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順治瓷器的特點
1 、胎質、釉質均較粗、釉色為卵青色多見、光亮不足;
2 、多數器物的口沿施醬色釉深淺不一、為順治瓷的重要持徵;
3 、有的盤底往往有窯裂痕,康熙盛行的雙圈足、順冶器亦有;
4 、款識分官窯款與乾支紀年款、有楷、隸、篆書體式、堂款中多見的是,¨玉堂佳器¨款、偶見¨玉堂珍器¨款。
2 、多數器物的口沿施醬色釉深淺不一、為順治瓷的重要持徵;
3 、有的盤底往往有窯裂痕,康熙盛行的雙圈足、順冶器亦有;
4 、款識分官窯款與乾支紀年款、有楷、隸、篆書體式、堂款中多見的是,¨玉堂佳器¨款、偶見¨玉堂珍器¨款。
二、康熙瓷器的特點
1 、有些器物是康熙一朝所特有的、如﹕棒槌瓶、金鐘杯、觀音尊、笠式碗、鳳尾尊、馬蹄尊等、要牢記其標準器式,凡後彷者、在造型上多少能發現其不一致的地方;
2 、瓶、碗、盤、罐等器底能看到明顯的旋紋痕和點點黑漉;
3 、器口施加含粉白釉、為此時普遍現象、給人們一種厚唇或出邊之感;
4 、五彩瓷的彩料周圍、特別是藍彩部分側視有五顏六色蛤蜊光圈;
5 、瓶、灌之類的立體器、其器物內、外壁的釉色應該一致;
6 、筆筒有束腰感覺、其底部又往往並不整齊而自內向外傾斜;
7 、瓶、罐之類的圈足、除中晚期的官窯呈滾圓的"泥鰍背"狀外,早期的官窯器及絕大多數民窯器為足壁內、外斜削而呈尖狀、且足邊大多有缺損;
8 、人物畫面部絕大多數歪斜不正、這是陳老蓮畫人物的風格、凡人物臉部正面而規整者要注意其它方面特徵、山水畫的山大多是南宋畫院畫風"斧劈皴"、晚期才有¨披麻皴¨畫法;
1 、有些器物是康熙一朝所特有的、如﹕棒槌瓶、金鐘杯、觀音尊、笠式碗、鳳尾尊、馬蹄尊等、要牢記其標準器式,凡後彷者、在造型上多少能發現其不一致的地方;
2 、瓶、碗、盤、罐等器底能看到明顯的旋紋痕和點點黑漉;
3 、器口施加含粉白釉、為此時普遍現象、給人們一種厚唇或出邊之感;
4 、五彩瓷的彩料周圍、特別是藍彩部分側視有五顏六色蛤蜊光圈;
5 、瓶、灌之類的立體器、其器物內、外壁的釉色應該一致;
6 、筆筒有束腰感覺、其底部又往往並不整齊而自內向外傾斜;
7 、瓶、罐之類的圈足、除中晚期的官窯呈滾圓的"泥鰍背"狀外,早期的官窯器及絕大多數民窯器為足壁內、外斜削而呈尖狀、且足邊大多有缺損;
8 、人物畫面部絕大多數歪斜不正、這是陳老蓮畫人物的風格、凡人物臉部正面而規整者要注意其它方面特徵、山水畫的山大多是南宋畫院畫風"斧劈皴"、晚期才有¨披麻皴¨畫法;
9 、器物的雙圈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於內圈底足。
三、雍正瓷器的特點
1 、雍正時期的器物,除以訪明永樂、宣德及成化瓷為最普遍外、其突出的器型有牛頭尊、貫耳瓶、四聯瓶、燈籠瓶、如意耳挑洗和高圈足批把尊等;
2 、雍正瓷的普遍特徵是釉面有桔子皮紋、釉層較厚、呈雲霧狀、俗稱¨唾沫釉¨;
3 ,官窯及民窯精品碗,盤圈足均呈滾圓的¨泥鰍背¨、撫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細膩感、偶有旋痕;
