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轉載]成化的彩

[轉載]成化的彩

成化以前釉上彩色很少,而到​​了成化,製瓷工人運用不同的選料和配比,做出繽紛奪目的彩色,實在是一代天姿。已故陶瓷鑒定專家孫瀛洲先生,​​曾撰文談論成化彩色的特徵——

“鮮紅艷如血”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杏黃閃微紅”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水綠、葉子綠、山子綠等皆透明”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差紫色濃而無光”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葡萄紫色如熟葡萄而透明”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油紅色重艷而有光”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姜黃色濃光弱”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赭紫色暗”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成化之色,實可謂五彩繽紛,美不勝收。
成化鬥彩在彩色運用上靈活自如,按照器物及紋飾風格,或選用一二種(如斗彩卷葉紋瓶);或選用三四種(如斗彩葡萄紋杯);者選用五六種(如斗彩雞缸杯)。用三四種彩繪的居多,用一兩種或五六種彩繪的極少。然而無論選用幾種,都設色精當,素雅與鮮麗兼而有之,明麗悅目,清新可人。應該說,若無成化顏色的豐富,便不會有以後嘉萬五彩、康熙五彩、雍正粉彩等彩瓷的發展成就。
成化彩色中的“差紫”是獨特品種,孫瀛洲先生對'它有這樣的描述:“它是燒造時差異的色疵,所以稱為差紫,可以肯定地說,凡帶差紫色的成彩絕為真品。” 孫瀛洲先生對差紫的說辭被文物界廣泛引用, 甚至被美稱為奼紫”.,沿用至今。
耿寶昌先生則對其論述是:“至於獨具特色的奼紫,色如赤鐵,表面乾澀無光(過去有人對此色不甚了解,每清洗便誤認為是汙垢而刮削,損及彩釉)。作為識別成化鬥彩的特殊依據,常憑此色便可定論,所有後彷者均望塵莫及。”
從孫、耿二位前輩大師對奼紫的不同說法可以看出:他們兩人對奼紫的看法不盡相同,對其成因也都未作更多的說明。
也有人提出了一種驚世駭俗的觀點——
假如這種差紫確實是當時燒造時所產生的色疵, 那麼在當時就應非常明顯, 並且很容易被發現, 不僅在 20 世紀50年代孫瀛洲認為它是色疵, 成化時期在景德鎮禦器廠的督陶宦官、地方官、監工和製瓷工匠也會這樣認為. 這種帶有明顯瑕疵的鬥彩瓷, 一旦在篩選時被發現, 必定會被人為地砸碎, 絕不可能通過嚴格的檢驗而貢入宮廷, 奉獻給至高無上的成化皇帝. 而砸碎後的帶有差紫的殘瓷片, 也一定會被埋在景德鎮明禦器廠遺址的成化地層中, 現代的考古挖掘一定會多少有所發現, 遺憾的是截至目前為止, 經過了近二十餘年的考古發掘, 在景德鎮明禦器廠遺址出 土的數噸成化瓷片中, 至今從未發現過一片帶有差紫的瓷片. 顯然, “差紫絕不是當時燒造時的差異色疵……可是這種個別帶有差紫的成化鬥彩瓷確實來自清宮舊藏。

民國十二(1923 年),宣統退位之後, 清皇家入不敷出,於是溥儀就有了徹底清點建福宮珍寶的計劃。建福宮花園位於故宮內廷西六宮的西北側,眾多乾隆喜愛的珍寶玩物均存放於此處,大量古玩、字畫、瓷器、珍寶在乾隆去世後堆滿了庫房,數不勝數。就在溥儀的清點工作剛剛開始不久,這裡發生了一場大火,將建福宮花園以及在此存放的珍寶化為灰燼。大火過後,內務府事後呈報說,這次大火共燒毀房間 120 間,金佛2665尊,字畫1157件,古玩435件,古書幾萬冊。其實這也不過是內務府的一筆糊塗賬,究竟建福宮原有多少東西,監守自盜的內務府原本就不甚明了。這場大火,很有可能是宮內偷盜珍寶的太監放火滅跡,因為在此之前,宮裡太監、宮女乃至后妃等偷盜珍寶、到外面古玩店抵押變賣的情況非常普遍。
據史料記載,1922 年清遜帝溥儀曾叫太監打開建福官的庫房,看見滿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木箱子,箱上有嘉慶年的封條,由此可以判斷建福宮的被毀文物都是乾隆皇帝的心愛之物,同時可以推斷,這些帶有差紫的成化鬥彩,在未遭大火之前,存放時很可能有兩層包裝:第一層為瓷器自身的包裝, 即木匣或錦盒,材質為天然蠶絲和木製,第二層為裝木匣或錦盒的大木箱。
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的差紫成化鬥彩雙鳥果樹紋高足杯是英國收藏家 Coldwell 1943年遺贈的,在該館東方古器物部(Dept. Oriental Antiquities)藏品入館的註冊原始記錄中,明確記錄此杯曾被1923年的紫禁城火災燒過——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該館研究實驗室(the Research Laboratory of British Museum)的科技人員,利用X熒光衍射(XRF)分析儀對此杯上的差紫進行了無損成分分析,發現了火燒痕跡,確認是那場火災使這件高足杯的釉上彩變成了差紫
這些帶有差紫的成化鬥彩瓷,一些在19238月清宮內務府清理火場時被發現而留在了故宮成為清宮舊藏,另一些被清理人員盜賣出宮,流入當時的古玩市場。被盜賣出宮的帶有差紫的成化鬥彩瓷,有的被英國收藏家收藏,最終成為英國公立博物館的藏品,還有的被中國收藏家收藏,解放後又重新回到了故宮。
台北故宮的文物為20世紀30年代故宮文物南遷時挑選的精品,有差紫色疵的成化鬥彩瓷可能在篩選南遷文物時未被選 ​​中,而留在了北京紫禁城,所以在台北故宮的收藏中沒有一件帶有差紫的成化鬥彩瓷。
此件雙鳥果樹紋高足杯和大英博物館的藏品類似,為台北故宮所藏,無“差紫”——

[轉載]104篇 成化的彩
這種觀點認為,孫贏洲先生的““它(差紫)是燒造時的差異色疵的觀點,現在應更正為差紫 1923 年紫禁城建福宮大火中特殊的高溫缺氧環境下造成的釉上彩色疵,將差紫美稱為奼紫更是不合適的。
——姑妄聽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