪有庭院嬰戲圖,遠處山巒起伏,近處有小橋、流水、亭台、古鬆,三十個衣著豔麗的童子或手持福字燈,或燃放鞭炮,或敲鑼打鼓,在庭院中嬉戲玩耍。 【鴟吻形玉杯】明 通高13.8厘米 長徑13.1厘米 白玉。
杯作鵝吻形,雕鴟首為底,開虯尾為流口,再後加獸形把而成。鴟吻首作魚龍形,張口露齒,卷須披發,體扁圓,飾繩索紋、勾連卷雲紋、回紋等。【金壺】 明 北京市定陵出土。頸部滿飾如意紋,肩及腹部鑲嵌白玉及各色珠寶,下部鏨刻二龍戲珠。【五彩龍鳳碗】 清·雍正 高6.3厘米 口徑15厘米 底徑6厘米。
清檔中稱之為“五彩紅龍碗”,是皇室後宮中“常在”一級的妃子所用,自康熙朝創製直至晚清曆朝均有燒造。 【粉彩“百祿”尊】清·乾隆 高45.3厘米 口徑1 6厘米 底徑24. 4厘米
牛頭尊形,繪粉彩百鹿圖,山坡上近一百頭形態各異的梅花鹿或覓食、或戲嬉,充滿靜謐安詳的田園氣息。鹿與“祿”諧音, 百鹿即“百祿”,取高官厚祿之意。【鎏金銀八角杯】 福建省邵武市故縣村出土。杯為八角形,夾層壁,杯底鏨刻《踏莎行》詞一首,外壁畫麵分別表現詞意的內容。此杯造型優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技術精湛,是宋代銀器中的珍品。

【瑪瑙花插】清 高1 6厘米 寬8厘米     
器雕作樹樁形,以一段鬆樹為花插,鬆石之側,梅枝相依,既有鶴立其下,又有鵲登梅上。畫麵取材於傳統題材“鬆鶴延年”和“喜鵲登梅”雕琢而成。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粉彩象馱寶瓶瓷塑】清·乾隆 通高34厘米 長24.5厘米 寬17厘米 象作回首狀,施米灰色釉,棕毛畢現,元寶形鞍上馱有葫蘆形琺琅寶瓶。這是宮廷中常見的陳設器, 象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象馱寶瓶喻意“太平有象”。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清康熙青花萬壽紋尊】 官窯青花萬壽紋尊高達77厘米。它胎體厚重,器內滿釉。尊的周身繪壽字紋。口的上沿兩周,每周77字;口的側沿、圈足外沿每周48字;器身豎列75行,橫置130排,共計整整一萬字。字的大小隨器物的造型曲線伸縮,規整而自然,造作而有風韻。燒製如此碩大的器物,需要高超的燒瓷技術;如此明麗的青花發色,需要上等青花色料描繪;表現如此繁縟多姿的異體“壽”字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此非凡的整體策劃更顯示出封建帝王的威勢和臣子們的恭敬。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簇花玉洗】清 高6厘米 長15. 3厘米 寬11.3厘米 青玉。
玉雕作簇花花瓣形,乃取花瓣為洗,外簇梅花為飾而成。洗不僅,沿雕出花瓣形,洗內還雕有花筋,共五瓣。外簇之梅花, 係鏤雕而出,其繞洗大牛圈,下盤根錯節,上花開團簇,花間還有一蟠螭遊向洗池,別具風味。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紫地琺琅彩牡丹紋碗】清·乾隆 高4.4厘米 口徑 11.9厘米 底徑5.8厘米   
琺琅彩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宮廷燒製的名貴品種。此碗在紫色的胭脂釉上繪綠色的枝葉、藍色的花瓣、紅色的花蕾、黃色的花心, 色澤濃豔華貴。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虎紋玉璧】宋 直徑11.4厘米 孔徑2.6厘米 厚O.5厘米 青玉。璧呈扁平圓形,中有對鑽圓孔,一麵分內外兩圈,內圈刻穀紋,外圈刻龍紋;一麵鏤雕兩隻對峙螭虎,一大一小,作扭身拖尾、側首相望狀,充分利用了圓璧的回轉造型。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嵌綠鬆石龍紋金帶扣】 西晉 湖南安鄉劉弘墓出土。