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建窯黑釉兔毫茶盞RMB2,485,560 香港蘇富比2015.04.05
2010年開始,建窯茶盞便突破百萬元大關,一件“宋建窯兔毫盞”在北京嘉德以112萬元成交,隨後佳士得在2013年上拍的“宋建窯黑釉油滴盞”以154萬元易手,2014年香港蘇富比上拍的“南宋建窯黑釉兔毫茶盞”以249萬元成交。中國的瓷文化一向崇尚玉文化,以類冰類雪為最,然而建窯茶盞卻以一身重色突破重圍逆襲,價格一路衝進民窯瓷器前五。
論史實:建盞履歷輝煌
中國的陶瓷發展史可分為白瓷、青瓷、黑瓷三大系列。長期以來,黑瓷以它樸實無華的釉色、實用的造型,散佈於生活的各個領域,但卻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關注。然而,在宋代盛行鬥茶文化歷史背景推動下,黑釉茶盞備受茶人們的青睞。
中國自古便有飲茶的習俗,自漢唐以來已十分盛行,宋以後,此風尤盛,而當時最為流行的是“鬥茶”。建窯兔毫盞在這一時期曾經有過極其輝煌的“履歷”。宋代鬥茶以能呈現白色的泡沫最為可貴。這類黑釉茶盞最能襯托出白色的沫餑,因此深得鬥茶人士的鍾愛。宋微宗趙佶常與王公貴族和臣僚們“鬥茶”,上行下效,迅速風靡全國。因此,建盞在這一時期一度作為貢品進貢宮廷。
名家點評:
最賦藝術氣質北宋皇帝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曾這樣評價兔毫盞:
蔡襄的《茶錄》:
近年,高古瓷器頗受關注,除了官窯外,民窯同樣對於藏家有著強大的吸引力,以磁州窯、耀州窯、景德鎮窯、建窯、龍泉窯為首的民窯系列輪番登場,百萬元的高價屢見不鮮。但是建窯的茶盞,自宋時便開始隨著鬥茶藝術流傳至日本,並且長期以來成為日本上層階級珍藏的寶物,這些自宋朝以來代代相傳的建盞,箱書上題簽著完整的遞藏史,標誌著箱中茶碗尊貴的血統。
2015年4月的香港蘇富比一件“南宋建窯黑釉兔毫茶盞”以249萬元的成交價躋身2008年以來高古民窯器成交的TOP10中,位列第9,此件拍品便出自藤田傳三郎男爵。
看數據:建盞市場漸漲前景喜人
近年建窯茶盞市場逐步開拓,流通量提升的同時價格也在逐步增長。2008年,建盞在宋瓷市場中僅佔4.35%的成交量、0.06%的成交額,經過7年的開拓,建盞市場在2014年成交量盞宋瓷總量的15.06%、成交額佔1.47%;2008年建盞均價僅為2.7萬元,2014年提升至17萬元。
從價格區間來看,建盞的價格集中在5萬-10萬之間。相對於其他窯口的宋瓷,這一價格算是極低的,考慮到建盞的增長速度、以及越來越少的珍品,其未來價格仍會持續上漲。
建盞在民窯瓷器中處中上價位,港台及海外地區好於內地
在宋瓷民窯中,建盞的價格居中間偏上價位,對於大眾藏家來說,是比較容易接受的並且前景可期的一類。在悠長的陶瓷發展史中,民窯數量繁多,目前在拍賣市場中較為活躍的幾個民窯陶瓷中,建窯均價為25萬元,在眾多民窯中位於前五。
如前文所說,建盞在日本備受喜愛,流傳甚廣,故其上拍多在香港地區。在價格上差異極其明顯,港澳地區建盞均價達44.8萬元,海外地區均價達22.1萬元,京津地區均價為13.3萬元,國內其他地方僅為5.8萬元。一方面,內地建盞品質參差不齊,普品太多則價格難以提升;其次,內地藏家的審美仍以明清瓷器為主,對古樸稚拙的建盞興趣不高。
對宋代建盞的市場分析可見,民窯瓷器品質參差不齊,價格亦相差甚遠,但高價(百萬元以上)並不多,整體價格較低。而建窯茶盞在民窯陶瓷器中均價居於中等偏上,並且隨著其精品的減少,未來升值空間極大。執著於建盞的藏家除了對其未來價值的肯定,另外也是對往昔歷史的美好追憶,在工業橫行的如今,用手作之美追尋生命的禪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