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博物館創建於1951年。建館以來,雲博經過近60年的考古發掘、調查徵集、社會收購和接受捐贈的青銅器、古錢幣、陶瓷器、古書畫、碑貼、郵票及各類工藝品已逾19萬件之多,其中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約1千餘件,成績斐然,館藏品非常豐富。雲南省博物館的藏品最具特色的是滇文化青銅器,南詔與大理國時期的佛教文物,以及近現代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文物精品。這些圖片都轉自於雲南省博物館的官方網站
五牛銅線盒
時期:戰國
尺寸:高31.2厘米、蓋徑18厘米
出土地:江川李家山
描述:器身上段為圓形,下段漸收束,至底部呈圓角方形;平底,底部有四個扁平足;器蓋飾蛇紋及竹節紋,頂端正中飾一大牛,周圍有四小牛,牛身有云紋及編織紋圖案;盒內裝滿殘絲線,已碳化。
尺寸:高31.2厘米、蓋徑18厘米
出土地:江川李家山
描述:器身上段為圓形,下段漸收束,至底部呈圓角方形;平底,底部有四個扁平足;器蓋飾蛇紋及竹節紋,頂端正中飾一大牛,周圍有四小牛,牛身有云紋及編織紋圖案;盒內裝滿殘絲線,已碳化。
立鹿銅針筒
時期:戰國
尺寸:高27.5厘米
出土地:江川李家山
描述:整體作圓筒形,器身遍布蛇形花紋;器蓋與器身口沿處均有對應的小耳,蓋頂立一鹿,四肢彎曲,尾上揚,側首張望,作驚懼狀。
尺寸:高27.5厘米
出土地:江川李家山
描述:整體作圓筒形,器身遍布蛇形花紋;器蓋與器身口沿處均有對應的小耳,蓋頂立一鹿,四肢彎曲,尾上揚,側首張望,作驚懼狀。
立牛銅尊
時期:戰國
尺寸:高31厘米
出土地:江川李家山
描述:侈口,扁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豆形蓋,表面有鳥紋及竹節紋圖案;蓋頂立一牛,頭微仰,尾下垂。
尺寸:高31厘米
出土地:江川李家山
描述:侈口,扁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豆形蓋,表面有鳥紋及竹節紋圖案;蓋頂立一牛,頭微仰,尾下垂。
虎噬牛銅枕
時期:戰國
尺寸:高15.5厘米
出土地:江川李家山17號墓器物整體似馬鞍狀,兩端上橋翹,各雕鑄一牛,牛靜立狀,恬靜、可愛;枕一側以雲紋為底,飾浮雕三組虎噬牛圖像,另一側飾雲紋。是滇國特有的專供隨葬用的枕具。
滇王編鐘
時期:西漢
尺寸:高42∽29.5厘米
出土地:晉寧石寨山6號墓因與“滇王之印”同墓出土故名滇王編鐘。尺寸各異,各枚形制紋飾基本相同。鐘體呈橢圓形,上寬下窄;紐呈半環形繩紋壯,口平齊;鐘面飾對稱雙龍紋,近唇處飾一圈雲紋和繩紋。器物造型規整。紋飾華麗,數量不多(為偶數)大小依次,氣度不凡。反映了中國傳統禮樂制度對滇王國的影響。
廣南羽人船紋銅鼓
時期:西漢
尺寸:高46厘米
出土地:廣南阿章寨
1919年出土。鼓面飾太陽紋,分14芒,其外分5暈,飾多種幾何圖案;鼓胸飾船紋,共有4組,每船上表現人物4∽5人,人物頭上帶羽冠;鼓腰飾椎牛紋、鳥紋、舞人紋等,紋飾生動、自然;鼓胸與鼓腰之間飾4耳。該鼓造型端莊,鑄造精細,紋飾華美光澤閃亮無鏽蝕規整、圓滑,是石寨山型銅鼓的最高成就。
三枝俑燈
時期:東漢
