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轉載]晶相,氣相,玻璃相與微觀

[轉載]晶相,氣相,玻璃相與微觀(1)



微觀已經成為研究鑒定古瓷的主要手段,越來越多的古瓷研究者開始關注微觀。比較著名的“氣泡幫”主要以微觀結果來判定瓷器的斷代,以著名專家XXX,倡導的氣泡學已經被越來越的人拋棄,為什麼曾經受到很多人追捧的氣泡學最終結果如此凄慘,根本原因是XXX專家一開始建立這一學說時就沒有弄清楚微觀現象究竟是什麼。把釉中所有的表象統統歸入了氣泡一類正是因為其依据建立在無知的基礎上所以釉中的許多現象無法解釋只能不客觀的編造出許多新的名稱,什麼“干泡”、“破泡”、“老化死之泡”。。。。。根本無法尋找其規律很多人研究一個階段后感覺對鑒定用處不大便不再相信微觀這種科學鑒定手段,但仍有一部分人處于多種目的盡管也找不到規律性的特征卻仍在無悔的繼續研究。
究竟微觀檢測手段是否可行?答案是肯定的。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肯定的答案。而且多年來一直在進行微觀研究,已經發現許多規律性的東西。對于判定燒成溫度、釉料加工、釉料成分等基本已經找到了規律。通過這些條件可以對比,從而得知古瓷器的窯口和大范圍的制造年代。通俗的說就是可以准确分辨瓷器的新老。
   氣泡說失敗的根本原因,一是釉中的現象沒有弄清楚。因為不清楚其原理也就找不到觀察釉的微觀設備錯誤的認為微觀就是在顯微鏡下觀察釉中的氣泡,殊不知要想觀察釉中的晶相必須使用偏光顯微鏡,使用普通顯微鏡只能偶爾在弧形器物的遠端才能看到晶相,有些燒成溫度低的瓷器由于其晶體團體性較大也比較容易看到,這樣一來相信氣泡說的人更無法找到規律。實踐証明只要正确掌握微觀的方式方法通過偏光顯微鏡觀察晶相的形狀和大小就可以准确斷定瓷器的新老。
那麼在微觀的情況下我們究竟看到些什麼,我們看到的現象總體分為三類即晶相,氣相,玻璃相這三種現象。先說說氣相,專業解釋是“物質的氣體狀態,相圖中處于氣液平衡曲線與固氣平衡曲線之間的物質狀態。稱氣相”通俗的說就是胎體以上釉面以下釉層中氣體的狀態。這項定義的重點“氣體的狀態”所有與氣體無關的都不屬于氣相。在釉中我們可以看到圓形、中空的氣泡其形狀、分布大小不一,有疏有密,從理論上講氣泡影響瓷器釉面的光澤,是一種質量缺陷,形成氣泡的原因主要是燒成溫度不夠高以及釉料中某些礦物質產生氣體無法溢出沒有熔融的玻璃相表面。因為宋元時期南方窯爐燒成溫度達不到硬質瓷的燒成溫度,所以這一時期的青白釉瓷器中氣泡較多,特別是青花顏料中含有產生氣體的礦物質較多,在青花紋飾上和周圍氣泡更為密集,如果沒有后來的仿品的的确确有些規律可以參考,雖然明中期以后窯爐燒成溫度提高,但部分低溫區的產品仍然有類似的氣相,但是由于低溫區燒造的瓷器都是普品類,所以“氣泡說”在沒有仿品的情況下有一定的道理。由于氣相容易控制,釉中只要適當減少助熔劑,提高玻璃相的熔融溫度,就可以人為制造出類似真品的氣相。
玻璃相又稱過冷液相,是由非晶態固體构成的部分,陶瓷體中一部分成分在高溫下會形成熔體(液態),冷卻過程中原子、離子、分子被“凍結”成非晶態固體,即玻璃相。在陶瓷體中的分布可以是間斷的也可以是連續的。陶瓷配料中微量添加物或雜質的存在在高溫下有助于玻璃相的形成,促進傳質有助降低溫度使制品質密,在高溫下可以抑制晶粒長大。在適當溫度下保溫可以促進晶粒長大或形成第二晶相。添加物的種類數量控制玻璃相的數量及分布很有意義。(未完待續)
晶相,氣相,玻璃相與微觀(1)
宋代哥窯典型的晶粒結构

