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清朝宮廷畫師郎世寧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的締造者

 
   1  郎世寧作品市場行情
    在拍賣會上屢屢創下高價、萬眾矚目的十二生肖獸首究竟是誰設計的呢?其實《十二生肖》片中也給出了答案。姚星彤飾演的中國文物專家關教授的學生Coco,和成龍一起參觀古堡時,發現一幅《乾隆狩獵圖》,她激動地與城堡主人爭辯,而這幅圖的作者就是主持設計十二生肖獸首的意大利傳教士、宮廷畫師郎世寧。
 
清乾隆 郎世寧繪“雍正十二月圓明園行樂圖” 1.44億成交
清乾隆 郎世寧繪“雍正十二月圓明園行樂圖” 1.44億成交
    郎世寧作品市場起伏不定
    專家介紹,現存郎世寧的作品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明款的,畫上題有“臣”字,都是為皇帝畫的,大概有六七十幅;另外還有一部分作品雖然沒有他的題款,但西洋風格很濃,也能達到郎世寧繪畫水平。兩者加起來可以過百。
    郎世寧的作品現主要存於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鎮江市博物館、沈陽故宮、天津藝術博物館也藏有一兩幅。美國克裏夫蘭博物館、德國柏林的東亞美術館也藏有個別作品。
    專家此前曾為馬晉收藏的《百駿圖》稿本進行鑒定。另外,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也藏有同樣一件稿本。在古代,重要作品都要先畫圖稿經皇帝過目才能正式創作,所以檔案裏常有“成稿預覽”的記載。
    郎世寧的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上的價格很不規律,但總的來說,升值的空間很大,因為郎世寧的作品流失在民間和海外的很少。幾年前,《蘋野鳴秋》、《秋林群鹿》兩幅作品在海外拍出了很好價格。法國也拍過一幅半身妃子像,但因為沒有明款,成交價很低。
    郎世寧畫作拍賣過億人民幣
    2008年,在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秋季拍賣會上,清代乾隆年間郎世寧繪“雍正十二月圓明園行樂圖”十二塊,以1.44億元(不含傭金)勇奪全場頭籌。
2西方傳教士專注繪畫
    1688年郎世寧生於意大利米蘭市,19歲入熱那亞耶穌會。不久即運用他的藝術才華為該市修道院內小教堂繪了兩幅宗教畫。那時歐洲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極為向往,年甫弱冠的郎世寧就請求該會派他前往中國。
大山版郎世寧
大山版郎世寧
    郎世寧1715年他以傳教士的身份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就被重視西洋技藝的康熙皇帝召入宮中,從此開始了長達五十多年的宮廷畫家生涯。在繪畫創作中,郎世寧融中西技法於一體,形成精細逼真的效果,創造出了新的畫風,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盡管如此,洋畫家郎世寧也必須遵守作畫前繪製稿本,待皇帝批準後再“照樣準畫”的清宮繪畫製度,目前保留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郎世寧《百駿圖》稿本就說明了這一點。郎世寧還將歐洲的繪畫技法傳授給中國的宮廷畫家,使得清代的宮廷繪畫帶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現出不同於曆代宮廷繪畫的新穎畫貌和獨特風格。
    由於郎世寧帶來了西洋繪畫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他先後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藝術上的全麵手,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無所不精,成為雍正帝、乾隆帝時宮廷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見插圖)、《弘曆及後妃像》、《平定西域戰圖》等。