尺寸:高42厘米
出土地:個舊黑螞井器物為一裸體男子呈跪坐狀。腹部和跨下有帶纏繞;雙手分別向兩側平伸,手中各持一圓形燈盤;頭昂立;頭頂上又立一圓形燈盤。燈與俑搭配和諧,給人一種美感。
牛虎銅案
時期:戰國
尺寸:高43厘米
出土地:江川李家山24號墓器物造型特異,主體為一頭大牛,站立狀,牛角飛翹,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飾一隻猛虎虎作攀爬狀,張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立一小牛。用範模鑄造,大牛和虎一次成型,小牛另鑄再焊接。大小搭配合適形體塑造動靜結合,立意獨具匠心,想像力豐富。虎和小牛加大器物自身的重力,至此器物既美觀又穩重。此案是雲南青銅文化藝術的傑作,是雲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
鎏金騎士貯貝器
西漢高50厘米
晉寧石寨山10號墓出土
該器為典型的束腰圓筒形貯貝器類型,腰部兩側各飾一虎形耳,虎作向上攀爬狀,異常逼真、生動。器蓋上的裝飾較為複雜,又可分為兩層:外層雕鑄呈逆時針方向排列的公牛4頭,牛角長而彎,顯得膘肥體壯;裡層一圓柱物之上,飾一騎馬 之騎士形象,馬昂首,翹尾,騎士佩劍,且全身鎏金,顯得極外耀眼醒目。在區區25.3厘米的直徑範圍內,4頭環繞而行的壯牛顯然代表墓主人生前擁有財富的情況。而中間處於居高臨下位置的鎏金佩劍乘騎者形象,則代表墓主人生前除了擁有大量財富外,還擁有極高的權力,其身份與地位非同一般,是王族成員,或是奴隸主貴族。
鎏金擄掠扣飾
時期:西漢
尺寸:高9厘米
出土地:晉寧石寨山13號墓
次件扣飾表現了一場戰事之後,滇國軍隊滿載而歸的情景:兩名滇族士兵作前後趕狀,他們手中各拎著一顆人頭,中間夾著一頭牛、兩隻羊和一位背小孩的婦女。最下方一具無頭屍正遭踐踏。戰爭的掠奪與殺戮在這裡顯現無遺。
鎏金雙人盤舞扣飾
時期:西漢
尺寸:高12厘米
出土地:晉寧石寨山13號墓1956年出土。器物主體造型表現了兩男子雙手各持一圓盤,交錯舞蹈。人物發,無冠,著緊身褲,系腰帶,佩長劍,跣足,足下飾一蛇。人物通體鎏金,線條曲折富於變化動感十足。
立牛銅葫蘆笙時期:戰國
尺寸:高28.2厘米
出土地:江川李家山24號墓
1972年出土。器物仿葫蘆形狀正面開5個孔,背面開1個孔曲管上開一小孔並立一小牛,牛角長而內翹,長尾拖於地顯得嬌小、恬靜、可愛,器管自然彎曲,造型奇特,構思精妙,令人拍案叫絕。
四人一牛銅啄
時期:西漢
尺寸:長41.5厘米
出土地:晉寧石寨山6號墓銅啄是滇國特有兵器,整體似長啄鳥頭形,銎部橫置於刃部之上,呈丁字形。啄鋒既長且尖,也有鏟形的,使用時如長啄鳥啄木,也可像銅戈一樣鉤殺。此件器物刺細而長,銎部近乎圓柱體;平面紋飾較多;銎上原鑄有四人和一牛(第二人已失)三人皆穿短裙,著披氈,戴耳環。第一人背後背著一個包裹,第三人作趕牛狀,第四人右肩扛一棍,中間則是一頭犍牛。據考證這應是古滇人的一個納貢場面。
祖形銅鏟
時期:西漢
尺寸:長40厘米
出土地:昆明官渡羊甫頭113號墓扁平鏟底,邊沿向外翹起,祖形鏟柄。造型規整,生動、逼真。有學者認為此物系滇國貴族在春播儀式上盛裝種子的器具
猴蛇銅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