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日,“明代御窯瓷器——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洪武、永樂、宣德瓷器對比展”在故宮博物院齋宮和延禧宮隆重開幕,共展出瓷器297件套。此次展覽既是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首次聯合舉辦瓷器展覽,同時又是這些明代御用瓷時隔五百年后從生產始端到使用終端的首次聚首。
在明清兩代,景德鎮御窯是專門為皇帝生產御用瓷器的基地,紫禁城是這些御用瓷器的唯一合法使用地。至今,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是收藏明代御窯瓷器的主要單位,而且多是清宮舊藏,傳承有緒。御窯燒造的合格品被源源不斷地送進紫禁城的同時,在嚴格挑選標准下的落選品和殘次品均被集中銷毀。經考古發掘,御窯遺址出土的這些落選和殘次御窯瓷器,多可以與傳世瓷器進行器型、紋樣的對比。
例如在本次展覽中,有一件御窯遺址考古出土的永樂青花海水紋雙耳三足爐(圖一)。該爐通體繪青花山石海水,器物造型雄偉,海浪紋氣勢磅礡。與之同時對比陳列的,是故宮博物院藏的一件傳世品(圖二),兩爐的器型、紋樣几乎完全一致。
另有一組宣德青花纏枝蓮紋方流直頸執壺,壺直頸、丰肩、長腹、圈足、短流、方口,流口作一葫蘆形小孔,同樣無論在紋飾還是器型上,出土品與傳世品都极為相似。
在御窯生產的產品中,有的品種僅見于傳世品而在出土品中不見,相反的,僅見有出土品而未見傳世品的例証也同樣存在,更有當時研發的新品種以及試燒之未成功者:展品中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的宣德斗彩鴛鴦蓮池紋盤,以及永樂紅釉點彩碗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這兩種器物在傳世品中均未曾見到與之相同的。
本次展覽較為引人注目的11件蟋蟀罐應該是最有故事的了。我們原本只知道宣德皇帝有“蟋蟀皇帝”的稱號,甚至《聊齋志异•促織》也提到“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但並無任何實物証据。1993年在景德鎮御窯廠遺址發掘出一批碎瓷片,經拼合修復后均為蟋蟀罐,且有五爪龍紋紋樣,可以确定為宣德皇帝的御用之器。這批實物資料的出土,與文獻資料相印証,讓宣德皇帝的形象變得更為鮮活丰滿。
据了解,此次展覽與接下來將要舉辦的“明代御窯瓷器——御窯遺址出土與傳世成化瓷器對比展”、“明代御窯瓷器——御窯遺址出土與傳世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明代御窯瓷器——御窯遺址出土與傳世嘉靖萬曆瓷器對比展”共同組成系列。通過御窯遺址出土的瓷器和傳世瓷器的對比,全面反映明代御窯瓷器的面貌及御窯的曆史,進而揭示御窯和景德鎮瓷器所反映的優秀文化內涵。
出席開幕儀式的有江西省副省長朱虹,景德鎮市委書記劉昌林,景德鎮市委副書記、市長顏贛輝,以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副司長張建新,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常務副院長王亞民,副院長宋紀蓉、婁瑋,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耿寶昌,故宮研究院名譽院長張忠培,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等。
(圖文源自網站 本部作了編輯
版權屬原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