    郎世寧原係來華傳教的耶穌會教士,但他在清廷官封三品,一直忙於為皇帝作畫竟沒有機會傳教。他擅於采納中國繪畫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藝術的基本特點。今日全球各大博物館都有他的作品陳列。
3遺墨照耀中國藝術史
    專家認為,雖然郎世寧的繪畫可謂中西合璧,實際上主要的畫法還是西方的,隻是根據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在光線利用上進行了調整。歐洲的肖像畫,比如荷蘭的倫勃朗,經常將人物置於側光環境中,人臉就會半明半暗,但這在當時,中國人是接受不了的,認為是“陰陽臉”,被畫髒了臉。郎世寧就借鑒中國人像寫真,讓人臉盡量接受正麵光,避免側麵光,同時在人物的鼻翼兩側、鼻子、脖子下,稍稍加重,這樣五官就更清晰、立體。
    郎世寧對於透視法在中國的引進也起了很大作用。雍正時期的學者、大名鼎鼎的總督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寫過中國最早介紹透視法的著作《視學》,文中就曾提到該書是和朗學士多次交談、探討才寫成。裏麵附有很多介紹歐洲透視法的木刻圖。
    在還沒有照相機的年代,郎世寧還用他的畫筆記錄了很多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如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歸順的少數民族頭領的場景。
圓明園西洋樓
圓明園西洋樓
    郎世寧和西洋樓
    對美術不熟悉的人可能不太熟悉郎世寧,但他參與設計的圓明園西洋樓可謂無人不知。聶崇正認為,曾被英法聯軍掠走,前幾年被購回的大水法12生肖部分獸頭,有些極可能出自郎世寧之手。雖然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明這一點,但很多地方都明顯看到“郎式風格”。
4畫藝供奉康雍乾三代
郎世寧作品《雍正讀書像》
郎世寧作品《雍正讀書像》
    康熙時代的郎世寧
    康熙不喜歡油畫,因為年代久了就會變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於是郎世寧與其他歐籍畫師學習使用膠質顏料在絹上作畫的艱難技巧。一筆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筆,也不容修改潤飾。筆觸偶有躊躇,或下筆太重,那幅畫就毀了。
    宮廷畫家都依照宋人郭熙定的原則作畫:“山水畫中,畫山盈丈,樹木盈尺,馬盈寸,人物盈十分之一寸。”平行線條就是不折不扣地平行下去。在郎世寧看來,中國繪畫的遠近配合觀念徹底錯誤。他向康熙建議設立一所繪畫學校,不獲采納。後來他幫助旗人年希堯出版了一本《視學》。
    雍正時代的郎世寧
    1722年康熙駕崩,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繼位,傳教士皆逢厄運,唯有在宮廷服務的教士受到特殊禮遇,向中國的皇帝和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作於雍正元年(1723年)的《聚瑞圖》軸、雍正二年(1724年)的《鬆獻英芝圖》軸和雍正六年(1728年)的《百駿圖》卷等畫幅,都顯示了郎世寧堅實的寫實功底,體現了他早期繪畫的特色和麵貌,具有濃厚鮮明的歐洲繪畫風格和情調。
    在雍正年間,郎世寧根據皇帝的旨意,向中國的宮廷畫家斑達裏沙、八十、孫威鳳、王珓、葛曙和永泰等人傳授歐洲的油畫技藝,從此,純屬歐洲繪畫品種的油畫,在清朝的宮廷內也開始流行。從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的檔案中得知,在這段時間裏,郎世寧創作了不少作品,但是保存至今的隻是其中的一部分,大多已經失傳了。
    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開始大規模地擴建圓明園,這為郎世寧提供了發揮其創作才能的極好機會。他有較長一段時間居住在這座東方名園內,畫了許多裝飾殿堂的繪畫作品。其中既有歐洲風格的油畫,還有在平麵上表現縱深立體效果的歐洲焦點透視畫。雍正皇帝對於這位洋畫師的作品十分讚賞,曾經對一幅人物畫的圖稿做了如下評語:“此樣畫得好!”
