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夏、商、週、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夏、商、週、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管流爵夏
夏代晚期(公元前18世紀-前16世紀)敞口弧沿,雙翼上展,狹長的器身下設有假腹,上有數圓穿,假腹下接三棱形的足。器身一側帶有管形流,流上有2曲尺狀裝飾。腹飾簡單的乳釘紋、弦紋。爵和角都是用於飲酒的容器,但爵有流而角的造型則無流而具有若尾的雙翼。此器形似角而帶有管狀的流,屬於特殊形式的爵,非常少見。
夏、商、週、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戉箙卣商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高33.3厘米,口橫15厘米,口縱13.7厘米,重6750克。卣為容酒器。隆蓋高緣,鼓腹下垂,圈足。勁縱向置龍首提梁,提梁飾龍紋。自蓋到圈足置棱脊四道。器及蓋上飾浮雕大獸面。器體獸面雙目特別巨大,手法甚為誇張。蓋沿、器頸、圈足上分別飾以不同形態的龍紋和鳥紋。提粱縱向裝置,與一般橫向裝置不同,利與蓋的兩側挑出雙角,以增強形體的氣勢。蓋內有銘文“戉箙”兩字。
夏、商、週、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獸面紋尊商
商代中期(公元前16世紀-前13世紀),這件尊口部侈大,超過肩徑,肩部豐圓突起,圈足較低,是商代早中期常見的式樣。此尊的肩部有三個犧首,體現了商代中期鑄造技術的發展。肩腹部獸面紋精麗工整,結構緊密,獸目及軀體上與方整齊排列的羽狀紋飾更見綿密精細的氣質。但整個圖像仍有強烈的抽象感和神秘感,獸面的主乾和地紋沒有明顯的區別。
夏、商、週、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X壺商
商代早期(公元前16世紀-前13世紀),壺是古代盛放酒的容器,沿用的時間很長,從商代直至漢代或更晚,其造型的變化也極其豐富複雜。這件小口長頸的壺是商代中期盛行的形式,壺肩上有兩個穿,可見原來連有活動的提梁。器身有華麗繁密的紋飾,除蓋上的捲體龍紋外,壺的肩腹部佈滿婉轉流暢的紋樣,極見精美。壺的圈足內有一個X形的銘文,為作器者的氏族徽記,十分難得,是青銅器中發現最早的銘記之一。
夏、商、週、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徙卣商
以兩個相背的鴞(貓頭鷹)合併為器形,蓋為鳥首,首上有雙耳,兩側的角作鳥喙,器腹作鳥身,飾有羽翼,器足為鳥足。器蓋對銘1“徙”字。
夏、商、週、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小子省壺商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小子省壺是晚商時期十分著名的器物,它直頸,鼓腹微微下垂,僅在蓋、頸和圈足上用單或雙線勾勒出十分簡單的龍紋,風格簡潔質樸,與商代晚期繁紋縟飾、華麗至極的時尚迥異其趣。而壺的蓋上和器內,卻鑄有內容相同的二十二字銘文,表明小子省受賞作器以資紀念。商代晚期青銅器上鑄有銘文並不少見,但一般銘文都較短少,鑄造長篇記事銘文是周人的習慣,並往往因之不飾花紋。小子省壺的出現,表明較長的記事銘文及其在紋飾上的相應簡化並非週人的首創,只是在註重奢華外表的商代格外罕見而已。
夏、商、週、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獸面紋壺​​商
橢圓形壺,長頸,深垂腹,雙貫耳、圈足。頸飾弦紋,身飾虎首、牛首二組獸面紋、龍紋,足飾雲紋。
夏、商、週、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鼎方彝商
商晚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青銅的方彝出現於商代晚期,通常作長方形,帶有四阿屋頂形的蓋。此器的器蓋各有1字銘文“鼎”,蓋身裝飾有多層浮雕的獸面紋,蓋部的獸面紋呈倒置狀,配合器身上大下小的造型,和諧貼切,體現了商人高超的設計思想。
夏、商、週、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執簋商
侈口,束頸,鼓腹,兩側有獸形耳,高圈足。口沿下前後中央各一浮雕獸首。口沿下、腹、足各飾蟬紋、鳥紋、獸面紋、雷紋。耳內各銘1字。
夏、商、週、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戈父丁簋商
敞口,卷唇,深弧腹獸首耳。口沿下飾雷紋,前後中央各1浮雕獸首,腹、足各飾乳釘紋、雷紋、鳥紋。腹銘3字“戈父丁”,系戈氏為父丁所作之器。
夏、商、週、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