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4日 星期四

春拍關注‖ 北京保利 吉金專場 —— 明清銅爐精選賞析





明代宣德爐的誕生揭開了中國銅器史上的新篇章,其中既蘊藏著皇室貴族的文化品味,亦抒發著士大夫的文人情怀,並為后世所仿制推崇;宣爐以其淳厚精良的銅質,純熟雅致的工藝,優美端正的造型,溫潤光素的爐色脫穎而出。

此次吉金專場共推出 46 件明清銅爐佳作,挑選甚為精心,宣爐之美盡現其中,爐式丰富標准,各具妙處。其中一批為台灣著名銅爐藏家楊炳楨先生之舊藏,從中可見其對銅爐的雅致喜好與完美追求,實屬難得。敬請蒞臨參觀!


7651 明崇禎 鎏金鋪首缽式爐
「崇禎年制」四字楷書款
D 4cm, H 4.5cm
重約255克
估价:RMB 100,000-150,000
著錄:楊炳禎先生舊藏
《金玉青煙》,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6年,p210, 圖版134。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一九九七年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館展出》,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7,p66, 圖版177。

爐缽式,口沿起線,下承丰肩,縴腰緊窄,平底內窩,身型挺拔高峻,在缽式爐中較為罕見。丰肩兩側一對鋪首銜環,獸面高聳,鑄刻深峻,云頭成發,圓卷成鬢,怒目圓瞪,神態生動,為晚明雕刻佳品。爐通體鎏金,直至底足,小器大樣,壓手感重,器底開框,鑄「崇禎年制」四字楷書款,款字清晰,平底素凈,佳爐佳款。



7660 明 仿古簋式爐
D 6.1cm, H 5.8cm
重約320克
估价:RMB 60,000-100,000
著錄:楊炳禎先生舊藏
《金玉青煙》,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6年,p238, 圖版173。

小爐仿上古青銅簋式,爐身飾浮雕饕餮紋,雙目、眉心、耳孔處金,周身紋飾錯銀,此類裝飾方法多見於明代晚期,為仿宋代銅器所做。小爐無款,內堂與器底為青綠銹斑所附,古意盎然。爐雖小巧,但銅質精煉,壓手感重,置於掌中,宜賞宜玩。



7666 明 橋耳花形三足爐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
D 14.9cm , H 10.3cm
重約2299克
估价:RMB 600,000-800,000


爐薄沿外侈,上出縴細虎眼橋耳一對,頗為精巧。束頸下弧,腹部出五瓣花囊,接頸處圓潤平滑,折角處線條清晰,起棱處挺括有致,精工細鑄。腹下承以三足,挺拔有力,器底開框,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款字稚拙,鑄造深峻,為典型晚明風格款識。此爐為一體鑄造,又為大器,僅工藝之精,用銅之巨,在明代晚期傳世品中便十分罕見。 宣爐最妙在色,色最妙在原皮。此花式爐通體蜡茶色,不見損傷,不經褻玩,原皮完好,殊為難得。其色淡淡穆穆,精光內涵,不需冰消之晨,夜光晶瑩映澈,僅置於案上,屏息以觀之,便可見玉毫金粟隱躍于肌理之間,迥非他物可以方比。花式爐起源於明嘉靖萬曆時期,此時商業興盛,市場活絡,文人參與工藝品的設計與製作,不單銅爐一項,漆器等物亦自此時起多現仿生造型,突破了器物早期簡約、質朴的樣式,風格更為多變。此件橋耳花式爐,即為此風潮下鑄造的佳品。



7667 清中期 朝冠耳爐
「乾清宮」三字楷書款
D 9cm, H 6.1cm
重約495克
估价:RMB 100,000-200,000


著錄: 楊炳禎先生舊藏
《金玉青煙》,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6年,p173, 圖版88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一九九七年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館展出》,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7,p55, 圖版121。


爐洗口,直頸,腹身下三足,器底中央為源,三分向上延伸,至腹上出交泰紋,紋飾平滑婉轉,飄揚靈動,似千祥云集,可通天地。朝冠雙耳出於腹側,線條優美流暢,婀娜多姿,如仙綢凌空,盪漾山河。爐通體蜡茶色,原皮完好,殊為難得。三足分刻「乾」「清」「宮」三字楷書款。《易》有云,“天地交,泰”,王弼註解曰,“泰者,物大通之時也”,交泰紋為天地和祥,萬物通泰之意,寓意吉祥。傳世品中,同器型與款識銅爐時有所見,北京故宮博物院也藏有一例,但從神形與線條論,此件拍品當為其中翹楚。