    在宮廷之外,郎世寧還與雍正皇帝的幾個同父異母弟弟關係頗為密切,如怡親王允祥、果親王允禮、慎郡王允禧等,為他們作畫,並有多件作品流傳至今。
    乾隆時代的郎世寧
    雍正在位13年,由乾隆繼承大統。乾隆皇帝雅好書畫詩文,在位期間重視宮廷繪畫的發展,所以從康熙時就入宮的畫家郎世寧仍然得到重用,成為宮廷畫家中的佼佼者。
    乾隆登基時年24歲,每日必去畫室看郎世寧作畫。而且從現存的郎世寧作品上看,弘曆在即位前任寶親王期間,就與郎世寧相識,並有頗多接觸,關係甚為密切。即位後的乾隆皇帝多次頒賜錢和實物獎賞宮廷畫家,幾乎每次都有郎世寧的份兒,與宮廷畫家中的元老冷枚、唐岱等人待遇相同。後來乾隆皇帝還為郎世寧舉行了非常隆重的七十歲壽辰祝壽儀式,賞賜壽禮甚豐,並親筆書寫了祝詞。 這時郎世寧已77歲,諳習內廷事務,於是教會高級人士令他向皇帝呈遞奏折,此舉很危險。某日乾隆照常來看他作畫,郎世寧匍匐跪下,說了幾句有關“我們的神聖教律”遭受譴責之類的話後,就從懷中掏出一卷用黃綢包裹的耶穌會奏折呈上。當時內廷太監看見郎世寧的大膽舉動,都嚇得心驚膽戰,乾隆卻溫和地說:“朕並沒譴責你們的宗教,朕隻是禁止臣民皈依罷了。”從此以後,郎世寧每晨入宮必受搜查,以保證他的確沒有懷帶什麼奏折。
    郎世寧身為宮廷畫師,將乾隆一生中的大事都一一入畫--戰爭的場麵,壯觀的狩獵,喜慶宴會等。他最好的作品之一為“哈薩克貢馬圖”,整個絹卷軸中筆觸揮灑自如,景色生動逼真。
5乾隆親撰大師墓誌銘
    郎世寧在宮廷內作畫,獲得了許多榮耀,不但超過了其他歐洲傳教士畫家,而且令眾多供奉宮廷的中國畫家也無法望其項背。但郎世寧在為中國皇帝服務時,其身份僅是一個宮廷畫家而已,並無優越條件。他的歐洲夥伴王致誠曾在寫往歐洲的信件中說起他們作畫的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熱。視為屬民,皇上恩遇之隆,過於其他傳教士,但終日供奉內廷,無異囚禁……作畫時頗受摯肘,不能隨意發揮。”其作畫場所及條件都十分艱苦,郎世寧的榮譽來之不易。
郎世寧作品
郎世寧作品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公元1766年7月16日),郎世寧在他七十八周歲生日的前三天,病逝於北京,其遺骸安葬在北京城西阜成門外的歐洲傳教士墓地內。乾隆皇帝對於郎世寧的去世甚為關切,特地下旨為其料理喪事。郎世寧的墓碑上刻著皇帝旨諭:“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奉旨:西洋人郎世寧自康熙年間入值內廷,頗著勤慎,曾賞給三品頂戴。今患病溘逝,念其行走年久,齒近八旬,著照戴進賢之例,加恩給予侍郎銜,並賞給內務府銀叁佰兩料理喪事,以示優恤。欽此。”墓碑的正中下方為漢字:“耶穌會士郎公之墓”,左邊為拉丁文的墓誌。
    郎世寧自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來華,至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去世,在中國共度過了五十一年。他為二百多年前中國與歐洲的文化藝術交流作出了重要和積極的貢獻。由於郎世寧的一生幾乎都是在中國度過的,他的藝術創作也都以中國的人和事為題材,所以郎世寧的生平和藝術,已經成為了中國美術史的一個組成部分來加以敘述和評價了。
    郎世寧於1766年去世,年78歲,喪禮備極哀榮,葬於城外數公裏禦賜的一塊土地上,乾隆還親撰墓誌銘,以示對這位高年教士永遠懷念。
    郎世寧死後被賜予侍郎之銜,在總計536卷的《清史稿》裏,對他的全部記述是:“郎世寧,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賞異。凡名馬,珍禽,異草。輒命圖之,無不栩栩如生。設色奇麗,非秉貞等所及。”
6郎世寧三大名作欣賞
《瑞穀圖》
《瑞穀圖》
    《瑞穀圖》
