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青花瓷片的繪畫技法
2、款識為“上品佳器”這個款識從嘉靖到崇禎都有。(排除了清代)很多講款識的書都有這個民窯款的介紹,一定要記住每個民窯款起始和結束的年代很重要。
3、從青花顏色上屬於萬曆朝的顏色(多對照其他瓷片對明清各代青花料有一個感性認識,排除了天啟崇禎)
4、胎質上很白,符合轉變期(萬曆晚期至康熙早期)瓷器的特証。(胎也要多對比才能有一個感覺)
5、底足符合明晚期底足的特點。(明清各朝代的瓷片帶底足的都要準備幾個,經常反復的看很重要)
綜上,我認定該瓷片屬於萬曆晚期的。(如果籠統可以認定為明晚期的)
瓷片是個好老師~~~不要捨不得買標本。
轉:青花雙鉤填色技法
青花雙鉤填色技法的出現青花瓷從元代後期興盛以後,繪畫筆法不斷演進。明宣德時,已經將雙鉤填色作主要筆法。成化起,以細而均勻的線條勾勒後填色成為基本的繪畫方法。
雙鉤填色方法的廣泛應用,無疑給青花加彩的形成提供了便利,或者說某種程度上啟發了以釉下青花勾勒線條和以釉上彩填色的鬥彩技法的採用。青花加彩所習見的蓋彩、染彩、點形等方法,都需基於釉下青花的雙鉤輪廓。
[轉載]買瓷片(雜談瓷片之一)
在喜歡收藏的人中,有一部分人是玩瓷片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從事瓷片買賣的。我雖然不是專玩瓷片,但這麼多年來,不經意間也有了不少瓷片,一部分是收藏著的,而絕大部分則是垃圾一般地堆放著。我知道瓷片是有價值的,但我沒有餘暇在瓷片上花太多時間,當時心血來潮買了,現在也只能讓它們束之高閣了。
有時我想,瓷片到底有多少價值呢?
1. 瓷片對於鑒定知識的積累、掌握,無疑是作用極大的。我熟識的幾位朋友,由於長時間接觸大量的瓷片,他們在某一方面所擁有的鑒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確實是達到了常人難以望其項背的程度。記得有一次,景德鎮的一位朋友來上海,我陪他到中福古玩城看看。來到一家店鋪,這鋪子裡陳放著一件成化鬥彩的小杯子,老闆十分珍視它。我那朋友拿起這杯子看了看,離開店鋪後他就告訴我,這是仿的。我知道,成化鬥彩的殘件,經他手的有幾 十件,至於瓷片,更是不計其數,堆起來該會像小山一般吧,對這類成化鬥彩的鑒定,我想,即使是博物館的專家也是難以企及的,不過就是他沒有這些專家有名罷了。如果哪一天我需要請人鑒定一件成化鬥彩,我會毫不猶豫地請他,而不是請那些專家的。
他的擅長不止於成化鬥彩,明代的官窯,是他的專長。
藏友中,有不少人收藏著大量高等級的瓷片。這是北京一位藏友的藏品,他的瓷片,數量多,質量高,幾乎全是高等級的官窯瓷片,蔚為大觀——
這塊瓷片於1999 年採集自北京西什庫東側明永樂王府遺址。它之所以經典,因為這上面有著一種被稱為鑒定成化鬥彩“硬指標”的“奼紫”的彩料——
2. 瓷片有觀賞作用。
除了在鑒定上為你提供觸手可及、直觀性強的教材外,瓷片還有什麼作用呢?
