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兩幅徐悲鴻的馬


  藝術大師徐悲鴻先生之所以能學貫中西,是因為他有良好的中國畫創作根基,後來又結合了留法所習西畫精義。他曾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攻之,未足者增之。”對西畫則“可採入者融之”,故徐悲鴻十分重視素描、速寫及對於繪畫中光色的分析研究和總結提高。徐先生創作的題材十分廣泛,山水、人物、花卉、鳥獸都有很大的成就,特別是他畫的馬融合了西畫的技巧,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無論是群馬、孤馬、奔馬、立馬等均以大寫意法來表達,英姿勃勃,無拘無束,倜儻灑脫。

1943年秋徐悲鴻贈給香港民生公司董事長、中國近代四大實業家之一船王盧作孚的《神駿圖》

  香港藏家有兩幅徐悲鴻先生所作《神駿圖》,其一是1943年秋徐先生贈給香港民生公司董事長、中國近代四大實業家之一、船王盧作孚的作品,另一幅是1944年春贈給好友、寓居香港的書畫大師趙少昂先生的作品。兩幅作品繪製的時間相隔不到半年,所以無論在風格、章法、用筆以至題款方面都基本一致,見者均以為是徐先生的精緻之作。徐悲鴻先生的公子徐慶平先生曾經說過,1943年是他父親創作的鼎盛時期。目前社會上所能見到的徐悲鴻大師的畫馬精品,的確都產生在這一時期。當時先生所畫的馬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決心,歷史意義重大。

  盧作孚先生所得《神駿圖》,立軸紙本,淡設色,縱71 厘米,橫3 8厘米。全幅以水墨為主,僅僅在馬面上用了少量白粉,蹄下的秋草用赭石描出,配合得極好。畫之左下題款:“作孚先生惠教。繩曾君不識,他日會相知。卅二年晚秋,悲鴻。”鈐朱文圓印“徐”。
1944年春徐悲鴻贈給好友趙少昂的《神駿圖》


  趙少昂先生所得《神駿圖》立軸亦係紙本,淡設色,縱105厘米,橫62厘米。全幅也以水墨為主,在馬面上也用了一些白粉,蹄下的春草就用了少量的綠和黃色,不同色的蹄下野草就點明了春秋時節之分別,細微的不同處理說明了大師的創作必定是費了心神的。此幅也在畫面的左下方題款:“少昂吾兄病后索畫,即奉一笑。繩曾君不識。他日會相知,卅三年春日,悲鴻。”鈐白印文“東海王孫”。

  徐悲鴻大師是一位十分重視友情的人,趙少昂先生小徐先生10歲,他十分愛護這位畫壇中的小弟弟。我在整理徐先生有關畫馬的資料時,曾經見過徐悲鴻先生贈趙少昂先生的6 幅畫馬傑作,其中有立馬、奔馬及睡馬等等。從這幅趙少昂病後所求的《神駿圖》佳作,我們更能看到兩位南北藝術大師的深厚友情。

  盧作孚是近代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是四川人,出身貧苦,小學亦未畢業。但他勤奮好學,21歲時已擔任了中學教師,先後任成都《群報》《川報》的社長兼總編輯。他又創辦了民眾通俗教育館,擔任館長,下建各種陳列館、博物館、圖書館、運動場、遊藝場、動物園等等。盧先生也辦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實業,他在34歲那年創辦了四川省第一條鐵路即北川鐵路,組成了四川最大的煤礦即天府煤礦,還創立了西南最大的紡織廠三峽織布廠。

  他甚至在80多年前就在四川建立了鄉村的電話網絡。盧作孚對國家貢獻最大的是他的航運事業。他在32歲那年創辦了民生公司,集資8000元買了第一艘鐵殼小船,開始了嘉陵江上的航運業。由於經營有方,10年以後民生公司合併了其他中外七家公司,已有員工9000多人,擁有內江及遠洋輪150多艘,成為中國近代史上首屈一指的船王。

  1943年盧作孚先生五十壽慶,當時正是他在中國的實業發展最鼎盛的時候,徐悲鴻大師以《神駿圖》相贈也是有特別意義的。畫中一匹青壯駿馬體格健碩,四蹄騰躍正奔馳而來,頻頻回首,無拘無束,充滿著一種昂揚向上的勃勃生機,蘊涵著激情奔放的精神力量,極富陽剛之氣。

  60多年前船王盧作孚先生離開香港去北京和四川定居,而先生珍愛的《神駿圖》就一直留在香港。以後它又經過了數位書畫藏家之手轉到我這個非常鍾愛中國書畫藝術的老中醫舍中。徐悲鴻大師和盧作孚先生都已離世50多年了,趙少昂先生亦去世12年,兩幅《神駿圖》和3位近代名家之間的這一段歷史緣分以及他們之間的友誼卻永久地流傳於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