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工藝精巧雍容華貴 色彩艷麗繁花似錦 —— 古代著名特種工藝品景泰藍欣賞




景泰藍,中國古代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春秋時已有此技朮,到明代景泰年間制作最為精美而著名,故稱“景泰藍”。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琅”,俗名“琺藍”,又稱“嵌琺琅”,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后把琺琅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器物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制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琅釉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因其精美無比,被譽為“一件景泰藍,十件官窯器”。



景泰藍,始終給人們一種异國風味,並且華麗奪目。經曆600多年的描摹、燒制,傳統的工藝師們慢慢將景泰藍從器物的代稱升華為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景泰藍是銅、琺琅釉、火三者結合的藝朮,如同鳳凰涅槃,燃燒一次,脫胎換骨,經過淬火,一個金碧輝煌、燦爛無比的‘鳳凰’騰空而起。


明朝景泰年間之前,景泰藍叫琺琅彩。
明朝景泰年間,琺琅彩創新出景泰藍。
可想當年皇帝的對此物的寵愛。



景泰皇帝在位時間不足7年,卻已改制了不少前代遺存的琺琅重器,從而獲得“景泰御前作坊之琺琅”的美譽,可與永樂之漆、宣德之爐、成化之瓷相媲美。



掐絲琺琅的工藝在景泰年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這期間創造出許多新的色釉,僅藍釉就有鉻藍、天藍、寶藍、透明狀的普藍、粉青、金色等,還有桃紅、墨綠、粉綠、淡綠,以及黃、白、紫等多種顏色。釉質優美沉著,尤其是藍釉,更有一種寶石般的美感,當時的器物多以這種藍釉為底,創造了景泰年間以藍為主的風格。




景泰藍的釉料顏色主要以藍色(孔雀藍和寶石藍)為主,掐絲琺琅器的制作方法是在已制成的金屬胎上,按照圖案設計要求描繪紋樣輪廓線,然后用細而薄的金屬絲或金屬片 (主要是銅,兼用金、銀絲),燒焊或粘合在紋樣輪廓線上,組成紋飾圖案,再于紋樣的空白處,填施各種顏色的琺琅釉料,經過焙燒、磨光、鍍金等加工制作過程而成,富麗堂皇,精美華貴。下面就一起看看古代景泰藍的工藝過程。


裁料,裁料是制胎的一個前期工作,就是把成塊的銅板裁剪成需要部件的形狀,為了便于后期制胎之用。


制胎,將裁剪好的銅板經過敲打初步制作成需要的胎型,並燒焊起來。


掐絲,俗稱掰花,就是將銅絲掐絲成想要的圖案。


粘絲,將掐好的銅絲按照設計圖粘帖在胎體上。


點藍,將琺琅釉料填涂在掐絲縫隙中。


燒藍,將點好藍的半成品加火燒制,使得琺琅釉料融化粘合到胎體上。


磨光,將經過燒藍過后的景泰藍制品外表的琺琅釉料打磨光亮。


鍍金,古代景泰藍的制作都是采用火鍍金,顏色更加的鮮亮,厚重。

鏨胎琺琅器是將金屬鏨刻技法運用于琺琅器的制作過程中。鏨胎琺琅器的工藝制作過程是在金屬胎的表面,按照圖案設計要求描繪紋樣輪廓線,然后運用金屬鏨刻技法,在紋樣輪廓線以外的空白處進行雕鏨,從而使得紋樣輪廓線凸起,再在其下凹處填施各種顏色的琺琅釉料,經焙燒、磨光、鍍金等加工過程后,方可成器,其表面給人一種似寶石鑲嵌的感覺,雍容華貴。




錘胎琺琅器的制作是按照圖案紋飾的設計要求,以金屬錘花加工技法對金屬胎進行加工處理,從而錘出圖案花紋,然后填施各種顏色的琺琅釉料,再經焙燒、磨光、鍍金而成。這種方法立體效果突出,琺琅釉料的晶瑩剔透盡顯。有的作品還鑲嵌綠色松石、紅色珊瑚等各種寶石,這樣,在金光燦爛的銅鍍金裝飾襯托下,五顏六色的琺琅釉料和晶瑩閃爍的各種寶石交相輝映,五彩斑斕,美不胜收。


景泰藍的造型藝朮,不單是外表的形狀,艷麗的色澤以及流光般的絲路,它包含了一種社會文化和一種獨特藝朮的含蓋,同時更深刻的表現了中國人的包容性、能動性、創造性和審美性,正因如此,景泰藍的分量才顯得很厚、很重。


景泰藍的誕生,開創了繼夏商青銅器之后又一世界性的偉大壯舉,無論是做為景泰藍的母體藝朮的青銅器,還是瓷器,或者是公元四世紀到十四世紀傳入中國的“佛朗嵌”(外鑲琺琅、有絲琺琅),都為中國景泰藍的誕生創造了雄厚的基礎,更重要的一點,是多民族的中國人的睿智,聰惠和机敏,也就是說,景泰藍這一中國傳統手工藝具有強烈的中華民族性,這一民族性一貫支撐並不斷延展,這也成了景泰藍工藝的標識。





景泰藍是金屬工藝發展史上的一次覺醒,師匠的藝朮修養,與傳統文化積累,以及聰明智慧和勤善,完成了景泰藍的傳承與發揚。感受景泰藍,感受眾多寶石研磨后形成的色彩,感受自然賦予的力量。同時也感受著文化傳承的脈搏。
(圖文源自網站 版權屬原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