瓷片有觀賞作用,但因為它是一部分,是一個局部,所以就帶有了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它的觀賞性就不如完整器那麼盡善盡美。然而,有些東西,普通的收藏者難以擁有;也有些東西,即使是一般的有錢人也是不敢染指的。比方說,一個瓶子一個億,你雖然是億萬富翁,你也不可能傾盡家產去買這麼一件藏品。在這種情況下,瓷片對你而言,就有了一種撫慰心理的作用。在收藏界,很多人都屬於這種情況,也是基於這種心理狀態而去買瓷片的。
無論是鑒定,還是觀賞,瓷片本身所具有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這是汝窯的一塊瓷片,圈足俱全,五顆支釘都在。你可以從這塊瓷片上看到汝窯的釉和支燒工藝。有一次,和朋友探討一件宋器,這件器物上的支釘痕極白,按理說這樣一件東西,存世上千年,即使不去動它,在一個地方一直放著,由於年代久遠,支釘痕也應該是泛黃或者是呈灰黑色,怎麼會這麼白呢?然而,它卻確確實實是一件老器物。所以,瓷器鑒定不能想當然,很多情況下我們未必能了然一切,以自己的臆想去推斷,往往會有謬誤——
這塊元青花魚藻紋大盤上的信息很豐富,且尺寸大,無論是鑒定還是欣賞,都是難得的佳物。
這是元青花四愛圖的花盆殘片,欣賞價值很高,頗為珍罕。
元藍地白釉龍紋執壺
一般的梅子青
龍泉上的火石紅是很有講究的
龍泉三足爐上的火石紅(南宋)
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仿制的龍泉
新仿龍泉
元代高足杯的杯身與杯足為胎粘接,這是一個時代特征——
完整的在北京故宮
哪片是永樂、哪片是宣德——
鑒定,除了區別真和偽,還要辨別官與民,這是永樂一束蓮官窯——
這是永樂一束蓮民窯
這是成化斗彩鴛鴦蓮池的片子
和台北故宮的盤子是一個體系
有時我想,瓷片到底有多少價值呢?
1. 瓷片對於鑒定知識的積累、掌握,無疑是作用極大的。我熟識的幾位朋友,由於長時間接觸大量的瓷片,他們在某一方面所擁有的鑒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確實是達到了常人難以望其項背的程度。記得有一次,景德鎮的一位朋友來上海,我陪他到中福古玩城看看。來到一家店鋪,這鋪子裡陳放著一件成化鬥彩的小杯子,老闆十分珍視它。我那朋友拿起這杯子看了看,離開店鋪後他就告訴我,這是仿的。我知道,成化鬥彩的殘件,經他手的有幾 十件,至於瓷片,更是不計其數,堆起來該會像小山一般吧,對這類成化鬥彩的鑒定,我想,即使是博物館的專家也是難以企及的,不過就是他沒有這些專家有名罷了。如果哪一天我需要請人鑒定一件成化鬥彩,我會毫不猶豫地請他,而不是請那些專家的。
他的擅長不止於成化鬥彩,明代的官窯,是他的專長。
藏友中,有不少人收藏著大量高等級的瓷片。這是北京一位藏友的藏品,他的瓷片,數量多,質量高,幾乎全是高等級的官窯瓷片,蔚為大觀——
“瓷片是最好的教科書”,南京藏友“寶瓷軒”的瓷片,無疑是對“瓷片是最好的教科書”的詮釋——
除了在鑒定上為你提供觸手可及、直觀性強的教材外,瓷片還有什麼作用呢?
瓷片有觀賞作用,但因為它是一部分,是一個局部,所以就帶有了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它的觀賞性就不如完整器那麼盡善盡美。然而,有些東西,普通的收藏者難以擁有;也有些東西,即使是一般的有錢人也是不敢染指的。比方說,一個瓶子一個億,你雖然是億萬富翁,你也不可能傾盡家產去買這麼一件藏品。在這種情況下,瓷片對你而言,就有了一種撫慰心理的作用。在收藏界,很多人都屬於這種情況,也是基於這種心理狀態而去買瓷片的。