中心圖案為一飛龍,眼睛用綠玉製成,頸部排列由小到大的金珠,龍身中部鑲嵌一顆較大的綠鬆石,龍脊以金珠串成,龍尾分叉,四爪彎曲有力,關節處鑲綠玉。外緣飾件繩紋,原來鑲有玉珠,以脫落。帶扣製作精巧細微,金碧輝煌。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鑲珠寶三棱形金帶飾】 明(1368年-1644年) 長10.5厘米,寬6.3厘米,重114.5克 昌平區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出土 昌平區明定陵博物館藏 采用多種工藝技法精工細作而成,底部為三菱形和卮杯形組成的花絲金托,靈芝形圓鈕。正中鑲嵌貓眼石,四周裝飾紅、綠寶石及珍珠。此貓眼石晶瑩靈動,為世間罕見之奇珍。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青釉八卦紋琮式瓶】清·乾隆 高28. 5厘米 口徑8厘米 底徑11厘米   
仿上古玉琮造型,施開片青釉,外壁模印凸起的八卦圖案。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藍釉描金粉彩開光轉心瓶】 清·乾隆 通高70厘米 口徑20厘米 底徑24厘米   
轉心瓶是乾隆官窯創製的特有瓶式,工藝極為複雜,在鏤空的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此瓶底施湖綠釉,書青花“大清乾隆年製”六字篆書款。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金嵌鬆石滿達】 清 故宮博物院藏。
滿達即曼荼羅。此滿達原藏故宮佛堂,通體鎮花鑲嵌珊瑚、青金石、鬆石、蜜蠟等,周邊鎮四個梵文,華麗莊重,是佛教藝術中的珍品。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鮑天成款犀角雕螭虎紋執壺】 明 晚期(1572年-1644年) 通高13厘米,口徑1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器刀法流暢,以形製勝。圖案刻劃簡潔,螭龍姿態活潑,為犀角雕中精品。底有陽刻“鮑天成製”篆書印章款。鮑天成為明晚治犀能手。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翡翠魚化龍玉件】清 高9. 8厘米 底長10. 5厘米   
器雕作躍魚與遊龍狀,魚頂浪起身,一半魚身已躍起,尾擊水麵,激起一層浪,遊龍就附在其出水的首尾上。其狀乃取材自傳統故事“魚躍龍門”情節雕刻而成。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鬥彩皮球錦碗】清·雍正   高5.6厘米 口徑10.3厘米 底徑4.2厘米   鬥彩創燒於明宣德朝。先於釉下用青花勾邊,再在釉上填五彩或粉彩的瓷器裝飾。右者為青花勾邊的半成品,左者是填彩後的成品。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銀鑲珠“金翅鳥”】 雲南省大理市崇聖寺三塔主塔塔頂發現。金翅鳥昂首展翅,立於一蓮花座上,雄健有力。這件器物是十一或十二世紀,時期重修塔刹時放入,反應了大理國金屬工藝的地方特點。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明宣德青花壽山福海紋爐】 青花壽山福海紋爐上雖然沒有書官窯款,但它不僅是明代宣德朝官窯瓷,而且是官窯瓷中的重要器物。爐高58厘米,造型仿青銅鼎。它與一般白地藍花的青花器不同,是藍地白花,即以青花為地,白釉表現海浪。濃重的青花發色、青料略有蘊散的缺陷美、仿青銅鼎的造型與滿器似要外溢的海浪相融於一體,使青花爐具有憾人心魄的藝術魅力,令觀者為之動容。完整的宣德青花壽山福海紋爐僅存一、二件,足以見其珍貴。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瓜棱形玉爐】清 高8厘米 寬1 0.5厘米 白玉。
