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20年來熱衷于古代瓷器款識標本的收集,尤其偏重于明、清青花瓷器款識瓷片的收藏和研究。近年來通過2000枚明代民窯青花款識的分類整理和潛心辨識、研究,有以下几點粗淺之見。
一、明代早期民窯青花瓷器書款識者較少,而且多書于器內壁及壁底,未見有書于底足者。正德以后款識漸多,而大多書于底足。尤其嘉靖至崇禎期間,書款識者日多,几乎每件燒造、繪畫工致的青花瓷器都書以不同形式的款識。
二、明代民窯青花瓷器款識多為四字或六字、三字、二字、一字及六字以上者較少。款識從右向左豎排,外周飾以雙圈、單圈或雙欄,也有不飾圈、欄者。款識多為楷書、行書,也有草書、隸書和篆書,但無論何種書體,大都書寫率意,不工致,尤其是草書,更是隨意揮洒,無有章法,而這恰恰是民窯與官窯款識的區別之處。花押款更是草率,一器一式無有規律,筆畫含混,難以辨識。
三、明代民窯青花瓷器主要有年號、干支、吉語、堂名和花押款等,尤以吉語款為多。洪武至景泰期間的款識僅見器內壁及壁底書福、壽字者,為行、草、隸三種書體。成化、弘治時始見有底足書年號及福、太平者。正德時期的款識不多,僅見有大明年造、正德年造、大明正德年造、大明正德年制、正德年制几種。嘉靖時期款識形式漸多,除年號、干支款外,還首次使用了長命富貴、萬福攸同、永保長春、福壽康寧、天下太平、上品佳器、長春佳器、東昌造器等吉語款和學名款,而大明年造款為數最多。隆慶一朝為時較短,唯見大明隆慶年制、大明隆慶年造、萬福攸同、長命富貴、富貴佳器、玉堂佳器几種款識。萬曆皇帝執政時間長達48年,瓷器制造量最大,款識使用最多,除年號、干支款和嘉靖、隆慶時流行的吉語、堂名款外,又出現了宣德年造、宣德年制、大明宣德年造、大明宣德年制和成化、正德、嘉靖等年號寄托款,以及連中三元、狀元及第等吉語款。天啟時期,宣德、成化、嘉靖等朝的年號寄托款使用較多,尤其是成化款更是“滿天飛”。此外除沿襲使用嘉靖、隆慶、萬曆時的吉語、堂名款外,又增有富貴長春、天啟佳器、天祿佳器等款識。崇禎時期,除繼續沿用前朝的款識外,並出現了洪武年制、永樂年制寄托款,特別是書于器內壁底的白玉齋、雨香齋、情古齋等堂名款尤多。嘉靖至崇禎各朝均使用花押款,其數量也比較多。
四、款識是鑒定明代民窯青花瓷器年代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依据。判斷瓷器的年代不僅要看款識,而且還要從各方面綜合考慮。因為明代民窯青花瓷器的款識既有本年款,又有寄托款,而且一種吉語和堂名款往往沿用數代,如果僅以款識為据,很可能會造成斷代錯誤。正确的判斷方法應該是首先從胎釉、青花用料、發色著眼,然后再觀其繪畫內容和藝朮風格,最后才是款識。如果前二者均與款識年代相符,方斷代無誤矣。
以上為筆者一己之見,難免有偏頗之處,但我總覺得辛辛苦苦得來的一點認識和感悟,不能一人獨享,而應介紹于藏友,盡管有“井底觀天”之嫌,但對于明代瓷器收藏來說,還是有所裨益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