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藏刀的曆史沿革 藏族生活在我國西部藏、甘、青、川、滇等地,是一個強悍尚武,有著悠久曆史以及文化傳統的民族,舊稱土蕃。藏人佩刀是千百年來保持的風俗,藏族長刀不僅是戰爭中的重要兵器,也是個人身份和階層的代表。普通的藏刀在藏語中被稱為 “直”,官職佩刀稱為“斜郎”。藏刀於西藏已有接近二千年曆史,早在公元一世紀左右,吐蕃就掌握了銅、鐵、銀的冶煉技術,止貢讚普時代(土蕃第八代讚普,推測為公元1-2世紀)就由明確記載開始鍛打腰刀和盔甲。公元七世紀時期文成公主入藏時,陪嫁大量珍寶典籍300種、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和大量工匠作為嫁妝,其中即包括冶煉師和刀劍工匠。這些工匠帶來的先進技術對吐蕃冷兵器製造業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 2 ◣ 藏族冷兵器是在漢、唐的影響之下,奠定其基本形製的。從藏族長刀來看,其造型傳承了漢、唐長刀的風格。藏刀刃都是直刃、單鋒、圓弧刀尖,刀背起脊、複合鍛造,這些特點與出土的漢、唐長刀非常相似,唯一不同在於漢刀帶有圓環於刀首。
◢ 3 ◣ 唐刀在初唐時期依然傳承漢刀風格,中唐以後吸取突厥等其他民族風格最終稱為唐刀,並東渡影響日本,成為日本刀的祖先。 土蕃立國後與唐朝有近百年的邊境戰爭史,戰爭是促使冷兵器發展和相互學習最大的交流平台,這是藏族第一從戰爭中學習中原兵器文化。
◢ 4 ◣ 藏族的鋼鐵工藝隨著日常生活用具和大量生產工具的生產需求而發展的,而宗教藝術的蓬勃發展也促進了藏區金屬工藝的不斷進步和完善。宋沈括《夢溪筆談-青唐錄》還記載了藏族的鍛“瘊子甲”技法( “青堂羌善鍛甲,鐵色青黑,瑩徹可鑒毛發”,“去之五十步,強弩射之不能入”,“凡鍛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鍛之,比原厚三分減二乃成。其末留筋頭許不鍛,隱然如瘊子,欲以驗未鍛時厚薄,如浚河留土筍也,謂之瘊子甲。”)。
◢ 5 ◣ 利用金屬的冷變形以提高該金屬硬度和韌性,是硬化金屬的重要方法,藏族在宋朝時期的冷鍛技術非常先進和科學,說明吐蕃匠人充分掌握了冷鍛技術和精湛的冶煉技術,相信同時期的兵器製造也是非常精良的。宋史載“蕃兵者,具籍塞下內屬諸部落,團結以為藩籬之兵也。”蕃兵是北宋的四大邊兵之一,由宋和西夏邊境依附於宋的羌、吐蕃等族壯勇組成,駐防河州、湟州、蘭州、岷州等地區。 說明藏族冷兵器在宋朝與中原冷兵器文化進行第二次學習和自身的演變,藏刀在首先學習了漢唐直刀後,刀首采用了宋劍一樣的如意形刀首,這樣的如意形刀首造型一直保留到今天,同樣藏族的長矛也充分學習了宋製長矛,宋《武經總要》中一些長矛的特點在藏製長矛充分體現,其中某些特點保留至今。