器雕作瓜棱形。先將爐雕出扁圓形,再雕出棱條。爐蓋為圓鈕圓蓋,亦同飾瓜棱。爐短頸,方唇,口沿上出雙環耳,底帝三乳丁足。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鬥彩纏枝花卉碗】 清·雍正  高5厘米 口徑1 0厘米   
先以釉下青花勾邊,然後在釉上填粉彩圖案。鬥彩雍正、乾隆時期極為流行。此碗造型小巧,紋飾精細,繪有五彩繽紛的纏枝梅花紋。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耳玉瓶】明 高18.7厘米 口徑3.1—3.7厘米 1956年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弘覺寺出土  青白玉。
器作圓瓶,長頸,雙貫耳,圈足。通體雕刻紋飾,其中圈足、雙耳雕刻螭龍紋,瓶身雕雙層淺浮雕, 以龍紋、回紋、蕉葉紋、仰蓮紋為地紋,上浮雕螭龍紋。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文帝行璽”金印】 西漢 印麵陰刻篆書“文帝行璽”,印紐為盤龍。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銀鎏金“論語玉燭”龜形】器 唐 江蘇省丹徒縣丁卯橋唐窖藏出土。整體為一烏龜馱圓筒的形象,滿飾多種花紋,造型奇異而裝飾華麗。與此玉燭同出的還有五十根以上《論語》為內容的酒令籌。推測這件玉燭是用來裝酒籌的。這樣的器物在國內僅見,為唐代後期金銀器中的瑰寶。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爐鈞釉三係瓶】清·雍正 高22 6厘米 口徑5.3厘米 底徑8.5厘米   
爐鈞釉是清代官窯利用法翠為原料,在低溫窯爐中二次烘烤而成。瓶肩設三係,肩、腹、脛部各有三道弦紋,底刻“雍正年製”四字篆書暗款。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綠鬆石子母鴿】 東漢 長1.2厘米 高0.87厘米   
1970年江蘇省徐州市上山一號漢墓出土在一小塊綠鬆石料上,琢出母鴿哺喂子鴿狀,造型生動,形象逼真,雕琢技藝嫻熟高超,是一件微型圓雕珍品。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金獸】 西漢 江蘇盱眙南窯莊西漢窖藏出土。
呈豹形,蜷伏狀,豹頭枕伏於前腿之上頸部戴三輪項圈,頭頂有一環紐,通體錘飾圓形斑紋,這種製造辦法至仍為孤例。毫無疑問,這個金獸是中國古代金銀器中的重中之重。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銀鎏金鳳紋大盒】 唐 江蘇省丹徒縣丁卯橋唐窖藏出土。
蓋麵錘出雙鳳及變形纏枝,四周圍以飛燕和花草,蓋及盒側麵刻纏枝和奔鹿紋,下腹部刻八組牡丹團花,所有紋飾皆鎏金,異常華麗。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 www.6park.com【鎏金舍利瓶】 浙江省瑞安縣仙岩慧興塔出土。由龕、瓶及底座組成。滿飾花紋,結構巧
妙,圖案生動。 ww

w.6park.com www


【仿鈞釉雙耳出戟瓶】清·雍正 高34厘米 口徑11.8厘米 底徑13厘米   
仿宋代鈞窯出戟尊造型。肩部增設了雙環耳。釉麵凝厚,以紅色為基調,口部為天青色。底刻“雍正年製”四字篆書款。 【金八角亭式龕】 清 故宮博物院藏。八角亭狀,兩層,每層各供奉佛像一座。通體鏨刻花紋,並嵌珍寶。造型別致,鏨刻精細,采用了鑲嵌、掐絲、鏤空等多種工藝,代表了當時花絲鑲嵌工藝的高超水平。 
【畫琺琅纏枝花卉紋瓶】 清中期 高38.2厘米,口徑11.5厘米,足徑13.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通體施粉紅色釉,器身分別用藍、綠、白等多種釉料繪纏枝蓮紋,兩側飾銅鍍金夔龍耳。器型秀美,製作精細。【玉爐】清 通高1 6厘米,通寬1 9.5厘米  碧玉。
爐仿作圓簋形,蓋呈覆碗狀,頂鏤雕盤龍,簋雙耳、圈底,耳為飾鳳套環活耳,腹底三側出鋪首,鋪首垂須,繞過圈底,形成了三須足。蓋、爐通體浮雕獸麵紋。 【翡翠瓜形洗】 清   高5.2厘米,通長1 8.6厘米,通寬11. 6厘米。   