    雍正初年,全國五穀豐登,雍正皇帝令大學士張延玉傳旨,著清朝禦用畫師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作《瑞穀圖》。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二日,雍正皇帝頒示《瑞穀圖》,並降旨曰:“今蒙上天特賜嘉穀,養育萬姓,堅實實好,確有明征。朕祗承之下,感激歡,著繪圖頒示各省督撫等。朕非誇張,以為祥瑞也……自茲以往,觀覽此圖,益加儆惕,以修德為事神之本,以敬民為立政之基。”諭旨“末端鈐敬天勤民”寶璽。康雍乾三帝對此璽厚愛備至,三朝各刻一方。乾隆帝在《敬天勤民寶四言詩》中稱其為“匪貴其材,實珍其義,掌之黃閣,傳以億年”。
    《瑞穀圖》是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的鎮館之寶,作者是意大利畫家郎世寧。雍正初年(1723年)恰逢難得一見的豐收年景,雍正聞報各處糧食豐收,大悅,便令大學士張廷玉傳旨,讓宮廷禦用畫師郎世寧作《瑞穀圖》。此後連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稔。
    2006年,《瑞穀圖》成為國禮贈送意大利駐華大使,《瑞穀圖》以珂羅版傳統複製技藝進行複製,工藝精湛是極少數可以進入藝術拍賣市場的複製品,真絲錦囊包裝,盛裝於黃龍錦筒內,瑞穀圖象征五穀豐登,商業禮贈中寓意財源廣進、贈送長輩,寓意桃李天下、福壽雙至。瑞穀圖中有五穗,分別象征:國泰、民安、家和、業順、人興。是禮贈的佳作。
《乾隆大閱圖》
《乾隆大閱圖》
    《乾隆大閱圖》
    則是頭戴盔、身著鎧的武裝騎馬像。毫無疑問,這是一幅形神畢肖的“禦容”肖像畫,也是一幅非常成功的新體肖像畫。更成功的新體肖像畫則是表現乾隆接見少數民族領袖、塞北秋等政治活動的巨帙作品。乾隆禦閱後恢複了中斷十幾年的秋之製,親率王公大臣、八旗官兵至塞北皇家圍場(即今河北圍場縣),與蒙古八旗會合打獵。郎世寧奉命以大手筆描繪了很有作為的年輕君主,居安思危,習武練兵,在侍衛大臣前後簇擁護衛下,不顧鞍馬勞頓,繼續轉向新圍場的輕鬆遊蕩的情景。 郎世寧畫馬最是聞名,卓然一家,頗有杜甫詩詠畫馬的境界:“須臾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長卷《百駿圖》局部
長卷《百駿圖》局部
    《百駿圖》
    1728年完成的長卷《百駿圖》共繪有100匹駿馬,姿勢各異,或立、或奔、或跪、或臥,可謂曲盡駿馬之態;畫麵的首尾各有牧者數人,控製著整個馬群,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間的和諧關係。在表現手法上,郎世寧充分展現了歐洲明暗畫法的特色,馬匹的立體感十分強,用筆細膩,注重於動物皮毛質感的表現。
    馬是中國曆代畫家描繪的傳統題材之一,繪畫史上曾經出現過眾多的畫馬高手,而郎世寧畫馬又別具一格。他在來華前係統地學習繪畫,打下較為堅實的寫生基礎;到中國後又接觸到傳統的中國繪畫,東西方藝術的熏陶,為他開創一種新穎的畫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於是在繪畫的技藝方麵,郎世寧開創了一種不同於中國傳統繪畫的新穎畫法。他運用中國的毛筆、紙絹和色彩,卻能以歐洲的繪畫方法注重於表現馬匹的解剖結構、體積感和皮毛的質感,使得筆下的馬匹形象造型準確、比例恰當、凹凸立體,而不像中國古代畫家采用延綿遒勁的線條來勾勒物象輪廓的方法。他是以細密的短線,按照素描的畫法,來描繪馬匹的外形、皮毛的皺褶和皮毛下凸起的血管、筋健。或者利用色澤的深淺,來表現馬匹的凹凸肌肉,與傳統中國繪畫中的馬匹形象迥然有別。 郎世寧在清廷畫院的另一貢獻則是他將自己摸索成功的新體畫傳授給天主教西方傳教士畫家王臻誠、艾啟蒙等;同時,又將西方的油畫技巧、透視方法,甚至連製造油畫顏料的技術,也毫無保留地教給畫院畫家和滿族畫工。郎世寧的徒弟先後共有十幾人,在乾隆畫院內形成了實力雄厚並得到皇帝信任的郎世寧新體畫集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