◢ 6 ◣ 二、形製特點 《漢藏史籍》上篇“土蕃王之王統”和“刀劍在吐蕃傳布的情況”兩節中對藏地不同品種的藏刀上的紋路和特性有詳細的描述:“刀劍的種類分尚瑪(漢人的刀劍,大多柄粗尖窄;)、索波(索波地區的刀劍,柄和尖一樣寬,寓意像鬆樹的葉子;)、呼拍(蒙古人的刀劍,刀劍有閃射的青光,寓意像被大鵬追逐的青蛇)、古司(古司九兄弟的刀劍,閃射白光,寓意像浸濕的白楊樹枝;)、甲熱(甲域洛紮地區的刀劍,雄勁鋒利,寓意像老虎在草原奔跑)五大類。”《漢藏史籍》成書在明永宣時期,說明在宋元時期藏族的刀劍鍛造已經具有完整的體係和流派,並且有詳細的資料記載,這是中國古代冷兵器曆史上不多見的,筆者常年在藏區收集收藏藏族冷兵器,收藏的藏刀經過對紋飾、鍛造、裝具等不同的特點的分析,和史籍上記載的內容相會對比,發現藏族的冷兵器基本都能在史籍中找到描述的實物。比如甲熱類刀劍根據典籍記述有老虎一樣的斑紋,其實就是藏刀中的旋焊鍛造花紋刀,古司類刀劍典籍描述有白楊樹枝一樣的條紋,實際康巴刀中很多的流水紋鍛造刀刃就有這樣的鍛造紋路,古籍記述的描述方法多是擬人或者擬物的描繪,細心用現存實物去對比就能還原曆史的真實。
◢ 7 ◣ 藏刀同時各個區域也有很大的不同,分為康巴刀、安多刀、洛巴刀、土司貴族刀四類。
◢ 8 ◣ 1)康巴刀主要流傳於衛藏、四川甘孜、雲南藏區。裝飾華麗,通體鋄金鏤空雕刻,手柄如意雲形刀首較小,並飾珊瑚鬆石。鞘使用U形鐵框,內夾木襯,木襯包裹皮革,鞘尾部裝飾一銀球。
◢ 9 ◣ 康巴刀刀刃多是古司流派鍛造,刃體以流水鍛紋為主,此類鍛造應該是藏族較為傳統
◢ 10 ◣ 康巴貴族喜好小懷刀,懷刀完全是縮小的康巴刀,製作精美更加不易。
◢ 11 ◣ (2)安多刀主要流傳於青海、甘肅、四川阿壩藏區。安多刀刀首雲頭造型較為特殊,雲首較扁,左右兩側較長較尖,不似康巴地區較為圓潤,鞘多為木製裹皮,上下兩端飾銀皮包裹,銀皮多鏨花,並鑲嵌寶石。
◢ 12 ◣
◢ 13 ◣ 安多刀鍛造旋焊較多,可能跟地處絲綢之路中端,吸取了西亞一些特有的鍛造技術有關,古絲綢之路現在也證明是古鋼鐵之路。
◢ 14 ◣ 3)洛巴刀流傳於山南、林芝、米林、貢布江達地區,刀首多是菱形鐵製鑲嵌銅裝飾,擋手為圓擋,鈞不同於安多和康巴風格。刀刃較為寬厚,鞘為木裹皮革,個別刀裝飾精美鐵鋄金零件。 洛巴刀和貢布刀實際都是一種風格的藏刀,在1904年1月,英軍入侵西藏,在著名的“江孜保衛戰”中,藏族人民體現出非凡的戰鬥勇氣和決心,現在的南尼寺珍藏著一把貢布刀“梅朵”,刀的主人名叫阿達尼瑪紮巴,他和弟弟率領貢布民軍在南尼寺英勇殺敵,最後壯烈犧牲。戰鬥中,英軍炮兵指揮官紮聶薩海連人帶槍被“梅朵”劈成兩半,15名英兵被砍死。英軍醫生感慨:“西藏人的英勇舉世無雙。”
◢ 15 ◣
◢ 16 ◣ 4)土司貴族刀形製特殊,和普通藏刀有迥然不同的風格。佩刀製作精良,文飾帶有很明顯的宗教符號,刀首是較圓潤的如意雲頭形,整體鋄金,飾唐卷草花紋。側麵鋄“卍”(藏語稱:雍仲,古老的宗教符號,代表太陽),刀首寶石座原有鑲嵌遺失,手柄裹鮫魚皮,刀的擋手和普通藏刀的擋手的形製完全不同,非常的特殊,其采用的是一種圓盤護手的形製,鐵製裹皮革,皮上嵌“ C ”型鋄金的裝飾條,飾纏枝花紋,花瓣用鋄金裝飾,在空白處用“點漆”工藝發黑,使整體的鐵的底色呈黑色,突出鋄金花瓣的裝飾效果。圓盤擋手中心,有寶石鑲嵌座,中嵌綠鬆石。在寶石座和手柄之間,有一錯金的小骷髏圖案,代表的是藏傳佛教中的護法神“屍陀林”(代表如意解脫的意義)。刀鞘為提梁吊掛式樣,鞘口鐵製,鞘口有一弧形,是為配合刀柄圓盤擋手的式樣,鞘口文飾上半部分以卷草為主,下半部分重點突出寶相花紋。整刀的鋄金紋飾華美,嚴謹,工藝精湛,是藏族佩刀中最高水平的代表。提梁鋄金如意花紋,並嵌珊瑚和綠鬆石。鞘尾底部起邊,文飾與鞘口相同。刀鞘整體包裹藏族特製的皮革,表麵呈一個個突起的小顆粒,現今依然保持著皮革的光亮,此種皮革的鞣製方式相傳是蒙元軍占領西亞之後帶入中國,並且流傳於西藏,此種皮革的硝製技術極其複雜,現今失傳。