無論是鑒定,還是觀賞,瓷片本身所具有的作用都是不可小覷的——
這是汝窯的一塊瓷片,圈足俱全,五顆支釘都在。你可以從這塊瓷片上看到汝窯的釉和支燒工藝。有一次,和朋友探討一件宋器,這件器物上的支釘痕極白,按理說這樣一件東西,存世上千年,即使不去動它,在一個地方一直放著,由於年代久遠,支釘痕也應該是泛黃或者是呈灰黑色,怎麼會這麼白呢?然而,它卻確確實實是一件老器物。所以,瓷器鑒定不能想當然,很多情況下我們未必能了然一切,以自己的臆想去推斷,往往會有謬誤——
完整器是這樣的(上海博物館藏)
這是元青花四愛圖的花盆殘片,欣賞價值很高,頗為珍罕。
元青花藍地白花瓷片
帶有“蚯蚓走泥紋”的宋鈞瓷片。很多人都知道宋鈞“蚯蚓走泥紋”的特徵,但不知道“蚯蚓走泥紋”到底是怎麼樣的,如是,這塊瓷片就可以幫你了解一點這方面的知識;然而,另一個問題是:“蚯蚓走泥紋”的形態並非一種,如以偏概全、按圖索驥,鑒定上又會出問題了。
這塊鈞窯的瓷片不小,可看釉面、底足、鼓釘、底釉、款識。看到有些鈞窯的仿品,底上也煞有介事地標有數字,但一看就是假的,僅是這個數字,就極有講究的。
這是一塊宣德青花龍紋大缸的片子,你看看它的龍爪,威武勇猛、氣勢磅礡,哪個朝代可以企及?欣賞價值很高。
你只要有了這塊瓷片,就可以知道真的龍泉鬲式爐的底足是什麼樣的了。
永樂、宣德的青花呈色應該是這樣的——
這個永宣青花碗上的仕女紋頗有欣賞價值——
永樂青花執壺上的殘片,甦麻離青料的明艷可見一斑。
永樂翠青釉,完整的在故宮——
元藍地白釉龍紋執壺
同樣裝飾的一個梅瓶在揚州博物館,為國寶級的珍品。
這是洪武的紋飾,特徵鮮明
以下這些成化的片子,都頗具鑒定和欣賞意義——
這樣裝飾,有人喜歡,有人未必,我個人覺得,大可不必這樣裝飾,成化龍紋的飄逸、灑脫,和木訥、笨拙的木質框子形成了視覺上的不平衡,是審美上的一種不協調。
弘治露胎龍紋
回青料是何等的明艷,一看就是嘉靖官窯的上等發色——
這些都是回青料,呈色還是有差異的——
[轉載]玩瓷片(雜談瓷片之二)
對于瓷片,腹誹的人不少,他們總以為瓷片上不了檔次,哪能和完美的古瓷媲美?
自然,瓷片總是無法和完美品相比的,但是,人的經濟狀況不一樣,生存環境不一樣,審美情趣不一樣,你總不能讓所有喜歡古陶瓷的人——人不分貧富、地不分南北、學不分深淺,一概都玩明清官窯瓷器。他沒錢,買不起完整的官窯,于是玩玩瓷片,這也是一種收藏之道、人生之樂。
但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同的人群聚在一起總是會有矛盾的,比如藏龍網吧,不少玩瓷片、賣瓷片的人不停地在論壇上兜售瓷片,也難怪有人要有意見,因為到這個論壇來的人,有很多是不玩瓷片的,有些甚至就是收藏官窯的,他們焉能與你為伍?所以,還是應該專門辟出一個專區,專事瓷片的品賞、交易,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互不干涉,就相安無事了。
言歸正傳說瓷片。
買了瓷片,有些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一個字:玩。有些靠瓷片起家、發家,成了一代大家的,至今還謙虛地說:我只是玩玩而已。
只有玩,才能有樂,所以我們有“玩樂”一詞。如果收集瓷片,一開始就正兒八經地高舉“研究”的旗幟,一門心思做學問,做學問是辛苦的,何來“樂”?
