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瓷器鑒定學習——認識回青料
明清青花瓷所用青料,除普遍使用石子青外,還有永宣時期濃艷華貴的“甦麻離青”,成弘時期淡雅秀氣的“平等青”,嘉靖至萬曆時期的“回青”,天啟崇禎時期的“浙料”,清代康熙時期的“珠明料”。它們各自的特點是: “甦麻離青” 暈散,有鐵銹斑; 石子青 發色偏灰; “回青料”色澤濃重、藍中泛紫;“浙料”發色青翠而沉著; “珠明料”呈色艷麗明快。 回青,來自西域或新疆。“事物紺珠”中說:“回青者,出國外。正德年間,大王當鎮云南得之。以煉石為寶,其价初倍黃金。已知可燒窯器,用之果佳。”天工開物說:“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頭青。”青料的輸入是西亞回教民族地區或域外的回教國家是較為統一的說法。 正德晚期回青料是偶得之物,十分稀有,价比黃金。因此,在嘉靖早期,官窯青花仍大量使用平等青。嘉靖十六年(1537年)發生的一場意外事件改變了這一狀況。這一年,浮梁與樂平兩縣民眾發生了大規模械斗,《明實錄》記載:“江西樂平縣民,嘗佣工于浮梁,歲飢難食。浮梁民負其佣值,盡譴逐之。逐行劫奪,二縣凶民遂各集黨千余人,互相格殺。”又据嘉靖年間《江西大志·陶書》說:“舊陂塘青產于本府樂平一方,嘉靖中,樂平格殺,遂塞。”這一事件使得嘉靖官窯只能主要使用石子青,而石子青過于灰暗,又迫使嘉靖官窯改用回青繪制青花瓷。 嘉靖帝崇尚道教,而回青料與國產石子青配比合適時所繪青花色澤艷麗,呈紫藍色,正符合“紫氣東來”的美好寓意,因此,回青料所繪青花瓷令人倍感吉祥,也獲得了嘉靖帝的認同。 嘉靖、萬曆時期,這種昂貴的進口青料一直為官窯所壟斷,民窯使用的仍然是傳統的國產青料,青花色調遠不如官窯濃重鮮艷,多數為藍中偏灰或偏黑。為了獲取這些珍貴的青料,民窯窯主有時也不惜花高价從御窯廠的官吏手中私買,因此嘉靖民窯中偶爾也能見到回青燒制的青花瓷。 在使用時,回青必須與適當比例的石子青相配才能取得理想的濃翠效果,上等回青亦稱“佛頭青”,發色藍中透紫。 回青在與石子青配合使用時,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則青花便呈色濃艷紅紫,;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藍。下面是回青料瓷片和瓷器:
明清青花瓷所用青料,除普遍使用石子青外,還有永宣時期濃艷華貴的“甦麻離青”,成弘時期淡雅秀氣的“平等青”,嘉靖至萬曆時期的“回青”,天啟崇禎時期的“浙料”,清代康熙時期的“珠明料”。它們各自的特點是: “甦麻離青” 暈散,有鐵銹斑; 石子青 發色偏灰; “回青料”色澤濃重、藍中泛紫;“浙料”發色青翠而沉著; “珠明料”呈色艷麗明快。 回青,來自西域或新疆。“事物紺珠”中說:“回青者,出國外。正德年間,大王當鎮云南得之。以煉石為寶,其价初倍黃金。已知可燒窯器,用之果佳。”天工開物說:“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頭青。”青料的輸入是西亞回教民族地區或域外的回教國家是較為統一的說法。 正德晚期回青料是偶得之物,十分稀有,价比黃金。因此,在嘉靖早期,官窯青花仍大量使用平等青。嘉靖十六年(1537年)發生的一場意外事件改變了這一狀況。這一年,浮梁與樂平兩縣民眾發生了大規模械斗,《明實錄》記載:“江西樂平縣民,嘗佣工于浮梁,歲飢難食。浮梁民負其佣值,盡譴逐之。逐行劫奪,二縣凶民遂各集黨千余人,互相格殺。”又据嘉靖年間《江西大志·陶書》說:“舊陂塘青產于本府樂平一方,嘉靖中,樂平格殺,遂塞。”這一事件使得嘉靖官窯只能主要使用石子青,而石子青過于灰暗,又迫使嘉靖官窯改用回青繪制青花瓷。 嘉靖帝崇尚道教,而回青料與國產石子青配比合適時所繪青花色澤艷麗,呈紫藍色,正符合“紫氣東來”的美好寓意,因此,回青料所繪青花瓷令人倍感吉祥,也獲得了嘉靖帝的認同。 嘉靖、萬曆時期,這種昂貴的進口青料一直為官窯所壟斷,民窯使用的仍然是傳統的國產青料,青花色調遠不如官窯濃重鮮艷,多數為藍中偏灰或偏黑。為了獲取這些珍貴的青料,民窯窯主有時也不惜花高价從御窯廠的官吏手中私買,因此嘉靖民窯中偶爾也能見到回青燒制的青花瓷。 在使用時,回青必須與適當比例的石子青相配才能取得理想的濃翠效果,上等回青亦稱“佛頭青”,發色藍中透紫。 回青在與石子青配合使用時,回青料的比例若稍高,則青花便呈色濃艷紅紫,;若石子青用多了,呈色便灰藍。下面是回青料瓷片和瓷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