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清涼瓷枕夜生香







瓷枕,是我國古人夏日納涼的寢具。李清照名篇《醉花陰》中“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的詞句,形像地將青白釉瓷枕喻為“玉枕”,並反映了瓷枕清涼去熱的物理特性。

瓷枕始見於隋代,唐代以後開始大量生產,並逐漸成為人們喜愛的夏日乘涼的床上枕具。到了兩宋及金、元時期,瓷枕的發展進入繁榮期,產地遍及南北。同時在裝飾技法上也有很大的發展,刻、劃、剔、印、堆塑等技法被紛紛採用,極大地豐富了瓷枕的表現力和藝術性。古人認為,瓷枕有“清涼沁膚、爽身安神”的作用。古代瓷枕的品種複雜多樣,南北方各大名窯都有燒製,以宋代的藝術成就最高。宋代以磁州窯、曲陽定窯、扒村窯、當陽峪窯、登封窯所出瓷枕為多。其中尤以河北磁州窯和曲陽定窯的產品最負盛名。磁州窯瓷枕富有時代特色,文化內涵豐富,瓷枕形狀多姿多彩,有長方形、腰圓形、半月形、雞心形、四方形、六角形、八方形、橢圓形、銀錠形……也有塑成嬰孩、臥女等人物形,臥虎、臥龍、雙獅、壽龜等寫實形以及雕鏤成宮殿、戲​​台等建築形。其造型精巧,製作細膩,令人嘆為觀止。


瓷枕上施以彩釉,並繪精美的圖案,或花鳥魚虫、珍禽野獸;或詩詞歌賦、格言警句;或山水人物、日月星辰,還有很多反映人們日常生活場景的畫面,意趣盎然,生動活潑,雅俗共賞。如“童子釣魚圖”瓷枕就是一例:小河邊,一孩童持竿垂釣,神情專注,幾條小魚欲咬欲溜,童趣盎然,遠處,寥寥三條波紋表現了緩緩流淌的河水,使人頓生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之感。如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定窯孩兒枕聞名中外,其枕造型為一男孩臥於榻上,他雙臂環抱墊起頭部,右手持一繡球,兩足交叉上翹,一副天​​真頑皮的神態。胖胖的圓臉,雙目炯炯有神,身著長袍,外穿坎肩,下著長褲。衣紋線條和衣著、木榻上的刻花裝飾簡潔流暢。定窯白潤的色調和質感,給人以自然恬靜、雅緻高潔的藝術感召力。不但磁州窯瓷枕上兒童題材的紋飾很多,同時期其他窯址出土的瓷枕,也多有憨態可掬的兒童形象,如踢球的、拍鼓的、執蓮的……這些童子形象的瓷枕畫面在繪畫風格上一脈相承,極富時代特徵。這些瓷枕,每每觀之,總令人耳目一新。


另外,瓷枕枕面上諸如“眾中少語,無事早歸”;“為爭三寸氣,白了少年頭”;“有客問浮世,無言指落花”等通俗而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都透露著古人知足常樂、曠達處世的人生觀。俗話說:心靜自然涼。由此可見,瓷枕不但有助於納涼去暑,更有助於睡臥者獲得安樂祥和的心境而酣然入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