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轉載]瓷器鑒定學習——認識康熙青花繪畫工藝

[轉載]瓷器鑒定學習——認識康熙青花繪畫工藝

[轉載]瓷器鑒定學習鈥斺斎鮮犢滴跚嗷ɑ婊ひ
    一、明末清初一種特殊的青花“分水”
    景德鎮明代早期青花彩繪工藝為“一筆畫”,明代中期以后為“雙勾平涂”。這種工藝是用雙線勾勒紋樣輪廓,再用分水筆將同濃度的料水平勻地填在同層次的紋樣上,形成青花獨特的裝飾語言。到了晚明清初之際,出現一種新穎別致的“分水”工藝,用于表現特定的景物而盛极一時,雍正以后就湮沒不傳了。雖然清末民國時期也曾效仿,但意味相差甚遠。


    我們知道民窯青花大多紋樣簡洁,運筆快速,筆法率意。晚明民窯青花分水在一塊紋樣(或景物)上,出現料色有濃淡變化和暈散的韻味。如明萬曆、天啟青花八仙祝壽圖罐(圖1,香港藝朮館藏),老壽星旁邊石壁色調有濃淡。崇禎青花嬰戲圖花觚(圖2-1,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的展開圖(圖 2-2)左下方一整塊石由許多濃淡的筆触並列繪成。清順治青花桃花源圖瓶(圖3,“癸巳”款)、肯花羅漢圖缽(圖4,“順治丁酉”款,以上均為上海博物館藏),在分水工藝上更為嫻熟,表現出山石陰陽向背的立體感。

    青花“分水”工藝為了表現山石凹凸的特點,將原本平勻的“分水”改革為有濃淡漸變色調的分水,到康熙時期,這種新手法運用在青花山水圖上,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

    二、康熙青花彩繪“絕技”試析解析
    長期以來,古陶瓷界分析研究康熙青花,都忽視了康熙青花山水圖(也包括人物、花鳥圖上的山石)上特殊的分水工藝,以下就此問題試作簡析。
    (一)筆触式“分水”的工藝技法。所謂筆触式“分水”是指每一筆都川“分水”的技法表現出一定的形態。在康熙青花山水圖如青花虎溪相送圖筆筒(圖5,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右邊的山石和遠…卜可見“分水”繪成清晰的筆触。這種筆触的特征是一端尖細而色淡,一端粗圓而色濃,筆触的色調從淡到濃漸變過渡。傳統的分水足將預先調配的青料水,平勻地“分”在坯體上,而這種“分水”是如何起筆收筆和運筆,既表現濃淡色調變化,義有一定形態的呢?第一,有些筆触圓而色調濃的一端有淀的青料水痕,說明筆梢停滯在坯體上時水分多,被吸收后留下痕跡,這是明顯的分水收筆特征。第二,分水時,必須筆鋒帶動料水珠染在坯體上,筆中的料水須很飽滿。如果將筆先蘸淡料水,再蘸濃料水,濃淡料水溶和,表現不出圖5中的筆触特征。山此推斷其工藝是:預先配制成所需濃度的青料水(以筆触末端的濃度為准),將分水筆醮入料水中,提起后再略蘸清水,迅速而輕靈地下筆,運筆稍稍下按,收筆帶動鋒芒轉起,這樣出現的筆触具有起筆尖細而色淺,逐漸加粗色調漸深,收筆處形態圓渾的特征。

   (二)筆触式“分水”的藝朮手法。將若干形態入致相似的筆触組成一個塊面,表現出一個完整景物。如圖5近景的山石,一個個筆触緊貼而不重迭,保持相似的色調變化,起筆處表現山石的受光部位,收筆處表現山石的外形輪廊,兩組筆触式“分水”繪成中間光亮,兩邊深暗,明暗過渡自然,有凹凸立體感的山石。如果起筆處料色稍深與收筆處的料色深淺漸變不明顯,最后還可以在亮處稍稍輕染更清淡的料水。遠山則用清淡的料色,局部深淺變化水大。這樣遠近景物之間形成煙云繚繞的空間境象。與圖5技藝相同,康熙青花山水圖瓶(圖6,同上)上表現出同樣的藝朮效果。康熙青花人物、花鳥圖上,作配景的山石也采用山水圖上相同的技法。

以上分析的康熙青花彩繪工藝筆触式“分水”技法和手法是這一時期鮮明的彩繪特征,此后再沒有這樣高超的技藝展現在青花瓷上,康熙青花特殊的“分水”工藝也就成為一種“絕技”。

    三、康熙青花山水圖的藝朮特色
    康熙青花描繪的題材丰富,有人物、花鳥、山水和各種形式的變形圖案,而以“分水”絕技表現在山水圖上的藝朮特色最具典型性。主要有兩方面:

    (一)青白均衡,深淺明暗整體勻稱。
    1.色塊深淺變化。每個有深淺色調的色塊表現各種形態山石的立體感。各個色塊橫斜穿插,參差起伏。如圖6每一岩石之頂均為亮部,與后面石根的暗部映襯。青白對比強烈,多處的對比又協調統一起來;右邊的砥石斜伸,既有峻峭之勢,又補遠山下大片的空白。挪讓開的空白讓平頂兩隱士閑觀浮云,寓襟怀高與眾山齊之意。青花山水圖瓶(圖7,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也具有同樣的特征。

    2.色塊多分層次。康熙青花在沿用傳統分水工藝(平勻“分水”)的基礎上又增加料色層次,即所謂“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等五種。如青花賞月圖瓶(圖8,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石壁色調最深,石坡立面,人物衣袍次之,石坡平面與遠山最淺,這是設計圖稿時已确定各部位需用的深淺不同的青料水。康熙青花中,濃淡漸變和平勻的色塊也靈活地運用。如青花清溪垂釣圖鳳尾尊(圖9,景德鎮陶瓷館藏),腹部上峭壁的色調是深淺變化的,平坡遠山的色調是平勻的,頸部的山石也是深淺變化的,樓頂(深)、樓墻(淺)、坡面(淺)都是平勻的分水。這些既有自然景觀的特征,又有裝飾畫的藝朮特色。另外,色塊輪廓清晰,也增添了裝飾味。

    3.細線組合塊面。康熙青花采用青花料筆鉤線,山水圖中的景物均為鐵線描,如圖8和青花山水圖瓶(圖10,同上)中山石的輪廓、樹干、枝、樓閣、水波等均是勻細線條鉤繪的。然后在景物上分片分水染色形成有濃淡層次的塊面。畫樹一般有三種:一是細線畫葉再染色;二是畫小圈葉再染色;三是畫密集的小枝再染色。樹枝、樹葉都很緊湊地构成一定形態的塊面。畫水波均用細長的平行橫線,若干條線為一組也构成一定形態。偶用小圈繪水波漣漪。

   (二)青花色彩明艷,分水生動有韻味。典型的康熙青花色彩翠藍、明麗,一般沒有滯筆而沉積的料色痕和混濁的筆痕,胎質細而白,透明釉的釉層薄,因此,青花料色顯得格外湛明清澄。其次,高溫燒成時,青料水在胎體中暈散,成瓷后在透明釉下,一組組“分水”的筆触有明快的韻律感,好似水墨在生宣紙上洇散的墨韻。

    綜上所述,從晚明青花率意的分水出現濃淡料色變化的筆触,到清初成熟的筆触式分水,是藝朮理念的改變触發工藝的創新,而一個時代的獨特技藝,反映出一個時代典型的藝朮特色,這在康熙青花山水圖上是一個明証。分析研究康熙青花繪畫工藝,對鑒定康熙青花瓷器具有重要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