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萬石之王”田黃石收藏與鑑賞


“燦如金,潤如玉,凝如脂”的田黃石,幾百年來一直受到文人墨客、印家的青睞。田黃是產於福建壽山的壽山石,是壽山石系中的瑰寶,是印章中的極品,是我國特有的“軟寶石”!全世界只有我國福建壽山的一塊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產,因色相普遍泛黃色,又產在田裡,故稱田黃石。
田黃石素有“萬石之王”的尊號。其色澤溫潤可愛,肌理細密,自明清以來就被人視為“印石之王”。數百年來田黃石受藏家至愛,正如俗語所說:“黃金易得,田黃難求”。
田黃以柑橘黃、金黃為上品,枇杷黃、桂花黃次之。石質極為溫潤、凝脂、細膩,雖不很透明,但是自有一股氣定神閒、嫻雅無邊的氣質。前人形容它“如脂如膏如腴”、“拂之有痕”,在軟質雕刻石中居第一品。明、清各朝,田黃石均被作貢品獻入皇宮,被雕刻成御用璽印及藝術擺件,故田黃石被尊為“石中之王”、“石帝”,其身價無與倫比。
“萬石之王”田黃石收藏與鑑賞
田黃石品質六面觀
田黃雕件的品質主要表現在石形、石質、石色、石皮以及蘿蔔紋、紅筋等六個方面。田黃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狀,光嫩圓滑,沒有明顯的棱角。這是由於礦塊在遷移滾動過程中,受到溪水不斷沖刷研磨的結果。
田黃石的質地濕潤可愛,為微透明或半透明體。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它煥發一種其他石材品種所不具備的迷人光彩。
“田黃石”顧名思義,是一種黃顏色的寶石。儘管按照色相區分,有田黃、白田、紅田、黑田以及銀裹金、金裹銀等品種,但無論什麼色彩的田黃石都是以黃色作為基調,只不過偏白、偏紅或偏黑而已。比如“紅田石”其色近橙黃如桔皮,絕不可能出現桃紅、朱紅和血紅的色彩;“黑田石”則黑中帶赭;即使被稱作“白田”的田黃石,也並非純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帶淡黃或蛋清色。
多數田黃石的外表都有黃色或黑色的皮層包裹著,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掛皮,形態變幻無常。雖然也有一些田黃石因為色皮極薄,一經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黃石的顏色都不是表裡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裡層逐漸轉淡,乃至泛白。這種色彩的變化規律,以塊頭大的田黃石尤為明顯。
凡是透明度較強的田黃石,在強烈的光線下觀察,它的肌理往往隱約可見到一條條細而密的紋理,其形狀猶如剛剛出土的白蘿蔔纖維,故有“蘿蔔紋”之稱。
紅筋則是指田黃石表層偶爾出現的紅色筋絡,紅如血,細如絲,俗稱“紅筋”又叫“血絲”。它是田黃石在遷移過程中產生的細裂紋,經土壤中氧化鐵滲透而形成的格紋。田黃石的鑑定,目前主要是依靠肉眼進行,根據上述外觀特徵基本可以辨別清楚。
“萬石之王”田黃石收藏與鑑賞
田黃石的歷代收藏
“石不能言最可人”。田黃石用的是雕工精細的薄意雕刻技法,即用極淺的浮雕,雕刻層薄而富有畫意,這也是壽山石印章一種獨特的表現技法。薄意雕刻刀法流利、刻畫細緻、影影綽綽,因此備受金石家欣賞和推崇。田黃石名列中國“三大印石”之一,由於主要是作為文人雅玩。田黃石以前的收藏都是在一個小圈子進行流轉,基本都是些收藏家以及雕刻家。
原石的收藏早在明朝初年以前就已經開始。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建於唐光啟三年(887年)的壽山村“壽山廣應院”被焚於火。火後在“壽山廣應院”的故址留有許多壽山石,以後被稱為“寺坪石”。明末,曹學銓發現並開始收藏田黃石,至清代,“壽山石熱”在各地如火如荼,在收藏壽山石雕品的同時,也掀起收藏壽山石原石的熱潮。據湯雲良說,乾隆皇帝非常喜歡田黃石,曾得一副“田黃三連章”,溥儀逃離故宮時隨身帶的唯一珍寶就是“田黃三連章”。畫家齊白石也曾是壽山石收藏大家,被世人稱為“百石富翁”。
田黃石近年來的收藏
“一兩出黃值萬金”,被譽為“帝石”的田黃石,由於其卜乘的質地和稀少的藏量,使它具有相當可觀的升值空間。2006年3月福州市政府出台了《福州市壽山石資源保護辦法》,大大地減少了對壽山石資源的盲目和破壞性開採,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壽山石石源的開採開發總量。
“物以稀為貴”,有遠見卓識的投資者將壽山石和田黃石作為可增值的收藏品,爭相收藏。據市場人士透露,近年來壽山石受到收藏者追捧,每年價格上漲的幅度在30%左右。業內人員表示,這種“瘋狂的石頭”已經達到了有錢難求的境地。
2006年10月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上,一件207克的田黃石雕獅子手握件以3932萬港元的天價拍出,一克田黃石的平均價為19萬港元,這對比起1998年香港蘇士比春拍一件130余克的田黃石雕布袋和尚以200萬港元成交的紀錄,上升了近18倍。
2008年夏季廣東保利古董珍玩拍賣會上,《石卿·故鄉吟》田黃石長方章,重110克,成交價198萬元人民幣。平均每克田黃為1.8萬元,比之當時每克黃金的價格高出將近一倍。
2010年杭州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拍賣了一方清初周彬款的田黃瓦鈕方章,重12克,成交金額高達600餘萬元人民幣……無數事實證明,多年來價格一路飆漲的田黃仍然是超值的收藏品。
“萬石之王”田黃石收藏與鑑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