器雕作瓜形,巧借開瓜膛而成。瓜上藤葉纏繞,中有一莖繞過洗口,將洗分成雙,其側有仔瓜附掛,還有兩隻蝴蝶停在一旁。【層五足銀薰爐】 唐 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爐由蓋子、籠子和爐子身三部分組成,壁上有五個環狀紐,各係吊環,既可放置又可懸掛。【金虎紋圓形飾】 戰國 新疆維吾耳自治區托克遜阿拉溝三O號匈奴墓出土。圓形金片壓模而成,具有高浮雕效果。虎身後肢反轉,是中、西亞遊牧民族典型的表現手法。 【綠釉紫龍盤 清·康熙 高6.4厘米 口徑31.8厘米 底徑22.4厘米   盤內外施低溫】綠釉,刻有五條趕珠龍紋,並填紫彩。此品種傳世罕見,為皇室後宮中“貴人”所專用。【明洪武釉裏紅歲寒三友紋梅瓶】 1957年3月,在江蘇省江寧縣東善橋響龍山附近,被當地農民叫作“娘娘墳”的土包上,發現了一座明代墓葬,出土了47件文物,這件歲寒三友紋梅瓶即是其中的一件。墓主人是明代洪武朝駙馬都尉宋琥和安成公主。梅瓶是作為墓主人生前喜愛之物下葬的,也是墓主人高貴身份的象征。歲寒三友紋梅瓶高41.7公分,造型優美,器型完整無缺,歲寒三友指鬆樹、綠竹、梅花三種常綠植物,象征著高潔的誌向,是元代文人畫的常用題材。也許是追求畫麵對稱的緣故,明代洪武朝的歲寒三友紋飾都添繪一株芭蕉。這種情況沿襲明、清兩代,甚至在清代歲寒三友紋中,芭蕉成為主要紋飾。這件梅瓶美中不足的是其釉裏紅的釉色欠佳,但瑕不掩玉,它於1993年被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組定為國寶級文物。【刻花赤金碗】 唐 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碗壁錘出雙層蓮瓣,上層蓮瓣內陰刻折枝花和鴛鴦、鸚鵡、鹿、狐狸等珍禽異獸,下層刻寶相花。其餘部分可飛鳥流雲,花卉等。皆以魚子紋為地。此碗製作精細,紋飾富麗,為稀世珍品。【郎窯紅折沿碗】   清·康熙   高7. 5厘米 口徑1 9.2厘米   康熙年間江西巡撫郎廷極主持景德鎮禦窯時所燒。釉色深沉、凝厚,釉麵光亮有開片,底施蘋果綠釉。郎窯紅造型以各式瓶居多,碗類器較少。【金嵌珠寶蝴蝶簪】 清 蝴蝶狀。用透空掐絲的技法製成,上嵌紅、藍寶石。做工細膩,雍容華貴。 
 
【舞馬禦杯紋銀壺】 唐 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造型仿我國同時代少數民族的皮囊壺,腹部兩側各錘出舞馬銜杯紋,紋飾全部鎏金。文獻記載,唐玄宗時曾於宮中置舞馬取樂,天寶以後取締。這件壺上的紋樣為文獻記載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蓮瓣紋玉洗】 清 用上等純潤青玉雕琢,透明晶瑩。器作蓮瓣花形,呈橢圓狀,下出矮圈足,係清代貴重文房用具。【黃釉刻雙龍戲珠紋盤】   清·康熙   高6.9厘米 口徑40. 9厘米 底徑26厘米   施純正的低溫黃釉, 又稱“澆黃”。此釉係明代宣德(1426—1435)時創燒,康熙時產量較大,主要用做皇帝、皇太後、皇後的日常餐具,亦有少量的祭器。【鎏金銀麵具】 北京市房山縣東方紅煉油廠出土。契丹貴族有“用金銀為麵具,銅絲絡其手”的葬俗。這件麵具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價值。【金獸】 春秋 遼寧省淩源三官甸子春秋墓出土。鹿形,製造者準確到捕捉了小鹿受驚回首、拔腿欲奔的一刹那。屬於夏家店上層文化遺物。
