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收藏者必由之路:不見精品不動心


收藏者必由之路:不見精品不動心
張大千-驚才絕艷1953年作
135.2×57.5cm 成交價:6564萬港幣
(香港蘇富比2014秋拍拍品)
收藏到了一定的階段,或者說上了一個層次,基本上會由普品到精品,由見啥買啥到不見精品不動心。這既是收藏者的必由之路,也是收藏者的心路歷程。
收藏初學階段,看見啥都感到驚奇,看見啥都想買,進而入門之後慢慢開始變得有選擇性地購買,選擇性地收藏。久而久之,又開始進入了專項題材的收藏。比如,有人喜歡瓷器而專門收藏瓷器,再細分下來,有專門收藏清三代瓷器,有專門收藏民國瓷器的。如果再分類,有專門收藏瓶罐的,有專門收藏文房類瓷器的,這是根據個人愛好而因人而異。一般地講,專項收藏最容易成就一名收藏者,因為他看得多,研究得透,甚至成了這方面的專家。這叫作收藏者變成了收藏家。筆者就見過一位藏友,專門收藏玉簪,十幾年下來收藏了自漢代以來的近千個藏品。陳列起來,煞是羨人。隨著收藏的不斷深入以及閱歷的增長、知識的豐富,收藏會越來越精挑細選,及至到了不見精品不動心的層次。這也是收藏者經過一路摔打不斷磨煉悟出的經驗。
的確如此,滿屋的瓶瓶罐罐,一堆的破爛,比不上一件清三代。更不用說連實物也難得一見的元青花了。當然這裡只是比喻,不是說非要收藏清三代或是元青花。換言之,花10萬元買一堆平平常常的藏品,不如花5萬元買一件精品。這理兒不論在字畫、瓷器、玉器以及其他各個收藏領域都管用。精品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增值。而破爛永遠是破爛,普品永遠是普品。這一條經驗尤其適合初入門者。這裡舉一個《中國地理》雜誌刊登過的例子:幾年前,同在京城,同是大拍,一個拍賣行一場拍出6.7億元人民幣。而另一家拍賣公司,拍前雖然在全國進行了轟炸式的宣傳,結果才拍出了千餘萬元。其原因就是精品與非精品的差別。拍場上精品是你爭我奪,價位一路上揚;非精品不是低價拍出就是流拍。這就驗證了精品深受藏家喜歡的原因———凡是精品都有一定的歷史文物價值和較高的藝術觀賞價值。更不用說其不斷增長的經濟價值。所以說不見精品不動心,是收藏者的最高收藏境界。到了不見精品不動心的階段,人的審美情趣、鑑賞水平更是得到了極大地豐富和提高,眼光也會越來越獨到。所以那些至今還停留在收集破破爛爛階段的收藏者最好提高眼力,不見精品不動心,用有限的財力購買真正值得收藏的藏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