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收藏觀察‖ 古玩市場假貨滿地 收藏新人望而卻步 —— 假貨成了古玩市場萎靡的“毒瘤


收藏觀察‖ 古玩市場假貨滿地 收藏新人望而卻步 —— 假貨成了古玩市場萎靡的“毒瘤”



人們曆來把文物、古玩的復制品、仿制品和贗品統稱為假古董或假貨。近些年來,在古玩市場繁榮的背后假貨聚集,讓繁榮充斥著泡沫,讓收藏者不堪其擾,已成了古玩市場萎靡的“毒瘤”,假古董的負面影響不能小視。

首先,它直接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假貨之所以得逞,是因為客觀上存在著一個容易被騙的群體。這部分人剛入道兒或只為怀舊,看器物表面酷似或相信其花言巧語,結果落入陷阱。無論是經驗丰富的收藏家、古玩商乃至專家,毫無例外的都有過上當受騙的經曆。一旦買了假貨,損失几乎是無法挽回的。有的大案訴之于法,官司也很難打。其實,不管是誰買了假貨,就當是交了學費得了經驗,心也釋然。搞收藏有風險,經濟上的損失當然也得承受。
二是直接沖擊了市場的正規經營。由于假貨多,真假難辨,購買者不敢輕易出手;賣東西的人擔心買者防范過嚴而不識貨,結果影響成交;古玩商賺錢也難,賣貴了沒人要,便宜了不賺錢,結果造成古玩升值難,直接影響了收藏行業整體的發展。曾經有人說賣假貨才賺錢,那肯定不是主流。但假貨對市場發展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三是影響了投資收藏的積极性。收藏本來是一項高品位、高回報的投資選擇。假貨如此泛濫,人們听的最多的是告誡投資收藏有風險,而不是如何有效地治理市場,降低投資者遭遇風險的几率。這就讓許多原本也想入場玩收藏的新人為保護自身利益,只能望而卻步,使市場“新鮮血液”得不到輸入。
古玩市場假貨泛濫的原因有多種:古董值錢,有吸引力;社會需求多而古董有限,刺激了造假;求職者選擇了販賣仿品以維持生計;假古董确實有市場……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收藏是一種特殊的行業,古玩市場打假難。還有個別人的文化需求問題,有人就喜歡仿造的古代藝朮品。
那麼,作為民間收藏該如何保護自身利益?
一是收藏者要有一個好心態,要客觀地認識古玩市場存在的問題。例如書畫、瓷器和青銅器的制假古來有之,曆朝曆代都想治理,卻收效甚微,這恐怕是古玩的特殊性使然。今天與曆史的區別是制假規模更大(有基地)、門類更全(什麼熱制什麼)、制成更快了。我們不能消极等待,打鐵先要自身硬,要苦練識假內功,才有可能淘到好東西。

二是收藏者要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收藏氛圍。加入收藏組織,要有專業收藏圈內的朋友幫助自己增強內功,提高免疫力。造成損失時可依法維權,尋求法律保護,聯合收藏者們一起不碰贗品假貨,讓制假售假者無市場立足之地而“失業”,自動退出市場,逐步還原一個“干凈”市場。
   (文章來源《燕趙都市報》撰稿:李昆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