【玉鏤空壽字鑲寶石簪】 明(1368年-1644年) 通長13.5厘米,寬6厘米 昌平區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出土 昌平區明定陵博物館藏 出自孝端皇後棺內,壽字白玉簪頭鑲嵌紅藍黃寶石,玉質瑩潤,端莊大方,簮杆背麵刻“萬曆戊午年造”六字年款。 【鬥彩和合二仙圖花盆】   清·康熙   高32厘米 口長58.5厘米 底長41厘米口沿上繪萬字錦地團壽紋和團鶴紋,腹壁六麵分別繪有鬥彩和合二仙圖,神態各異。口沿下墨書“大清康熙年製”六字楷書橫行款。【明永樂青花雲龍紋扁瓶】 青花雲龍紋扁瓶是明永樂朝(1403—1424)的官窯瓷,高46厘米。因它腹部的造型是圓形,前人浪漫的將瓶與明月相聯想,所以老古玩界的人們親切的稱之為寶月瓶。同許多明代永樂朝的官窯瓷一樣,青花雲龍紋扁瓶帶有異國色彩,這與鄭和下西洋的事件有關。您看,它的造型據有伊斯蘭教器物的特征,繪青花所用的顏料是產於今天伊朗的“蘇泥渤青”料,特點是發色濃重,有鐵質黑斑。在器物扁碩的腹部,對稱繪著兩條好像要騰飛而出的蛟龍。雖然器物上沒有繪官窯款,但是騰龍盡顯帝王之氣。【金鏨花高足白玉藏文蓋碗】 清 故宮博物院藏。由碗蓋、碗體、碗托三部分構成。碗蓋半圓形,蓮花紐,蓋麵鏨刻雲頭紋;白玉碗體,部刻“乾隆年製”;碗托鏨番蓮花。此碗造型別致,紋飾典雅,是宮廷收藏的珍貴藝術品。【綰發玉冠】   宋   高6厘米 長9厘米   1970年江蘇省吳縣靈岩山畢沅墓出土   青玉。
冠作花瓣狀,係將玉料開膛挖空,外雕雙層綻開花瓣,頂鏤雕出兩片合瓣而成。冠下端兩側對鑽有雙鳳,插入一束冠發簪。簪為碧玉,作雲頭如意狀,時代略晚。 【金奔馬】 北魏 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旗左翼中旗希伯花鮮卑墓土。鑄造而成,形若飛奔的駿馬,造型簡約而生動。馬頸及尾部各有一環,上係金練以供係戴。【五彩花鳥紋花盆】   清·康熙   高32. 9厘米 口徑60. 9厘米 底徑39厘米   施豆青釉,繪五彩八哥、梅花等圖案,色彩豔麗、明快。邊飾為富貴(牡丹)長壽紋。口沿下書青花“大清康熙年製”六字楷書橫行款。【纏枝花果長方形金飾件】 江蘇省吳縣呂師孟墓出土。腰帶飾件,表麵高浮雕纏枝花卉。
【金托白玉執壺】 明(1368年-1644年) 一套2件,通高26.5厘米,底徑7.9厘米 昌平區明十三陵定陵地宮出土 昌平區明定陵博物館藏 此器出自萬曆棺內,玉執壺是明代玉器中極有特點的玉器皿,造型受瓷器等工藝的影響,圖案豐富,造型渾厚。該壺獸吞式流,蓋與柄有玉鏈相連,腹部刻“卐”、“壽”二字及牡丹紋,雕工剛勁有力,下承金托。 【猿形銀飾件】 戰國 山東省曲阜縣魯國故城遺址出土。猿猴作回首攀緣狀,姿態極其生動。背麵有一圓紐,可能為帶勾一類器物。【青花十二月花卉杯】   清·康熙   高5厘米 口徑6.7厘米 底徑2.7厘米一套十二隻,分別繪有十二月花卉紋:正月水仙,二月玉蘭,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荷花,七月蘭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十一月月季花,十二月梅花。背麵各題詩一首,並鈐“賞”字方印。 【玉雕人物帶板】 明(1368年-1644年) 一套20塊,條形徑5.7*2.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帶板玉質瑩潤,在鏤空錦地紋上采用鏤雕、透雕技法雕出群嬰嬉戲的圖案,工藝精湛,為明代帶板的代表作。【仿汝釉花觚】 清·雍正 高27.1厘米 口長22厘米 口寬19.4厘米   施天青色釉,有魚子樣小開片。觚又稱“花觚”,為仿商周青銅器造型。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清代仿汝釉又稱為“仿銅骨魚子紋汝釉”。



【金鏨花扁壺】 清 故宮博物院藏。壺體呈扁圓形,正背兩麵開光,鏨刻夔龍戲纏枝蓮花。此壺花紋規整,線條流暢自然,實為鏨雕工藝的傑作。

【青花魚龍變化紋盤】 清·康熙 高7.6厘米 口徑39厘米 底徑29.5厘米 盤沿外折,釉麵滋潤勻淨。盤心繪青花魚龍變化紋, 兩條鯉魚相互追逐嬉戲,一條出水蛟龍張牙舞爪,為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王冠形金飾】 東漢 江蘇邗江甘泉山二號東漢廣陵王墓出土。形若西方的王冠,用一金片卷成環形,上段近八角形,表麵有精細的掐絲花紋,每個角上嵌有綠鬆石。【青玉白菜花插】 清(1644年-1911年) 高16厘米,最大徑10.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此器以多種技法琢成白菜形,口部傾斜,腹部飾前後翻卷的菜葉,造型極為生動逼真,是件不可多得的陳設工藝品。