我在瓷片上几乎沒有花什麼氣力,但玩瓷片的樂趣,我還是能夠體會到一些的。
有一家古玩店的老板,和我很熟,我和他交往,在一些細節上毫不在乎,比如一件東西上差了几千塊錢,我絕不會和他斤斤計較。正因為這樣,他對我也很客氣,有時會送我一件几百元、一二千元的小東西。有一次,到他店里去,看到櫥窗里擺著一堆瓷片,其中有一塊龍泉的,釉色之美,是我從未看到過的。以前看到過一些“梅子青”,都沒有這一塊更像梅子之青。我問老板這塊片子多少錢,老板說,你我之間別說錢不錢的,送你玩吧。
就這樣,這塊瓷片一直留在我的手邊,玩著。對著這樣的梅子之青,什麼樣的龍泉都會黯然失色的。
我想不到龍泉竟然會有這樣的釉色,這種“發現之樂”,我想,很多玩瓷片的藏友都會有的——
一般的梅子青
如果你撿到這樣一塊瓷片,你會怎樣——
撿到這瓷片的人當時的心情必定是會欣喜若狂的,因為這是扒村窯黑釉嵌白龍“正八”款瓶上的殘片,完整的在上海博物館,全世界僅存一件,是孤品——
這几塊瓷片也十分難得,它們是宣德五彩鴛鴦蓮池盤,即斗彩的始祖,完整的在西藏薩迦寺——
不少藏友得“地利”之便,會去工地或其他場所撿瓷片,這種“收獲之樂”,和前面說的“發現之樂”相比,則又是別一番情趣,這宛若兒時在田里撿稻穗,又像是在海邊撿貝殼,那種樂趣,景德鎮的藏友所得尤甚。
景德鎮的瓷片市場——
御窯廠的埋藏坑,埋的可是永樂紅釉盤喲——
也有少數人從瓷片中玩出了“成就之樂”,比方說,1999年底,由于景德鎮十八橋開始進行較大規模的基本建設,在挖地基的過程中,發現了元代瓷器的窯址,出土了大量的青花、釉里紅、青白瓷、樞府釉的瓷器碎片及窯具,于是有人就對十八橋元代窯址進行了專門研究,解決了相當部分傳世文物的具體窯口問題,發現了一些曆史上沒有記載的瓷器工藝、裝飾、器型,加深了人們對元代瓷器的認識。
景德鎮十八橋元代窯址出土的青花獅形燭台,有修補——
這種“成就之樂”,還體現了其他方面——
著書立說——
有人由于收集了大量的瓷片,通過初期的玩樂,繼而練就了眼力,成了鑒定大家,從而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這更是一種難以名狀的樂趣。
由于收藏瓷片,而獲得了不小的財富,這無疑也是一種樂趣——
這一堆瓷片价值几何?
我不太了解瓷片市場的行情,但我估計,最小的也應該上萬元,最大的會值几萬吧?這是一位北京的藏友收藏的,他發在論壇上的瓷片,都是這樣的高等級瓷片,有好几箱。他涉足收藏市場很早,那時收這種瓷片,花的錢應該很少,經濟上的獲益無疑是巨大的。
這種獲取財富的樂趣,其實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全力在追求的,不過很多人沒有直接把“發財”這兩個字說出來,遮遮掩掩,比較含蓄而已。
類似北京這位藏友,收藏圈內是很少的,即使涉足很早,也不太會有幸獲取這麼多、這麼好的瓷片,更多的人涉足很晚,只能跑工地,辛辛苦苦地去撿瓷片,做一點小生意,一夜暴富自然是人生一大快事,但小本生意也有撥小算盤、動小腦筋、謀小算計的樂趣——
此外,玩瓷片,丰富了自己的生活,陶冶身心,提升修養,這便是“生活之樂”了。收藏,是一件能夠讓人痴迷的事,玩瓷片同樣讓人樂不可支,如果能夠有一大堆瓷片玩著,不論是在職還是退休了,都會覺得一天很忙,時間不夠用,也沒有多余的時間放在其他不該放的事情上了,這有多好!
時常听到喜歡收藏的人說,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品賞自己心愛之物,是會把什麼都會忘卻的,物欲、功利、煩惱、憂患……一切難忘之事,俱可忘矣。
這話自然是說得有點夸張了,但是,把玩美瓷之樂,确實是旁人難以體味的。
這是明宣德官窯盉蓋,是几塊瓷片拼成的,把玩它,會是一種什麼感覺——
這几塊瓷片拼成的半個碗,只有痴迷于青花瓷、尤其是鐘愛于永宣官窯、對人物紋中的仕女圖特別痴迷的人,才會心旌搖曳、神思迷離——
這塊釉里紅,一位被譽為“景德鎮瓷片大王”的藏友,花1000元買到手后,据本人講——“晚上睡不著覺”——
這塊嘉靖大盤上的瓷片,是一個藏友花100元買的,發到論壇上,有人說“不開門”,這天晚上不知他能睡得著覺嗎?
這也是玩瓷片的另一番樂趣——
發現之樂,
收獲之樂,
成就之樂,
發財之樂,
交友之樂,
生活之樂,
玩瓷片,其樂無窮!
玩瓷片——
玩出了一個鑒定家,
玩出了一筆大財富,
玩出了一幫好朋友,
玩出了一條致富路,
玩出了一天好心情……
[轉載]鑒瓷片(雜談瓷片之三)
瓷片是鑒定陶瓷的教科書,可問題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專家們,並非都是玩瓷片出身,其中有些專家,有時可能會拿著瓷片,作鑒定狀,拍個照什麼的,但那僅是裝裝樣子而已,他家其實並沒有多少瓷片,他的鑒定知識並非從瓷片中獲取,他是科班出身,學的主要是書本知識,他讀的完全是另一本“教科書”,這樣,問題就來了,由他們對某一件器物作鑒定,那會得出什麼結論呢?