晶相,氣相,玻璃相與微觀(1) 
宋代龍泉窯典型氣相、多晶像結构

[轉載]晶相,氣相,玻璃相與微觀(2)


在顯微結构中由一種晶體(單相)或不同類型的晶體(多相)組成,含量多稱之為主晶體少則稱之為次級晶相或第二晶相。陶瓷材料的晶體主要是單一氧化物,如三氧化二鋁、氧化鎂和復合化合物如尖晶石,鋯鈦酸鉛。此外非氧化陶瓷材料中還有碳化物、氧化物、硼化物、硅化物等相應組份的晶體存在。陶瓷與主晶相的種類數量分布及缺陷狀況有密切的聯系。
晶體主要是三氧化二鋁,氧化硅和符合氧化物等物質形成一個個晶粒沉淀在釉中,由于晶體的生成受到玻璃相的影響其大小和顏色會有差异在高溫下玻璃相能夠抑制晶體長大,所以使用液化氣窯燒成的瓷器晶體很小。而在元代以前絕大多數使用龍窯燒成溫度低時間長晶體得到充分的生長,晶體很大。同樣高溫下容易生成由一種晶體形成的晶相(稱之為單相)晶體顏色基本相同,晶相干凈漂亮。燒成溫度低時會成型第二晶相,晶粒的顏色各種各樣。軟質瓷釉中的晶相大多屬于這種類型。晶體的種類、數量、分布與釉的質量有著密切的聯系如晶相單一呈色更加純正,白度更高,晶粒體積小,致密度高,強度高。物理性能好,釉面亮度高。相反晶相多呈色發暗白度低晶粒體積大致密度強度都會降低,物理想能也會降低,釉面光亮度低。玻璃相多時釉面光澤柔和如玉,玻璃相少時釉面干燥粗澀。
通過上述我們了解了,玻璃相、氣相、晶相的概念簡單的說對釉進行微觀時我們能夠看到三種現象玻璃相、氣相、晶相。玻璃相和晶相是构成釉主體氣相是釉的缺陷,通過玻璃相數量和燒成溫度時間的調整可以抑制氣相的產生,控制氣泡的數量和大小同時玻璃相還可以控制晶體的生長以及單相和多相晶體的生成,以致改變釉的色度和光亮度。
我們知道玻璃相透明的物質無法确定其規律性的特征氣相的控制方法比較簡單,只要降低燒成溫度基本就可以了。只有晶相雖然會發生大小不同的變化,但若干晶體組成的晶粒形狀不會發生根本的改變。從圖片中明顯可以看出新老瓷器晶相的差別,三張圖片中晶相的差別是由于釉料的加工方法和燒成溫度而形成的(圖1)為宋哥窯器釉面玻璃相保溫時間過長晶體生長的體積較大形狀各异清晰的可以看出晶粒的原始形狀,因為其釉是按照軟質瓷燒成溫度配制的再加上保溫時間長氣泡得以充分溢出所以釉中氣相很少。(圖2)是現代仿品龍泉的相圖晶粒均勻、細小、氣泡密集。(圖3)是現代煤窯青花瓷的相圖同樣也是晶粒細小均勻,這種晶相規律不敢說100%基本是99%以上相同也就是說現在可以通過偏光顯微鏡使用馬氏鑒定法通過晶相對比簡單准确的判定瓷器的新老。
有人會問,晶相不可以人為改變嗎?當然可以!但是,由于沒有人以觀察晶相規律為鑒定依据所以制假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仿制這一現象3,5年內也無法仿制因為仿制晶相需要整個陶瓷行業共同改革倒退回古代。一家一戶制假作坊永遠無法做到,從泥料、加工、配制到施釉、燒成都需要重新研究改造。
晶相鑒定簡單方便必然會成為廣大收藏愛好者鑒別真偽的可靠手段。(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