【龍鳳形玉佩】 六朝 通高5. 8厘米 寬5厘米 厚0. 5厘米   1951年江蘇省南京市鄧府山3號墓出土。   
玉呈青白色。佩作龍蟠與鳳棲狀,先將玉片裁出龍鳳形體,再雕刻其部位紋飾而成。龍曲頸卷身,向背上卷,呈倒“s”形,鳳即棲在上卷的龍尾上,側首與龍首相背。【青花《聖主得賢臣頌》筆筒】 清·康熙 高1 6厘米 直徑1 9 .3厘米呈直簡形,施白釉。外壁用青料在釉下楷書《聖主得賢臣頌》全文。字體端正,排列 整齊。以釉裏紅作“熙朝傳古”方印。【碧玉螭龍雲紋雞心佩】 清(1644年-1911年) 長7.7厘米,寬4.6厘米 海澱區索家墳清黑舍裏氏墓出土 首都博物館 玉佩以鏤空技法琢製,一麵雕螭紋及鴛鴦戲水;一麵為鳳鳥,依附於祥雲之中,琢刻線條細密流暢。【掐絲團花金杯】 唐 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唐窖藏出土。造型為典型的波斯樣式,把手也具有波斯風格,腹部的寶相花,則是中國化了的佛教花紋。多種文化因素的混合是唐代金銀器的特點之一。 【“儲秀宮製”紅彩九龍盤】 清.光緒 高8.1厘米 口徑47.6厘米 底徑29.8厘米 此盤較為罕見,內外用釉上紅彩繪有九條趕珠龍紋。底書青花“儲秀宮製”四字篆書款。“儲秀宮”是慈禧太後的寢宮。【黃地粉彩百花紋碗】 清.乾隆 高8.1厘米 口徑18.5厘米 底徑7.5厘米 百花紋又稱“萬花堆”,是清乾隆、嘉慶時期景德鎮粉彩瓷器中常見的花卉題材。器壁滿繪各式花朵,猶如萬花堆聚,五彩繽紛,寓意“百花呈瑞”。 【嵌寶石佛塔】 清 長方形塔基,鏨刻梵文。覆缽形塔腹,外鑲嵌雕鏨蓮花並嵌紅、藍寶石與珊瑚的佛歡門,龕內供奉佛像。塔刹十三層,塔傘鏨花,下垂瓔珞並墜以紅、藍寶石。塔頂以金絲製成日月圓形,內嵌珊瑚、白玉。佛塔工藝精湛,花紋清晰,層次分明,是故宮所藏小型佛塔中的佼佼者。【青玉鏤雕花耳牡丹花熏】 清(1644年-1911年) 高10.2厘米,口徑14厘米,底徑9.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香熏是清代宮廷和官員家中廣泛使用的淨化空氣的陳設品。【銅胎鎏金掐絲琺琅三足香爐】 清 乾隆(1736年-1795年) 高66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此器器型高大美觀,豪華富麗,用於宮廷陳設。器身通體施天藍色琺琅釉,彩色纏枝蓮間飾萬壽團花,以銅鍍金象首為足、耳。該器寓意太平吉祥,掐絲細膩流暢,製作工藝複雜精致,表現出乾隆時期掐絲琺琅器物向多種技法發展的傾向。【黃地青花六龍捧壽瓶】 清.乾隆 高57厘米 口寬12.4厘米 底寬13.1厘米 造型頎長挺拔,黃釉下繪青花六龍捧壽紋。此瓶是禦窯廠專為慶賀高宗弘曆六十壽辰而燒製的陳設瓷。【金飾】 北齊 山西省太原市北齊婁睿墓出土。此金飾用多種技法和材料製作而成。先在金片上用壓印和鏤刻的方法作出花底,然後再鑲嵌珍珠、瑪瑙、藍寶石、綠鬆石、貝殼及玻璃等,各種顏色交相輝映,頗為華美。【沉香木雕九老圖山子】 明(1368年-1644年) 通高45厘米,寬13.6厘米 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山子挺拔靈秀,描繪的是唐會昌年間白居易等九位文人在洛陽龍門香山寺宴集的情景,布局章法緊湊,人物姿態神情各異。【青玉三老祝壽山子】 清(1644年-1911年) 通高16厘米,寬24.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青玉,山形,雕山林景色,圖中樓閣掩映,山石叢樹間流雲繚繞,一輪紅日高照,該作品取三老之典故,有賀壽之意,三老旁有童子侍立,童子手中雜物中含喜慶、如意之意,寓意吉祥。【仿古龍鳳紋玉壁】 清乾隆 用整塊青白玉雕鏤,器表經人工處理成赭黃沁澤,古色古香。一麵雕琢雲龍紋,另一麵雕琢雲鳳紋,工藝精細。【金爵、金托】 明 北京市定陵出土。爵腹部及盤底有二龍戲珠紋樣,爵柱端、下部及口沿鑲嵌紅、藍寶石。極其華貴。【乳釘獅紋鎏金銀盞】 江蘇省溧陽縣小平橋荷花瑭宋窖藏出土。整體呈海棠形。盞壁為夾層,底部鏨刻獅子戲繡球圖,間以乳丁紋。此盞仿青銅器,工藝巧妙,給人以渾厚之感,具有獨特的時代感。【銀鍍金高翅冠(公主)】 遼(907年-1125年) 冠通高30.4厘米,冠高26厘米,造像高4.4厘米,立翅高30厘米,口徑19.5厘米,重830克 內蒙古自治區哲裏木盟奈曼旗青龍山鎮遼陳國公主墓出土 內蒙古博物館藏【文王訪賢”金飾件】 江蘇省吳縣呂師孟墓出土。腰帶飾件。 

