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宋代官窯器詳解
      宋代官窯瓷器天生名貴,傳世极少,一直被頂級的收藏家所追捧。至2012年底,我們所知道的完整的宋代官窯器,國內外攏共不過數百件,大部分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一些超級大博物館里,曆年來也有少量的宋代官窯器出現在大型拍賣會上,只要一出現,即被高端的收藏家以天价收入囊中。那麼,現在的民間是否還會有宋代官窯器存在呢?或者說還有仍然存在卻還沒有被發現和挖掘出來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當今是信息化高速發達的時代,文博知識普及的空前快而廣泛,一批又一批的收藏家風起云涌,甚至連收購廢品舊貨的商販都知道淘寶撿漏,民間存在的未被發現的宋代官窯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是金子總要發光,只要有,我們就當為其正名。

      如何來鑒別真正的宋代官窯器?網站上和五花八門的收藏書籍里作出了各種各樣不盡相同的介紹,給初學者弄得一頭霧水,不知所從。其實,許多出書立傳的人寫文章只是為了賣書賺錢,他們很可能從來就沒有見過真正的宋代官窯器,也或許在博物館里隔窗觀景的看過一眼,但是絕沒有上過手,因此他們所寫出來的東西就是道听途說,以訛傳訛。 近日閑暇,有時間把以前的藏品拍照存檔,也便更看重了自己的唯一的一件宋代官窯器,現在我就把它作一個詳細的介紹。
                                   
             宋代官窯-----四方倭角象耳瓶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器型      
      瓶高13.9厘米,口徑5.6厘米,足徑7.5厘米,重454克。此瓶淺
唇口,外侈,直頸,頸兩側對稱置象首耳,首耳內為中空,應該是塑造的象嘴。單是從中空的象首耳就基本排除了后防的可能,因為后防者往往急功近利,做俯首裝飾是都是囫圇的捏塑一個實體,方便省事;哪知道古人做得惟妙惟肖,在這方寸之間也要表現得淋漓盡致。瓶圓肩,方腹,腰腹上下分別折角呈八棱錘狀,高圈足,平圈足無釉,徐徐外撇,內底為淺台階式。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胎質
    胎土黑色,胎厚,胎質稍粗。黑胎與青釉之間施醬紫色護胎釉,護胎釉极薄,底足無釉處,60倍放大鏡下可以分辨細細的顆粒,口、頸、肩、腹部多處縮釉露胎處也呈紫色,仔細觀察底足以及縮釉露胎的地方,可以看到薄薄的護胎釉被燒爆或粘破,露出真正的黑胎,即“鐵足”,俗稱胎皮。多數的縮釉點,青釉周圍都有醬紫色的斑點,這就是護胎釉被高溫燒爆時飛濺的結果。修胎規整,口徑縱橫數据相差0.1厘米,足徑縱橫數据相當,方腹以及倭角比例協調,棱角分明整齊。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釉面
      釉面呈粉青色,素面無紋飾,乳濁狀失透,光澤柔和卻顯清明之光。釉面手感平滑,對光用肉眼可見橘皮紋。口沿及棱角處,釉水稀薄,清晰可見紫黑胎色,即“紫口”,但釉面絕對沒有垂釉、滴釉等淚痕現象。整體釉面色澤一致,沒有濃淡不均現象。色澤柔和卻富于變幻,在陽光下和室內,看去色感有差別,白天和晚上,看上去又有不同,盡管各有不同,但都不失古玉之光。釉面多有黃色斑點,放大鏡下看到斑點總是浮在釉面表層,應為燒制過程中漂浮顆粒粘落所致。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開片
      整個器身布滿淺墨色開片,偶爾有淡黃色和白色線紋。開片紋理彎曲者多,垂直者少,天然成趣。開片多數較短,少數長者都是豎紋或斜紋。紋理縱橫,交接但不交錯,极少數交錯者,仔細看去,豎紋已經斷開。150倍顯微鏡下,清晰可以看出,開片都是由里而外裂開的,裂紋寬處有掉渣,縫隙里有晶體狀顆粒,也有經年傳世遺留的汙垢。淡黃色的開片最窄最細,屬于年代不遠的裂紋。白色的開片其實是無色的,只是因為其紋理都是傾斜的,所以看上去才是白色,這種白色的開片在放大鏡下觀察,才知道其裂痕在釉層里面,並沒有裂到釉面表層,沒有受到任何汙染,所以其裂紋無色。整個瓶子外觀和內觀的開片顏色截然不同,外觀的釉面開片墨色,瓶內的開片呈淡黃色和白色,也是因為沒有受到汙染的緣故,但是里外開片的紋理形態相同。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氣泡
          氣泡細小密集,大小個頭懸殊很大,釉內氣泡分不同的層次。30倍放大鏡看不到氣泡,60倍放大鏡看到的氣泡細微縝密,沒有層次,形狀如日久發酵的奶油,又像小孩子身上生出的痱子被撓腫了一樣。150倍的顯微鏡下,看得比較清楚,氣泡或大或小,或深或淺,各有不同,表層的氣泡多有開裂,開裂也是由里而外,裂破的氣泡受到汙染,變黃變黑,大部分的氣泡雖然開裂但還沒有裂透,看上去就像氣泡上開出朵朵小花,亮晶晶的。大的氣泡比起小的氣泡,10倍不止,但是小氣泡多有粘連,大氣泡卻沒有粘連。又因為分不同層次,所以看上去氣泡又有立體感,不是表面的一層,而是堆積的一片,像是“聚沫攢珠”。有的大氣泡上生出一個或多個小氣泡,有的氣泡表層和底層都有開裂,有開片穿過氣泡的地方,氣泡的形狀雖然還在,但必然變成黑色了。氣泡的左右以及下層纏繞著白絮狀的色緒,上層氣泡觀察清洗的時候,顯微鏡下中層和下層氣泡就看得模糊,下層氣泡清晰時,中層和上層氣泡又變得模糊,需要不斷的調整顯微鏡的旋鈕才能立體的層層看清楚。有的地方白絮狀多于氣泡,有的地方白絮和氣泡中間突然就出現一個空洞,空洞的體積大約可以容納几十個氣泡,模糊地凹下去。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神韻
      整個器型比例協調,端庄而不失靈秀,古朴而不乏生机;素面無紋飾,卻有天成之開片,多一條看著別扭,少一條感覺空曠,長一毫顯得張揚過度,短一毫又覺得乏力不足,這樣大巧無工的天然圖案,絕非那些痴心水墨油彩的匠師所能描畫。柔光似水,瑩潤如玉,不屑冬月之囂張,常怀春冰之含蓄;看一眼便可記得是典范,不同于后世模仿之作,一上手更有高貴聖靈之感,非販夫走卒所配享之物。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下面是清代雍正仿官窯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2011年11月11日下午,北京榮寶拍賣5712000元人民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高17.3厘米,2011年5月22日,嘉德拍賣4830000元人民幣
[轉載]宋代官窯瓷器詳解
高17.5厘米,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