這就是當前的“中國式鑒定”。
所以,難怪會有人說王剛在“天下收藏”里砸的,90%以上是真品,30%以上是珍品……
假設一下,你手頭有一件瓷器,或許你是花大价錢買來的,你十分希望通過鑒定獲得一個正确的結論,你便請來了几個專家,于是,這狀況就像下面的情景——
五個女人:一個瞎子,一個聾子,一個瘸子,一個麻子,一個矮子,讓她們圍在一起評判楊貴妃到底美在哪里?
把《西游記》里的蜘蛛精、白骨精、鐵扇公主、女兒國國王關在一個房間里,再把唐僧的眼睛蒙起來,推進房去,和她們“洞房花燭夜”……一年后,生下一個兒子,讓唐僧說:這孩子的娘到底是誰?
“文革”時期,讓造反派、保守派、軍代表、老干部在一起開會討論成立“革命委員會”,讓他們說:誰當“革委會”主任?
菜地里長著各式各樣的菜:黃瓜、豆角、青菜、辣椒、洋蔥、茄子、馬鈴薯、韭菜……挑了几十種,支起一個大鍋,把這些菜放入鍋內,用大火炖上七七四十九天,然后操起筷子,夾一口菜,嘗嘗,這是什麼?
……
在這樣一種嚴酷的現實面前,普通的收藏愛好者,應該如何做呢?
1.你可以喜歡瓷器收藏,但最好僅是看看,古玩市場逛逛,博物館溜溜,不要隨便買東西,尤其不要買价錢高的東西,更不要買超越自己經濟承受力的東西;
2.買東西,要認真選好為你掌眼的鑒定專家。以我之見,對任何專家都一味相信,一概盲從。“學院派”並非都是靠不住的,“實踐派”同樣並非一概都是高手,但大體上說,后者總是要比前者靠得住。如果是買价高的收藏品,几十萬、几百萬,那麼,一定要選好專家,而且不能將對一件東西的鑒定完全寄托于一人,要多請几個專家。
3.要根据收藏的目的來确定買什麼樣的東西。
這一點其實很重要。現在有不少收藏者,一屋子的東西,沒人認可,無法變現,欲哭無淚。這就說明當初他買東西的時候是沒有根据收藏的目的來做的。如果他當初買東西是准備以后要賣的,那就應該到佳士得、甦富比,不應該怀著“撿漏”的心理,試圖花几千、几萬或者几十萬的錢,買到几十萬、几百萬、几千萬的東西。
這樣的教訓很深刻,我們身邊有些人,他走的是一條“正路”,買東西的時候沒有想到“撿漏”,規規矩矩地從拍賣行、文物商店,花較高的价買東西,几年、十几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后,這些東西都成倍地漲了,他才是真正的“撿漏”;而那些一開始就想著“撿漏”的人,一門心思地從民間買稀罕之物、珍罕之寶,到頭來都是賠了大錢,或是買了假東西,或者買了不開門的,即便是真的,也沒人認,只能孤芳自賞。
如果是另一種情況,你收藏的目的原本就是“玩”的,那就無妨,即使沒人認,沒人買,也沒關系,我自己留著玩,我留著自己賞,十年,几十年后,讓我的子孫去解決這個問題吧,這麼一想,心理就平衡了。
4.要根据自己的經濟實力買東西。
在當前古玩鑒定界一片亂象、法律法規多有疏漏的情況下,尤其要注意這一點。不管買對買錯,不管買賺買賠,不管能賣不能賣,如果買東西是根据自己經濟實力來實施的,都不會有太多太嚴重的后顧之憂,不至于因為收藏而給自己以至整個家庭帶來麻煩和災難。
越窯鳥紋瓷片
比較一下贗品的紋飾
龍泉上的火石紅是很有講究的
龍泉三足爐上的火石紅(南宋)
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仿制的龍泉
新仿龍泉
元代高足杯的杯身與杯足為胎粘接,這是一個時代特征——
