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龍袍中的天子密碼:十二章服中隱喻的智慧


  中國的冠幅制度初步建立於夏商時期,到周代得以完善。
西周時,等級制度逐步確定後“非其人不得服其幅”的冠服制度就已適應於社會階級之中。而到春秋戰國之交時被納入禮治。
  中國的冠幅制度初步建立於夏商時期,到周代得以完善。西周時,等級制度逐步確定後“非其人不得服其幅”的冠服制度就已適應於社會階級之中。而到春秋戰國之交時被納入禮治。王室公卿為表示尊貴威嚴,在不同禮儀場合,頂冠既要冕弁有序。穿衣著裳也須採用不同形式、顏色和圖案。其中最為著名的設計為《尚書·益稷》所載十二章服:“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繪,宗彝、藻、火、粉米、黼(fu,黑白相間如斧形的花紋)、黻(fu,一對相背,左正右反的弓字形花紋),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
 
  這十二章紋飾,前六章在衣;繢,通“繪”,有描繪和彩繡之意。後六章在裳,明顯是繡花之意。“十二章服”特指天子穿著服裝的十二種紋飾禮服。一般認為:日、月、星辰,取其照臨;山,取其穩定;龍,取其應變;華蟲(一種雉鳥),取其文麗;宗彝(一種祭祀禮器),取其忠孝;藻,取其潔淨;火,取其光明;粉米,取其滋養;黼(斧形),取其決斷;黻,取其明辨。十二章紋遂成為歷代帝王上衣下裳的服章制度,一直延用到清帝遜位、袁世凱復辟稱帝。
  從乾隆龍袍解讀十二章圖
 
乾隆十二章紋袷龍袍
  “日”——太陽“月”——月亮
 
  “日”——太陽“月”——月亮
  日月分別位於肩部位,一般情況下為左日右月、赤日白月。太陽當中常繪有金烏,這是漢代以後太陽紋的一般圖案,取材於“日中有烏”、“后羿射日”(《淮南子·精神訓》等)等一系列神話傳說。而月亮當中常繪有蟾蜍或白兔,這是漢代以後月亮紋的一般圖案,取材於“嫦娥奔月”(《歸藏》、《淮南子》古本、張衡《靈憲》)等優美的神話傳說。
   “星”——星宿
 
  “星”——星宿
  星宿,常以幾個小圓圈表示星星,各星星間以線相連,組成一個星宿。
   “山”——群山
 
  “山”——群山
  山其圖案即為群山形。代表著穩重性格,象徵帝王能治理四方水土;
  “龍”
 
  “龍”
  龍是服裝造型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前後各一隻,寓意著其真龍天子至高無上的皇權。
  “華蟲”——雉形鳥類
 
  “華蟲”——雉形鳥
  “華蟲”,按《禮記·王制》的解釋,即是“雉”,“華蟲者,謂雉也。……雉是鳥類,其頸毛及尾似蛇,兼有細毛似獸”。
    “黼”——“斧”形
 
  “黼”——“斧”形
  “黼”是黑白相次的斧形,刃白身黑。寓意天子為人處事能入銳斧一樣決絕。
  “黻”——“亞”形
 
  “黻”——“亞”形
  “黻”是黑青相次的“亞”形。兩邊完全對稱,代表著帝王能明辨是非,知錯就改的美德。
    “宗彝”——尊形
 
  “宗彝”——尊形
  “宗彝”,即宗廟彝器,作尊形。器上有虎、蜼二獸的裝飾,虎勇猛,蜼能避害。
    “藻”——水草
 
“藻”——水草
  “藻”即水藻,為水草形。象徵皇帝的品行冰清玉潔;
  “火”
 
“火”
  “火”即火焰,為火焰形。象徵帝王處理政務光明磊落,火炎向上也有率士群黎向歸上命之意;
    “粉米”——百米
 
  “粉米”——百米
  “粉米”即白米,為米粒形。象徵著皇帝給養著人民,安邦治國,重視農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