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馆藏品鉴▏官窑中的官窑 瓷器中的瑰宝 —— 台北故宫馆藏清雍正珐琅彩瓷欣赏

馆藏品鉴▏官窑中的官窑  瓷器中的瑰宝 —— 台北故宫馆藏清雍正珐琅彩瓷欣赏





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汉族陶瓷艺术之瑰宝。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其高超的烧造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而在康、雍、乾三朝中,珐琅彩瓷与其他瓷器一样,是雍正朝烧的最为精致。



清 雍正珐琅彩瓷五伦图碗(凤凰、仙鹤、鸳鸯、喜鹊及黄鹤各一对借以象征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及朋友这五种人伦关系)
传世珐琅彩瓷绝大多数属於清宫旧藏,加上器表纹样极其精美细致,故自紫禁城开放成为故宫博物院以来,即成为藏家鉴赏追逐的目标。坊间对於此类产品因而也出现「古月轩瓷」,由姓金名成,字旭映,或胡姓画匠所画的瓷器等多种说法。时至今日,检阅相关文献与档案,可知几乎传世的所有珐琅彩瓷自盛清後皆收藏於乾清宫中的库房里;不仅流传有绪,而且甚至连同乾隆朝配制的楠木匣一起收贮,明显地无「古月轩」典藏的史实,也无衍生的胡姓画匠之说。
「金成」、「旭映」,是雍正朝珐琅彩瓷上经常出现的两枚印章。尤其是画有红彩花卉的作品上,一定看得到这两枚印章。事实上,从珐琅彩瓷产烧背景的渊源脉络来看,康熙朝时西洋画珐琅器与技术传入清宫创烧之际,必须使用原施於金属胎的珐琅料施涂於瓷器上。康熙时造办处尚未能自行提炼彩料,以致许多颜色必须仰赖进口,而透过不同色料的混合才能创造出更多的颜色。在以西洋技术为前导下,一类以金发色的金红彩,因在清朝前所未见,遂对清宫造成极大的冲击;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持续不懈地试验,冀望能开创出属於清朝本土的红色彩料。

清 雍正珐琅彩瓷黄地莲花碗

雍正六年(1728)怡亲王允祥在造办处主持彩料提炼计画,最後成功地提炼出十八种颜色,为雍正珐琅彩瓷的产烧取得突破性的成果。但其中并未包含红色颜料,致使雍正皇帝和怡亲王仍然必须持续督促研发工作的进行。不过透过现在的显微观测,却发现雍正朝其实已能掌握源自西洋以金发色的技术。此一传承自康熙朝,从广东一路到清宫,乃至拓展至景德镇的金红彩,其成就足以和古今中外相互辉映,应是此一展览给予「金成」、「旭映」的诠释。
同样地,在装饰纹样上,由於雍正皇帝倡导「内廷恭造式样」,亲自发出「秀雅」、「细致」的要求,也指定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和郎世宁等院画家为画珐琅器制作稿样。影响所及,无论是满饰纹样或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美轮美奂。

清 雍正珐琅彩瓷青山水盘

环顾海内外,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之雍正珐琅彩瓷,无论质地和数量,均堪称世界之冠。藉此展览的推出,期待观众能与策展人一起透过实物检证文献记载,以更进一步认识雍正朝的珐琅彩瓷。
雍正皇帝继承康熙皇帝企图超越西洋的想法,自即位後持续推动画珐琅产造。在怡亲王允祥襄助下,不仅自行炼料,同时透过督陶官年希尧办料、觅匠,让造办处与景德镇御窑厂密切交流;影响所及,御窑厂产烧的洋彩瓷器在用料和纹样布局上,也出现与清宫珐琅彩瓷相似的特色。

清 雍正珐琅彩瓷青山水碗

就产造技术面向来看,雍正朝珐琅彩瓷的生产,一方面仍然延续康熙朝的模式,同时使用库藏和新烧两类白瓷作为绘制的胎体。对红色珐琅料也持续试验并力求突破。但产造的地点除紫禁城还扩及圆明园和怡王府。珐琅料的调合剂,亦从西洋技师惯用的多尔那们油逐渐转换成可能是国产的芸香露,呈现出转折发展的迹象。
珐琅彩瓷於康熙朝创烧之际,使用金属胎珐琅料绘图。研磨出来的玻璃粉末尚且必须加胶或调油,才能施涂在器胎上。与旧有一般瓷器的釉上彩不同,初期因进口珐琅色料有限,需要倚赖混合调配才能创造出更多颜色的珐琅料。其中,从西洋引进以金发色的金红彩,前所未见,引发极大冲击,使得雍乾两朝纷纷加以研发,这些以金发色的胭脂红釉系列作品,反映出康、雍两朝从试验至掌握相关技术的经过。
清宫料款 :雍正珐琅彩瓷烧制过程中,彩绘纹样和写款的工序几乎都在造办处中完成。以蓝色珐琅料在作品底部书写「雍正年制」四字款识者,属於清宫料款组,代表它们绘烧於造办处。