4 、碗類有深圈足和大底足的特徵、有的口徑與足徑的比倒為2﹕ 1;
5 、民窯器瓶、杯、碗的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無釉而有明顯旋痕;
6 、所繪人物明顯縮小、粉彩居主導地位、民窯中粉彩大量製做、粗細並存;
7 、仿永樂甜白碗、盤之類器物、器底完全透亮。
2 、雍正瓷的普遍特徵是釉面有桔子皮紋、釉層較厚、呈雲霧狀、俗稱¨唾沫釉¨;
3 ,官窯及民窯精品碗,盤圈足均呈滾圓的¨泥鰍背¨、撫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細膩感、偶有旋痕;
4 、碗類有深圈足和大底足的特徵、有的口徑與足徑的比倒為2﹕ 1;
5 、民窯器瓶、杯、碗的底足高深而外撇·底足無釉而有明顯旋痕;
6 、所繪人物明顯縮小、粉彩居主導地位、民窯中粉彩大量製做、粗細並存;
7 、仿永樂甜白碗、盤之類器物、器底完全透亮。
四、乾隆瓷器的特點
1 、乾隆時的器物、除部分瓷飾風格仍沿襲康熙、雍正遺風外、有集堆貼、彩繪、縷孔,色釉等於一器的、製做水平極高、精巧秀麗、民間器大多也很精緻;
2 、官、民窯器釉面大多數有桔皮紋、有少數器物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可看到極明顯的針眼,綠底紅款器底釉呈波浪紋;
3 、官、民窯各色釉器的足際近釉處、多有刮削胎體留下的一圈小鋸齒痕、尤以民窯為甚;
4 、砂底光潤、足脊滾圓、有的塗渾黑色釉、仿哥釉器、底部留有菩黃色釉的七個支釘痕;
5 、青花器青色雅麗、果實、葉辨部位往往用點青法上色,因此有不同深、淺的層次感、粉彩器的器裡足底、多施淺淡閃黃而勻淨的豆辨綠釉、金彩厚實光亮。
2 、官、民窯器釉面大多數有桔皮紋、有少數器物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可看到極明顯的針眼,綠底紅款器底釉呈波浪紋;
3 、官、民窯各色釉器的足際近釉處、多有刮削胎體留下的一圈小鋸齒痕、尤以民窯為甚;
4 、砂底光潤、足脊滾圓、有的塗渾黑色釉、仿哥釉器、底部留有菩黃色釉的七個支釘痕;
5 、青花器青色雅麗、果實、葉辨部位往往用點青法上色,因此有不同深、淺的層次感、粉彩器的器裡足底、多施淺淡閃黃而勻淨的豆辨綠釉、金彩厚實光亮。
五、嘉慶瓷器的特點
1 、早期沿襲乾隆工藝、青花藍中微紫、晚期青花色澤略灰、出現黑暗、淺淡和漂浮的色澤;
2 、官窯器釉層厚潤、民窯器釉層薄、見波浪痕;
3 、民窯器青花流行淡描青花、彩器的豆辨綠釉、不及乾隆時光潤色深而不勻;
4 、官窯器仍流行纏技蓮紋、八寶紋、雲紋等典型紋飾;
5 、民窯中喜字紋和豆青地青花堆彩、開始流行;
6 、官窯款識仍規範、民窯則草率。
2 、官窯器釉層厚潤、民窯器釉層薄、見波浪痕;
3 、民窯器青花流行淡描青花、彩器的豆辨綠釉、不及乾隆時光潤色深而不勻;
4 、官窯器仍流行纏技蓮紋、八寶紋、雲紋等典型紋飾;
5 、民窯中喜字紋和豆青地青花堆彩、開始流行;