很多人在為元青花的真偽打打口水仗,然而,你只要看看這個元青花魚藻紋的片子,看看那水草的畫法,揣摩、體味一下其筆触的運勢、力度,以及柔順與精妙,即真偽畢現——
日本館藏的這個盤子因其完整,上述風格體現得更為完美了——
仿品是這樣的——
看到這瓷片,無疑會使人聯想到永樂壓手杯——
完整的在北京故宮
哪片是永樂、哪片是宣德——
行內有話說“永宣不分”,那是因為永樂和宣德在制瓷業上确有諸多難以分辨的地方,但是,那些長久在瓷片堆里打滾的人,即使把宣德的款蒙住,也能精准地將其區別——
鑒定,除了區別真和偽,還要辨別官與民,這是永樂一束蓮官窯——
這是永樂一束蓮民窯
這是宣德仿品,低仿——
真品是這樣的——
這是有一定水平的仿品
這是成化斗彩鴛鴦蓮池的片子
和台北故宮的盤子是一個體系
這塊此片,很好地體現了孫瀛洲有關成化官窯款的鑒定口訣:“大字尖圓頭非高,成字撇硬直倒腰。化字人匕平微頭,制字衣橫少越刀。明日窄平年應悟,成字三點頭肩腰。”
典型的成化米糊底
典型的成化米糊底
雍正的官窯和民窯完全是天上人間,不可同日而語——
人們常說,康熙的瓷胎是最好的,拙意未必。康熙瓷器的胎,人們以“糯米胎”稱之,贊譽的是致密、堅實,而雍正、乾隆時期高等級的瓷器,其胎宛若白玉,未必就不如康熙,這就像一個是壯實的女人,是健康美;一個是嬌美的女人,是另一種美,同樣會令無數男人為其傾倒的——
高仿青花乾隆八寶十字杵紋盤
[轉載]128篇品瓷片(雜談瓷片之四)
這是一塊哥窯的瓷片——
從形制看,這是一方形的洗,長寬大體相仿,為
9.8CM,高為3.8 CM。
我們平時常說清三代的制瓷工藝登峰造极,可有些人並不知道,比康熙早500年,遠在南宋,我們的制瓷工藝師早已為世人奉獻了可以和清代陶瓷作品媲美的偉大作品,這絕非有絲毫的夸張。
這瓷片,雖僅是四邊之一,但我可以根据它的形制想象完整的形狀應該是怎樣的,它的線條是如此的流暢,它的折角是如此的和順而伸展有度,它“酥油”般的光澤賞心悅目,金絲鐵線和網狀的細密小開片以一種無法名狀的形式融為一體;它是米黃的,然又縱橫著較粗的黑色裂紋,還交織著細密的暗紅和亦白亦黃的裂紋……其奇幻之狀,縱千言莫能概其一,真是古朴風雅、腴潤如脂,令人心醉。
這是建窯油滴盞的瓷片——
建窯的茶盞,和宋代諸多名窯相比,它沒有官、汝之“皇氣”,沒有影青之秀氣,沒有越窯、龍泉之雅氣,沒有多余的人工裝飾,也沒有胎薄如紙的极致工藝,然而,憑借其方寸之身形,以黑釉表面所分布的多姿多彩的斑紋而形成了獨特的審美价值。
建窯的名貴品種有兔毫、鶴鴿斑(即油滴)、曜變(即毫變)。
鷓鴣斑盞是建盞珍品,產量稀少,其主要特征是釉面花紋為斑點狀,類似建窯當地鶴鴿鳥胸部羽毛的黑底白斑。它也像水面上飄浮的油珠,被日本人稱為“油滴”——
建盞中的极品是曜變天目,世界僅存的三件現收藏在日本的靜嘉堂、藤田美朮館和大德寺龍光院,均被列為日本國寶,每十年展覽一次。
据相關信息透露,我國有關單位和民間收藏者曾保存有兩件“曜變天目”茶盞,因未經鑒定或科學測試,故尚未得到完全确認。
在我的印象中,雅昌的論壇里有人曾發過一塊“曜變天目”的瓷片,和靜嘉堂那只建盞窯變的呈象几乎一樣。
日本有位陶藝家叫林恭助,他在復制“曜變天目”上取得了非凡成就,贏得一片贊譽,但我們將他的復制品和“曜變天目”相比較,其差异是十分明顯的,盡管林恭助“巧奪天工”,而真正的神來之品畢竟是難以復制的。
日本陶藝家林恭助的復制品和真品的比較——
真品
復制品
