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品幾近亂真進拍行入館場—— 文物“泰斗”也稱難
目前,古玩市場上古陶瓷贗品成堆,贗品越仿越“真”,檔次越仿越高,讓許多人更無所適從,不敢涉足。所以,說起古陶瓷收藏,不少人就會感嘆古陶瓷收藏真偽難辨,“水“太深。那麼,古陶瓷收藏的“水“到底有多深?
文物(古玩)造假古已有之,但由於受交通、信息的限制,古人造假的影響非常有限,與今日市場造假的“科技運用”、“與時俱進”絕不可同日而語。仿造水平有的幾近亂真,能騙過專家“法眼”,公然進入博物館、拍賣行。而目前文物(古玩)鑑定基本依靠傳統的“眼學”鑑定,雖然目前已陸續開發出一些科技檢測手段,但缺乏一個完整的數據庫,這樣一來,對文物(古玩)鑑定帶來了新的挑戰。
(此梅瓶非文中梅瓶)
20 世紀80年代初,景德鎮地區一個名叫鳳城的地方發生了一件事:一位農村老太太翻地時挖出一隻青花梅瓶,她按照有關規定將這只梅瓶送到當地的博物館,因為器型完整,當地博物館付給了那位老太太600元人民幣。
時任景德鎮陶瓷館工作人員、現任中國古陶瓷學會常務埋事、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歐陽世彬一眼認出這只梅瓶就是國外學者所著圖譜中描述的元代青花瓷器。
歐陽世彬當即花了1000元將梅瓶買走———就這樣,中國瓷都景德鎮有了第一件完整的元代青花瓷器母本。
自打元青花仿製成功後,景德鎮的窯火又重新旺燒起來,剛開始的買主主要是中國港台和日本的客商,價格從幾百元開始,後來經營高仿品的瓷商們聽說自己的產品竟然被當作文物出現在國際拍賣市場,便馬上將每件仿品的價格從幾萬漲到幾十萬元。
2005 年前後,日本一家博物館要搞中國陶瓷展覽,派出一位造詣頗深的漢瓷專家來到景德鎮,要求當地政府租借—件元青花梅瓶去日本展出。當地專家故意拿出兩隻一模一樣的“元青花”梅瓶給日本朋友看,結果那位日本漢瓷專家挑選了那隻仿製品。
此事傳出後,曾一度使得拍賣市場上的元青花拍品都貼上了大大的問號。對此,咱們中國專家會跟著看走眼嗎?
在世的中國陶瓷鑑定專家中,現在公認資格最老、水平最高的掛帥人物要數故宮博物院的耿寶昌老先生。在一次電視採訪中,耿老坦言他在參觀景德鎮一個青花瓷高仿基地時,面對一些明清官窯高仿品,如果不是知道身處何地,他也會誤把高仿品當真品。
許多熱衷於文物收藏的人士倒抽了幾口冷氣:陶瓷泰斗都會看走眼,這文物市場豈不是成了無底深淵?
(圖文源自網站 版權是原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