6 、官窯款識仍規範、民窯則草率。
六、道光瓷器的特點
1 、胎體較鬆、釉色呈青白、釉中氣泡增多、釉面呈現起伏不平的水波文、俗稱"波浪釉";
2 、青花色澤呈籃灰色、少數呈色乃顯亮麗;
3 、紋飾畫法以單純平塗為主、流行白描青花;
4 、官民窖仿康熙較多、造型大多沿襲乾隆、嘉慶、如天球瓶、賞瓶、扁瓶、玉壺春瓶等、反映祝壽,喜慶等內容畫面增多;
5 、造型比例不勻稱、民窯更甚、有粗笨感、胎質地也較疏鬆、胎釉結合不夠緊密;
6 、以、'慎德堂制"款為代表的堂名款盛行、製做也較精製。
2 、青花色澤呈籃灰色、少數呈色乃顯亮麗;
3 、紋飾畫法以單純平塗為主、流行白描青花;
4 、官民窖仿康熙較多、造型大多沿襲乾隆、嘉慶、如天球瓶、賞瓶、扁瓶、玉壺春瓶等、反映祝壽,喜慶等內容畫面增多;
5 、造型比例不勻稱、民窯更甚、有粗笨感、胎質地也較疏鬆、胎釉結合不夠緊密;
6 、以、'慎德堂制"款為代表的堂名款盛行、製做也較精製。
七、咸豐瓷器的特點
1 、由於戰亂官窯器流傳很少、但製作還算規整、精製、釉面潔淨;
2 、官窯青花呈色純正亮麗、民窯青花少數呈色純淨、大部分為青中泛灰、釉面稀薄、具有波浪釉的時代特徵;
3 、民窯器中流行刀馬人、八寶紋、太師少師和各種吉祥文飾、人物形像大多生硬、尤其是面部鼻骨高直隆起有勾、為此時典型特徵;
4 、款識開始多用揩書寫款、字體以側鋒寫出、還有寫、刻"成化年制"的仿古款和滿、蒙文字款。
3 、民窯器中流行刀馬人、八寶紋、太師少師和各種吉祥文飾、人物形像大多生硬、尤其是面部鼻骨高直隆起有勾、為此時典型特徵;
4 、款識開始多用揩書寫款、字體以側鋒寫出、還有寫、刻"成化年制"的仿古款和滿、蒙文字款。
八、同治瓷器的特點
1 、青花色澤呈青灰色、少數的翠麗、民窯青花呈青灰、藍黑、藍紫、有漂浮感;
2 、紋飾以水仙、葡萄、竹百等花草紋和喜字、博古、馬上封候、狀元及第等為常用紋飾、官窯器及"體和殿"款器畫法還細緻、民窯畫法較粗俗低劣;
3 、日用瓷和婚嫁瓷增多、大瓶、大盤、帽筒、將軍罐、西瓜壇、菜壺等大量使用;
4 、粉彩器款多為紅彩楷書、民窯多用篆書四字或六字戳記印款.
3 、日用瓷和婚嫁瓷增多、大瓶、大盤、帽筒、將軍罐、西瓜壇、菜壺等大量使用;
4 、粉彩器款多為紅彩楷書、民窯多用篆書四字或六字戳記印款.
九,光緒瓷器的特點
1 、胎體純淨、釉色青白,官民窯瓷質量均較咸豐、同治上乘;
2 、官窯青花呈色青中泛紫、明亮潔淨、民窯青花呈色灰青、青紫、少數有洋藍色(靛青色);
3 、畫法仍以單純平塗為主、新創工筆畫法、風格清新細緻、如水墨五彩、淺絳彩、刻瓷等均具時代特點;
4 、官窯紋飾更加圖案化、缺少生氣、"大雅齋"款粉彩器及其它官窯器還很精細;
5 、民窯實用器增多、如香爐、帽筒、大瓶等。
3 、畫法仍以單純平塗為主、新創工筆畫法、風格清新細緻、如水墨五彩、淺絳彩、刻瓷等均具時代特點;
4 、官窯紋飾更加圖案化、缺少生氣、"大雅齋"款粉彩器及其它官窯器還很精細;
5 、民窯實用器增多、如香爐、帽筒、大瓶等。
(圖文源自網站版權屬原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