7677 明晚期 弦紋盆式爐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
D 18cm, H7.2cm
重約1335克
估价:RMB 300,000-400,000
著錄:楊炳禎先生舊藏
《金玉青煙》,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6年,p168, 圖版81。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一九九七年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館展出》,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1997,p54, 圖版118


常見盆式爐款,多為仿宋代汝窯水仙盆,圓盆爐則甚為罕見。爐腹下與近底處起凸弦紋兩道,線條飽滿圓滑,器壁自底足向口沿漸薄,口沿微弧外撇,曲線圓融,比例諧美。爐身下承以三云板足,紋飾素雅簡洁。底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撇捺舒展,筆意十足,為明代晚期款識風格。爐通體蜡茶色,原皮完好,精光內蘊,縴塵不染,寶氣內涵,百年風雨,未侵一隅。銅質精密,壓手感重,輕叩薄沿,有金石之聲。此圓盆式爐應為打篆香而制。唐時起,有以篆字型做香,為計時用,此類圓盆式爐,口徑寬闊,最宜篆香。若更燈夜讀,品蜡茶皮色,觀篆字漸消,尤覺古意盎然。





7682 清乾隆 甪端形熏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
W 12cm, H 19cm
重約2144克
估价:RMB 300,000-400,000


爐甪端型,獸目鼓凸,炯炯有神,圓鼻朝天,挺括飽滿,髮鬢丰盈,蜷于頸間,陰刻為飾,刀工細膩,角在鼻上,《說文》有云:“堪作弓,李陵曾以此弓十張遺甦武也”。頭與身分兩段,宜添燻香。獸身渾圓微扁,周身浮雕火焰紋及如意云頭紋,紋飾蜿蜒至足,胸前鈴鐺瓔珞,身后龍骨高聳,牛尾盤結,四足挺立,利爪緊扣一尾蛟龍,此組合在甪端型爐中甚是少見。爐精工細鑄,獸神態生動,紋飾細膩,匠心獨運。腹下開框,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 甪端最早見載于《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非為瑞獸,后至宋明時期,演化為明君聖主當政之吉兆,亦多見于瓷塑、琺瑯器。《宋書》有載,“甪端者,日行萬八千里,又曉四夷之語,明君聖主在位,明達方外幽遠之事,則奉書而至”,民間引申,又有吉祥如意,風調雨順之義。


7690 清康熙 天雞耳簋式爐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
D 8.2cm, H 6.4cm
重約871克
估价:RMB 400,000-600,000

爐口沿薄,頸略束,腹微凸,腹下內凹收斂,順勢出圈足,通體圓潤飽滿,不見一銳角,只餘之圓弧。身側一對天雞耳,髮鬢高揚,團卷如云,高額廣頤,面容威猛,狹目深邃,炯炯有神,獸首鼓凸,精工細鑄。爐銅質精煉,壓手感重,輕叩口沿,餘音嫋嫋。色澤瑩潤,珠光寶氣,經年盤養,方使得之。器底開框,精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


7695 明嘉靖/萬曆 螭龍耳水仙盆式爐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
W 30.5cm, H 15.5cm
重約12.7千克
估价:RMB 800,000-1,200,000

爐水仙盆式,身側一對雙獅踩龍耳。獅首相望,窺測盆內,雙耳微垂,髮鬢團卷,丰鼻挺括,雙目炯炯,身形隆拱,惡骨嶙峋,背脊高聳,獅尾緊翹,雙爪緊扣口沿,威武有力。獅身下腳踩龍首,圓目闊鼻,龍鬚團卷,雙耳后揚,神態祥和,髮鬢丰盈,蜿蜒于水仙盆上,飛揚靈動。盆下承以四獸足,足上飾如意云頭紋,利爪見骨,堅實外撐,抓地有力。器底開框,精鑄「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款,款字清晰,鑄造深峻。 水仙盆式爐多見螭龍雙耳,如此爐雙獅踩龍款者极其罕有,獅首窺探盆內的造型,可見於萬曆時期紫砂器上,時代特徵明顯。爐上裝飾一體鑄造,均斜刀軟刻以飾,肌理飽滿,神態生動,盡現冷工藝的高超技巧,為明代中晚期銅藝雕刻的巔峰之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