元青花是一個萬眾矚目的話題,而元青花中的人物紋作品主要是大罐、玉壺春和梅瓶,每件作品都十分珍罕,最典型的就是英國著名古董商埃斯肯納玆先生拍得的“鬼谷子下山”罐,這件作品,評价的文字多矣,不再贅述,其他有著述的元青花大罐有——
東京出光美朮館藏“昭君出塞”罐(高28.4cm)
裴格瑟斯基金會藏“三顧茅廬”罐(高27.6cm)
安宅美朮館舊藏“周亞夫屯細柳營”罐(高27.7cm)
美國波士頓館藏“尉遲恭救主”罐(高27.8cm)
亞洲私人收藏家藏“西廂記焚香”罐(高28cm)
萬野美朮館藏“百花亭”罐(高26.7cm)
台灣王定乾先生拍得的“錦香亭”罐
“昭君出塞”罐為日本東京出光美朮館所藏,但北京首都博物館也藏有一件,曾有網友對首博的這件提出异議——
元青花青幽湛藍,繁縟富麗,氣韻清新,運用青白兩色的萬千變化將中華文化的精髓演繹得淋漓盡致,取得了非凡的藝朮效果和深遠的美學影響。作為一種思想文化載體,元青花藝朮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審美特點,是當時特定的社會背景、文化特點與審美价值取向的綜合反映。
元青花人物紋玉壺春殘件——
玩古玩今玩官玩民玩萬千瓷片
賞景賞色賞人賞心賞方寸遺珍
——
龍紋定窯瓷片
龍泉仿官
“官用供器”款樞府瓷
明洪武釉里紅書法瓷片,甚為少見
明洪武釉里紅歲寒三友釉里紅大罐(天津博物館藏)
明永樂釉里紅三足碗
明宣德文字紋青花碗
正德帶彩款
“崇禎年制”,這是一個很少見的款識
你能說這不是一幅得以讓我們傾心觀賞的美麗圖畫嗎?
我們平時常說清三代的制瓷工藝登峰造极,可有些人並不知道,比康熙早500年,遠在南宋,我們的制瓷工藝師早已為世人奉獻了可以和清代陶瓷作品媲美的偉大作品,這絕非有絲毫的夸張。
這瓷片,雖僅是四邊之一,但我可以根据它的形制想象完整的形狀應該是怎樣的,它的線條是如此的流暢,它的折角是如此的和順而伸展有度,它“酥油”般的光澤賞心悅目,金絲鐵線和網狀的細密小開片以一種無法名狀的形式融為一體;它是米黃的,然又縱橫著較粗的黑色裂紋,還交織著細密的暗紅和亦白亦黃的裂紋……其奇幻之狀,縱千言莫能概其一,真是古朴風雅、腴潤如脂,令人心醉。
以上是六塊哥窯瓷片,其中五塊來自于三個器型相同的三足爐,另一塊是鳥食缸。辨認一下,這三個爐子十分有意思,不僅器型相仿,而且釉色十分接近;此外,我們可以從一塊爐子底部的瓷片上看到八個支釘,這也是很罕見的。
哥窯的工藝精致于此,令天下愛瓷人競折腰。
建窯的名貴品種有兔毫、鶴鴿斑(即油滴)、曜變(即毫變)。
鷓鴣斑盞是建盞珍品,產量稀少,其主要特征是釉面花紋為斑點狀,類似建窯當地鶴鴿鳥胸部羽毛的黑底白斑。它也像水面上飄浮的油珠,被日本人稱為“油滴”——
建盞中的极品是曜變天目,世界僅存的三件現收藏在日本的靜嘉堂、藤田美朮館和大德寺龍光院,均被列為日本國寶,每十年展覽一次。
這是靜嘉堂的那只建盞——
靜嘉堂的那只建盞,是國際陶藝界公認的天下第一名碗,被單獨陳列,底座會不斷旋轉,在一片漆黑中,一個個光圈閃耀著奇异的光芒,而且隨著光線角度的不同,光環的顏色會變幻不定,不禁讓人敬畏莫名,完全不像是人間燒出來的瓷器。日本人形容此碗時多用“碗中宇宙”一詞,說里面仿佛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測。這種曜變天目碗据說有兩只,流傳到日本之后,立刻成了王公貴族爭相追捧的寶物,其中一只被織田信長所得,毀于本能寺之變,剩下一只是德川家康傳下來的祕寶,后來被三代將軍家光賜給了春日局。這個碗在明治年間被三菱總裁岩崎小彌太所得,但是他說,這是天下的名器,不是我配用的,所以一生都沒用它喝過茶。据相關信息透露,我國有關單位和民間收藏者曾保存有兩件“曜變天目”茶盞,因未經鑒定或科學測試,故尚未得到完全确認。