【禦題青金石山景】 清 乾隆(1736年-1795年) 高15.8厘米,寬13厘米,厚5厘米 頤和園管理處藏 山子山石層疊,奇鬆橫飛,溪流潺潺,雕琢技藝高超。青金石色質地細膩,材料碩厚,呈深藍,色彩豔麗。山子一側刻禦題詩。
【鎏金雞冠壺】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洞後村窖藏出土。形製模仿契丹民族的皮囊壺,壺壁鏨刻臥鹿,魚子紋為地。裝飾與紋樣有唐代遺風。【青花釉裏紅如意尊】 清 雍正 高 23.5厘米 口徑5厘米 底徑10厘米 如意尊是雍正朝特有的造型。此尊呈葫蘆型,有對稱的如意形雙耳。外壁繪纏枝西翻蓮,以青花繪枝葉,釉裏紅作花朵,紅花配綠葉更顯清新雅麗。 【黃玉雙夔耳蓋瓶】 清(1644年-1911年) 高19厘米,口徑4.7×3.3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黃玉,頸兩側飾夔龍耳,腹部雕琢三螭作追逐狀,器底陰刻篆書“乾隆年製”款。【金鏨雲龍紋執壺】 清 故宮博物院藏。壺體呈瓶形,鏨刻立龍戲珠圖案。此壺造型優美,紋飾刻畫精細,顯示了極高的工藝水平。【青花攜琴訪友圖花盆】 清.康熙 高18厘米 長33厘米 寬22厘米 運用墨分五色的方法,將青花料分成濃淡不同的色階,所繪山水畫麵近濃遠淡,具有立體感,此法有“青花五彩”之譽。 【“泰子”金印】 西漢 印麵陰刻篆書“泰子”,印紐為立龜。【銀鷹座帶蓋玉琮】 戰國 通高7.5厘米 琮射徑6.3厘米 孔徑5.5厘米 1965年江蘇省漣水縣三裏墩西漢墓出土 琮係西周製品,黃玉受沁,形呈扁方柱體,外方內圓,光素無紋,有矮短的圓口的射。上覆圓形銀蓋,頂心粘嵌扁圓弧凸水晶一枚,蓋沿一周透穿四組八個小孔;下配四鷹足鎏金銀座,鷹作張口、展翅、站立壯,遍飾精刻紋飾。蓋、座係戰國製品,出土於西漢墓中。器內有煙熏殘跡,係作香熏用。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清(1644年-1911年) 一對2件,高5.1厘米,口徑9.2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此玉碗壁薄不足1毫米,重45克,飾兩層紋飾,外壁琢卷草紋和五瓣花,腹部琢外凸內凹的細瓣番蓮紋。整器輕薄剔透如蛋殼,紋飾繁密柔美,琢刻技藝高超,拋光技術堪稱一絕,是清代宮廷造辦處仿痕都斯坦薄胎玉器中的代表作。【如意紋金盤】 江蘇省吳縣呂師孟墓出土。金盤似由四個如意紋雲頭相疊而成,中間有凸起的四雲頭相對組成盤心,盤內陰刻繁密的變形纏枝花卉。【清乾隆霽藍釉描金雙鳳寶磬紋盆奩】 霽藍釉描金雙鳳寶磬紋盆奩是清代乾隆朝的官窯產品。一盆一托稱為盆奩。在亮麗的寶石藍釉上,以金彩描繪雙鳳寶磬紋,使花盆顯得十分華貴。雙鳳寶磬紋由一對鳳凰和一隻磬組成。 磬是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玉石製成,它的諧音吉祥,十分招當朝皇帝的喜愛。乾隆皇帝曾讓百名樂師在紫金城的大殿上演奏磬,想必一定妙如方響,乾隆朝官窯瓷中常以磬作為紋樣裝飾亦不足為奇了。讓人感歎的是,不僅在盆和托的表麵繪有紋飾,在它們的底部也用金彩描繪出小朵花,以掩蓋支燒的痕跡。乾隆皇帝有一方“惟精惟一”的印章.清代乾隆時期的金彩使用真金,在花盆的底部用真金描繪紋樣,也為“奢侈”二字作了注解。【仿哥釉瓷瓶】清·雍正 高1 9厘米 口徑9.9厘米 底徑1 3.5厘米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仿哥釉以明成化製品最佳,清雍正、乾隆時期產量最大。