清 雍正珐琅彩瓷红地翠竹碟
景德镇青花款: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都非常重视珐琅彩瓷,影响所及,使得景德镇自康熙朝以来即产造作风与宫廷相似,但器底写有青花款识的作品。产烧於康熙朝的作品,器底写「康熙御制」,而雍正产烧者则写「雍正御制」。一方面暗示康、雍两朝的传承关系,另一方面也标志出它们绘烧於景德镇御窑厂。


清 雍正洋彩瓷红地四季花卉锺

雍正皇帝於雍正五年(1727)降旨颁发「内廷恭造式样」,指示宫廷文物必须与宫外生产的「外造之气」有所区别,以从中建立一个专属宫廷的风格样式。
就珐琅彩瓷的装饰纹样而言,诗、书、画、印四种元素,因鲜见於宫外造作,故堪称之为「内廷恭造式样」。追溯起源,虽然在康熙朝以偶有此种先例,然而因装饰在雍正珐琅彩瓷上的图画、题句和印章,乃至於器底款识,都有更为丰富多元的组合和格式,不仅一举改变了康熙朝的风格,而且在画匠和写字人的通力合作下,诗、画、印三者意涵相通,互为辉映。
诗语画梁:出现在这组作品底部的款识为「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青花款,和珐琅彩瓷「雍正年制」四字料款的表达方式明显有别。但因搭配的题句、印章与书写风格,都和料款珐琅彩瓷相似,因此可视为是造办处使用景德镇生产的白瓷来画珐琅的例子。

清 雍正珐琅彩瓷花竹图盘

帝王品味: 经过雍正皇帝特别嘉许的装饰纹样,如青山水、赭墨山水、百花斗方山水,和孔雀纹、飞鸣宿食雁,以及经过审核同意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等装饰纹样,都可视为是表现於珐琅彩瓷的帝王品味。

清 雍正珐琅彩瓷孔雀图碗

清 雍正珐琅彩瓷青山水盘


诗书画印:「诗」,指选录自隋、唐、宋、元、明历朝诗人的名句;「书」,是皇帝钦点写字人的书法。「画」,乃由画珐琅人执笔或转绘自院画家手稿的图画;「印」,则为呼应装饰纹样,分别由一组三个词汇所组成的吉祥佳句。

清 雍正珐琅彩瓷玉堂富贵盘

山高水长:追溯历史典故,「山高水长」用以形容古代读书人的道德风范。在这组以青绿山水为装饰纹样的作品上,印章也相呼应地出现「寿如」、「山高」、「水长」和「寿如」、「德高」、「志远」,明显地反映出雍正皇帝不仅期勉自身的德行能与寿命相始终,同时也盼望能活得像自然山水一样天长地久。

清 雍正珐琅彩瓷虎丘山水碗
鸟语:麻雀、喜鹊、蓝鹊、春燕、鸲鹆、黄鹂、鹌鹑、芦雁、雉鸡、孔雀、凤凰、丹顶鹤等,都是雍正珐琅彩瓷经常看到的珍禽。它们的出现,象徵太平盛世;也改变了康熙朝静谧的画面,将一幅幅珐琅图画装点得热闹非凡。


清 雍正珐琅彩瓷蓝鹊竹石碗
花香:梅、兰、竹、菊、玉兰、海棠、牡丹、月季、芙蓉、桂花、石榴、天竺、水仙、萱草、山茶、杏花、桃花、莲花、红枣和灵芝等,五颜六色、枝态婉转。不仅种类更胜康熙朝,同时也象徵四时长春


清 雍正珐琅彩瓷五色牡丹碗

清 雍正珐琅彩瓷节节报喜把壶


珐琅彩瓷的用途
根据清宫档案记载,雍正皇帝不仅将装饰着「精细」、「秀气」纹样的珐琅彩瓷送给素有邦交往来的蒙古和西藏的王公贵族,同时也降旨配匣作为典藏品,以备永远传世。
「珐琅彩瓷」指的是使用珐琅料,以混融中西绘法进行装饰的瓷器,生产地位於宫中造办处。「洋彩瓷」则是在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生产,部分使用珐琅料进行装饰的瓷器。至於「粉彩瓷」,是清末民初时对洋彩作品出现的一种新的称呼。
(图文源自网站 版权属原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