在我的印象中,雅昌的論壇里有人曾發過一塊“曜變天目”的瓷片,和靜嘉堂那只建盞窯變的呈象几乎一樣。
日本收藏的油滴盞——
日本陶藝家林恭助的復制品和真品的比較——
真品
復制品
東京出光美朮館藏“昭君出塞”罐(高28.4cm)
裴格瑟斯基金會藏“三顧茅廬”罐(高27.6cm)
安宅美朮館舊藏“周亞夫屯細柳營”罐(高27.7cm)
美國波士頓館藏“尉遲恭救主”罐(高27.8cm)
亞洲私人收藏家藏“西廂記焚香”罐(高28cm)
萬野美朮館藏“百花亭”罐(高26.7cm)
台灣王定乾先生拍得的“錦香亭”罐
“昭君出塞”罐為日本東京出光美朮館所藏,但北京首都博物館也藏有一件,曾有網友對首博的這件提出异議——
元青花青幽湛藍,繁縟富麗,氣韻清新,運用青白兩色的萬千變化將中華文化的精髓演繹得淋漓盡致,取得了非凡的藝朮效果和深遠的美學影響。作為一種思想文化載體,元青花藝朮有著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審美特點,是當時特定的社會背景、文化特點與審美价值取向的綜合反映。
這是一片元青花梅瓶的瓷片,紋飾是三國故事呂布轅門射戟,為孤品——
我們眼前的這塊瓷片,雖然僅是整體的一角,我們甚至無法猜想它是一個什麼器物,但當我們欣賞著上面有限的畫面時,會不由想起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中皴染得酣暢淋漓的山石,以及鬼谷子等一行人與山色樹石所构成的壯觀而又優美的山水人物畫卷;我們還會聯想到元青花“昭君出塞圖蓋罐”上那怀抱琵琶、梳著高髻、穿著漢裝的王昭君,還有那些或騎馬上、或搖鞭步行、或頭戴貂冠、髡發駕鷹、穿著胡服的匈奴使節和前來送親的漢朝官員;我們也會聯想到“尉遲恭單騎救主圖罐”上那場面宏大的主題紋飾:祥云和彩鳳引導下,頭戴雙翅朝天幞頭、身著長袍系雙玉帶、帝王裝束、神態安然的秦王,還有那戴冠長須、左手攪轡、右手執鋼鞭、縱馬疾馳的尉遲恭……
他又是誰呢?
賞景賞色賞人賞心賞方寸遺珍
——
汝窯花盆殘片
這塊瓷片似哥窯,但特征不是很明顯,被網友戲稱“疑似哥窯”——
定窯“易定”款瓷片
“尚食局”定窯瓷片。
“尚食局”是中國及朝鮮古代負責供應皇家伙食的机构。隋朝開皇初年,尚食局屬于門下省,尚食定員二人,設有食醫四人,唐朝隸屬于殿中省,尚食二人,食醫8人。宋代時為殿中省尚食局,金、元尚食局屬宣徽院。明代有尚膳監、光祿寺、尚食局同掌伙食。明人《宮廷睹記》載光祿寺擬好三餐菜單,交給皇帝過目,轉交尚膳監烹調,最后由尚食局伺候用餐——“尚食局”定窯瓷片。
龍泉仿官
“官用供器”款樞府瓷
裝飾特异、工藝精美的高麗瓷
明洪武釉里紅書法瓷片,甚為少見
明洪武釉里紅歲寒三友釉里紅大罐(天津博物館藏)
明宣德文字紋青花碗
正德帶彩款
“崇禎年制”,這是一個很少見的款識
你能說這不是一幅得以讓我們傾心觀賞的美麗圖畫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