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雙鸞四獸銅鏡
銅鏡是古人用來妝飾理容的一種生活用品,集觀賞、實用、珍藏於一身,堪稱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那麼,我們如何才能收藏到稱心如意的銅鏡呢?
在收藏界存在這樣一個共識:真正的收藏佳品必然是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歷史意義。而只有精品佳藏才能成為大家競相追捧的對象,升值潛力也最不可限量。因此專家認為,判斷一面銅鏡的收藏價值一般可從以下四點考慮:第一,藝術性高,反映古代高科技的如戰國鏤空鏡、漢唐鎦金、嵌螺鈿、金殼、銀殼、透腿等特種工藝鏡;第二,品種稀少,最好能見證一段歷史事件,如唐代打馬球鏡,證明了足球起源於中國;第三,保存狀況好,由於銅鏡埋藏時間較長,鏽蝕程度越小越好;第四,紋飾的清晰度是關鍵,銅鏡收藏中講究版模,頭模鏡最受歡迎。
不過,這些標準往往也被造假者如法炮製來製作贗品,如果收藏者只是按圖索驥的話,很有可能買到贗品,所以還應掌握一定的辨偽知識:“聽聲”,用手敲擊銅鏡,通過銅鏡發出的聲音來辨別真偽。由於新老銅鏡在製作時,銅、錫、鉛等原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因此其發出的聲音也不相同。老的銅鏡普遍聲音比較低沉、圓潤,而新仿的銅鏡聲音比較清脆,甚至是刺耳;“看形”,觀察銅鏡的形狀,從形狀上對古銅鏡的真偽進行辨別。為保證銅鏡能具有真實、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鑄造銅鏡時,鏡子的大小和弧度有嚴格的比例關係。一般來講,小一點的銅鏡可以看到比較平緩的弧度,超過20厘米的銅鏡就基本是一個平面,看不出明顯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銅鏡弧度與鏡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銅鏡弧度很大,小銅鏡弧度收縮不自然。所以,仿製銅鏡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變形;“辨銹”,古銅鏡一般入土千百年,其銹色堅硬自然,層次分明,新仿的銅鏡上的銹是後做上去的,很多偽銹都是用各種膠水調和顏料塗抹上去的,強度較低。所以能用手抹掉的銹,極有可能是仿品;“聞味”,把銅鏡沾水以後用鼻子聞,新仿製的銅鏡通常會有硫酸味、鹼燒過的臭味、銅腥味。而老銅鏡一般有一種銅香味,就是出土後的泥土香味。另外可以取銅鏽一塊,以火燒之,假銹會燃燒並產生帶有化工原料氣味的濃煙,真銹則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