此刀刀刃鍛造精良,鐵色呈銀白,曆經數百年絲毫沒有鏽色,刀刃中鍛造合成的陽鐵、陰鐵紋路呈凹凸狀,觸手之處猶如細微的波浪,另人驚歎其技藝。刀刃鍛造完全符合古籍記載的“古司”類特點。筆者收藏的這個藏刀全長94厘米,整隻藏刀,外形大氣豪壯,錯金文飾細膩嚴謹,文飾中帶有強烈的宗教色彩,裝配工藝精湛,刀刃鍛造完美無缺。 筆者收藏的這隻藏刀與故宮所藏瓦寺宣威司土司進獻乾隆的藏刀幾乎完全一致,是藏族土司佩刀的典型器物。此類土司佩刀延續了元明時期皇室佩刀的風格,充分說明土司佩刀形製完全來自於中原皇室,也說明藏族土司元明時期開始就和中原皇室緊密相連不可分割。
◢ 17 ◣ 藏刀刀刃主要特點:刀身長直,單麵開鋒(個別區域使用雙麵開鋒),刀尖呈半弧型,刀背上隆起脊線,貫穿整個刀身,刀身無血槽。刀刃鍛造都采取複合鍛造方式,使刀刃為鋼鋒利堅硬,刀身為鐵堅韌有彈性,有些刀刃的鍛造過程中加入白銀、響銅等多種金屬,複合鍛造的刀在陽光下刀身會呈現出銀色流水一樣的波浪紋路,有些刀刃會呈現波浪紋和螺旋紋,刀刃經過動物尿液和脂肪淬火後堅硬無比,異常鋒利。有的還藏刀在刀刃上雕刻銘文,這些銘文對藏刀的研究具有非常高的曆史價值。 藏刀經過千年的流傳,仍然保留了很多唐宋時期兵器的特點,從外形到刀刃的鍛造上千年變化不大,主要和藏族在宋以後很少發生大規模對外戰爭有關,所以藏族冷兵器可以說是兵器曆史上的活化石。
◢ 18 ◣
◢ 19 ◣ 三、收藏古藏刀在鑒真辨偽中應注意的要點 目前已經有不少古藏刀的仿製品混雜在市場上,要掌握其鑒識特點才能做到少走彎路,收藏到比較滿意的精美古藏刀藏品: 1、完整性:古藏刀收藏和其他古玩收藏一樣,需要注重器物的完整性,手柄零件和刀鞘的零件文飾要統一,材質要一樣,零件的自然磨損和錯金銀的磨損要自然,要有自然的老感。現在的市場上出現的藏刀要注意是否為拼湊,拼湊出來的藏刀的藝術性和收藏價值都會大打折扣,部分作偽者用金粉代替錯金,外表看起來比較接近,實則是金玉其外、古韻全無。近年海外拍場多有藏刀成交,已知最高海外成交價位為十萬英鎊,而且是十五年前創造的記錄。國際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倫敦利茲皇家軍械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都高價大量收購藏族古代盔甲、刀劍。國內收藏藏族武備剛剛開始,台灣和大陸都有幾個較為著名的大收藏家收藏藏族兵器。 2、刀刃:要看刀刃是否是古刀原刃,古刀刃都有明顯的鍛造痕跡,有流水一樣的紋路。新的偽品並非采用古法鍛造,故一把好藏刀其刀刃是辨識的核心位置。 3、古刀在手中的感覺沉穩但重心良好,零件和刀刃的包漿自然,新製的長刀寬厚,手感沉重墜手,沒有包漿。 4、藏族的短刀製作精美,刀鞘都是銀質,表麵的紋飾使用鏨刻方法,但是現在藏區也比較少見了,古製短刀的刀刃均采用手工鍛造,新製的短刀坯材才多用彈簧鋼,外鞘使用鐵皮,使用衝壓等現代加工方式製作花紋。
◢ 20 ◣
◢ 21 ◣
◢ 22 ◣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古藏刀的曆史與收藏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