清仿者又稱“仿鐵骨哥釉”。【白玉纏枝竹節佩】 金(1115年-1234年) 長5.6厘米,寬4.5厘米 房山區長溝峪金代石槨墓出土 首都博物館藏 玉佩透雕盤卷在一起的竹枝,於一節間雕出三片竹葉,以單陰刻線示葉脈,雙陰刻線示竹節,形態逼真,通體鏤空,可係佩。竹子生長在南方,在北方金代玉作中極罕見,這是迄今所知最早以竹為題材的金代出土玉飾。【金盞、金勺】 戰國 湖北省隨縣擂鼓墩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盞蓋及腹部飾有精細的蟠螭紋和雲紋,底部為三個倒置的鳳形足,為曾侯乙墓中的精品。鑄造而成,反映了戰國南方金銀工藝仍然受到青銅工藝的影響。【玉琮】 良渚文化 高7.2厘米 射徑上端8.5-8.6厘米 射徑下端8.3厘米 孔徑上端6.8-6.9厘米 孔徑下端6.7-6.8厘米 1982年江蘇省武進縣寺墩遺址M4出土 透閃石軟玉,呈乳白色,帶翠綠褐紅斑紋。器呈扁方柱體筒形,外方內圓。孔為對鑽而成,孔壁微弧,磋磨光滑。外表四麵各由豎槽分為四塊凸麵,中部有橫槽分為上下兩節。每節以四角為軸,精琢細刻繁縟麵紋,上節為帶冠人麵,下節為獸麵,兩側曲尺形邊框表示人上肢,獸前肢。這是微雕工藝的傑作。【清乾隆藍地粉彩禦題詩紋轎瓶】 轎瓶是掛在轎子內的裝飾。乾隆皇帝一生中六下江南,四次東巡,每年還要到木蘭圍場打獵。迢迢萬裏,轎子是他重要的出行工具。乾隆皇帝共寫了七首詠轎瓶的詩。您現在看到的轎瓶上寫的這首詩作於乾隆七年,是32歲的乾隆皇帝在去木蘭圍場打獵途中寫下。詩中吟道:“宋汝稱名品,新瓶製更佳。 隨行共嘯詠,沿路擷芳華。往處輕車稱,簪來野卉斜。紅塵安得在,香籟度帷紗。”這首詩表達了轎瓶伴他出行的愉快心情。回京後,他下旨要臣下將詩寫於新製的轎瓶之上以愉悅。【青玉鷹熊合巹杯】 明(1368年-1644年) 高9.9厘米,雙連口徑8.4厘米,足徑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酒器。兩筒間有一展翅鷹,腳下踩一伏地熊,鷹熊諧音“英雄”,構思巧妙。合巹杯一般為連體雙筒形,取其二杯相連、永不分離之意。是明代創新器型,為明代宮廷常見用器。【金鏨花八寶雙鳳盆】 清 故宮博物院藏。此盆是後妃儀仗中的八件金器之一。盆沿鏨飾雜寶、靈芝、犀角、寶輪、雙錢、寶珠等,上嵌鬆石、珊瑚為裝飾。盆底以纏枝花為地,錘出三朵蓮花,兩側鏨刻對稱的雙鳳紋。【明洪武紅彩雲龍紋殘盤】 1964年初春時節,南京明故宮玉帶河的疏浚工程中出土了一批明代瓷片,從中撿出了這塊紅彩龍紋盤殘片,殘盤的複原口徑是15.6厘米,內心繪三朵短腳飄帶雲,內、外壁各繪兩條龍紋。以不同的品種表現同一種紋飾,是明洪武朝(1368-1398)官窯瓷的特點之一。盤上所繪的雲龍紋是明代洪武朝官窯瓷的典型紋飾,還見到有紅釉印花、藍釉印花、外醬釉內藍釉印花、青花印花等品種的完整器,但這種釉上紅彩品種沒有完整器傳世;同時,殘盤也是僅有的半件明代洪武朝的釉上紅彩器。古瓷鑒賞家們在為它的完整性感到遺憾時,也為其展示了明代洪武朝的一個瓷器品種而感到慶幸。【白玉東方巨龍花熏】 現代 高34.5厘米,寬32厘米,厚22厘米,連座高45厘米 夏長馨設計 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藏.【翡翠東坡赤壁夜遊插屏】清 長27.6厘米 高22.1厘米 厚1.15—1.25厘米   
器作扁平圓角長方形,重2660克,安置在紅木插座上。由翡翠琢磨製成,正麵琢刻描金人物山水圖,利用黛、綠、青、 白等色塊,順色巧設。 畫麵取材於明代文學家魏學洢《核舟記》中的蘇東坡夜遊赤壁場景,受吳門畫派風格影響。此件插屏屬清代乾隆嘉慶年間蘇州民間作坊翡翠玉雕珍品。【金棺銀槨】 唐 陝西省臨潼縣新豐鎮慶山寺遺址出土。金棺、銀槨的形製基本相同,滿飾花紋,並粘貼釋迦牟尼十大弟子和珍珠、寶石、水晶等,整個棺具玲瓏別致,工藝絕倫。【金累絲殿式龕】 清 單脊飛簷宮殿式,兩層,每層正麵有三個佛歡門,兩側各有一個佛歡門,皆嵌以珍珠。通體鑲嵌累絲纏枝紋,並以鬆石其嵌八寶圖案。
【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