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根問底麻倉土
摘要
誰都想一劍封喉似地找出識別元青花真偽的密匙,從已經枯竭的原料入手似乎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麻倉土作為典型元青花瓷胎的主要原料,有無留下非她莫屬的特征?本文試圖從挖掘含麻倉土瓷胎的感官特征入手,通過分析原料的化學組成和礦物組成在淘洗和燒造過程中的變化,去科學解釋這些特征形成的原因,從而尋找出因麻倉土而帶來的獨一無二的感官特征。然而,在扑朔迷離的探索過程中,作者沒有找到可“封喉”的“一劍”,卻發現了一整套綜合成因的“劍法”。
1-含有麻倉土的瓷胎的感官特征
2-認識麻倉土
3-了解瓷石
4-麻倉土和瓷石的混合燒造,帶來了什麼?
5-原料的配比對瓷胎外觀表現的影響
6-淘洗工藝對瓷胎外觀表現的影響
7-瓷胎的感官評价與理化指標的關系
8-結論
關鍵詞
麻倉土 元青花 高岭土
瓷石 淘洗 瓷土
化學組成 礦物組成陶瓷
前言
在元青花真與偽的紛擾之爭中,麻倉土與甦麻離青的代表特征,成了人們尋找元青花鑒別之祕方的寶貴線索。
眾所周知,典型元青花的胎土是由瓷石與麻倉土混合而成,這是元代景德鎮陶工的發明創造。碩大的器型,是西亞地區使用習俗的要求,二元配方的工藝創新,使得這一需求得以滿足。
【圖一土耳其拓扑卡比宮元青花大盤】
因原料的枯竭,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只要抓住麻倉土在瓷器燒成后所表現出來的外觀特征,便掌握了識別元青花真偽的密匙。
思路似乎不錯,于是我很自然地順應著這樣的想法兒,不厭其煩地收集、比較了眾多元、明、清及現代不同時期的瓷胎,試圖尋找與總結出元青花瓷胎的代表特征,並從科學上去解釋某些獨一無二的特征。
含有麻倉土的瓷胎的感官特征
典型元青花的瓷胎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滑膩感
元青花的底足露胎部分,用手去触摸,有一種滑膩感,如嬰兒的臀部,极為舒服。這種滑膩的舒適感,往往伴隨著戳破視覺印象后的惊喜。因為不少元代器物的底足,給人一種粗糙和松軟的視覺印象,然而一旦伸手與之親密接触,那種完全不同于視覺印象的滑膩感,帶給你的是一種隨之而來的惊喜。
【圖二伊朗國家博物館元青花壺底】
2-糯軟感
與滑膩感不同的是,元青花胎土的糯軟感,很好地協同了視覺與触覺的感受,那種比粘土塊要致密、比石頭要糯軟、比軟木塞要堅硬,不致密又不太疏松、似粉狀的又不干澀,似粗糙的又滑膩的感官印象,像极了中國文化的中庸之道。
【圖三】
3-內部有細長縫隙
如果用放大鏡把你的視覺延伸到元青花瓷胎的內部微觀結构中,會發現那些瓷胎的斷面,常有細小的縫隙,有點像用手將軟木塞擠扁后、隨之把木塞材料的空隙也擠扁了的感覺。
【圖四】
【圖五】
經過大量的圖片比對和器物的觀摩,在捕捉因麻倉土的加入而帶來的典型元青花的瓷胎特征中,我惊訝地發現:典型元青花不同器物間的瓷胎,所給人的感官印象竟會是那麼地截然不同。
它們中有致密的(圖七)、也有疏松的(圖八),有泛灰白的(圖九)、也有白凈微黃的(圖十)。
【圖七伊朗國家博物館元青花大盤底】
【圖八伊朗國家博物館元青花梅瓶底】
【圖九伊朗國家博物館八方葫蘆瓶底】
【圖十伊朗國家博物館元瓷大盤底】
我不禁疑惑,同是麻倉土與瓷石的二元配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是原料配比不同?淘洗工藝不同?還是窯口不同?
我開始搜索所有與麻倉土相關的資料,而后,浩瀚的資料堆卻把我帶進了一個越來越扑朔迷離的探索過程。
認識麻倉土
麻倉土最早見于文獻中,是在明嘉靖致萬曆初年,王宗沐在《江西省大志》卷七《陶書砂土》條謂:陶土出新正都麻倉山,曰千戶坑、龍坑塢、高路坡、低路坡,為官土。土埴壚勻,有青黑縫、糖點、白玉、金星色。……麻倉官土一百斤值銀七分,淘凈泥五十斤,曝得干土四十斤。
不同的文章中,有人說麻倉土就是高岭土,有人說麻倉土是瓷石,也有人說麻倉土既不是高岭土也不是瓷石。
我趨同下面的觀點:
麻倉土是一種優質的高岭土,因產于浮梁縣新正都的麻倉山而得名。
因為下面的理由:
首先,從地質學礦物概念上看,高岭土是以大量高岭石類礦物為特征的一種土質岩石①。
而麻倉山位于高岭山東北面約2公里,其地質构造與高岭山同屬燕山期鵝湖花崗岩體②。同時,經過對麻倉土的古采掘坑中的樣品進行礦物鑒定,發現其礦物組成多為多水高岭石③。
因此麻倉土應該是一種由多水高岭石為主要組成的高岭土。
其次,根据王宗沐《陶書砂土》中記載的:麻倉官土一百斤值銀七分,淘凈泥五十斤,曝得干土四十斤。其出土率是50%,跟世界上大多數原生高岭土礦淘洗出土率一致。
既然麻倉土就是高岭土,那麼我們再來深入了解一下高岭土:
高岭土的礦物組成中,含有約多于50%的高岭石,和約少于50%的白云母狀礦物④。
高岭土的化學組成中,含有約50%的SiO2,約30%的Al2O3,和少量的著色雜質:Fe2O3、TiO2、MnO等,及少量的助熔氧物:K2O、Na2O等⑤。
高岭土的物理特性:質純的高岭土具有白度高、質軟、易分散懸浮于水中、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結性、較好的耐火性等理化性質。
【圖十一】
在我國陶瓷史上,已經從商代的陶片、隋唐時期的邢窯和鞏窯的瓷片中發現了高岭石的痕跡。
了解瓷石
瓷石是由花崗岩長期受熱液作用和風化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含石英和絹云母。
其中,絹云母具有適當的可塑性,又有相當的助熔作用,它可以單獨用作制瓷原料,不用添加其它粘土礦物,在1200-1250℃的溫度下可以單獨燒成瓷器,這就是中國陶瓷史上所謂的一元配方。
【圖十二】
瓷石的化學組成中,含有約70%的SiO2,約15%的Al2O3,和少量的著色雜質:Fe2O3、TiO2等,及少量的助熔氧物:K2O、Na2O等⑥。
有時候,越想直接獲得一個答案,信息卻越紛繁復雜。你需要有足夠清晰的邏輯,去整理這些信息,去獨立地思考
我明白,如果想要知道是什麼導致了加入麻倉土后不同個體瓷胎間的感官差异,就必須要了解下面這個問題:
麻倉土和瓷石的混合燒造,帶來了什麼?
首先,我們把麻倉土與瓷石的化學組成放在一起看一下⑦:
【表一】
然后,我們通過下面的表格,再來看看,上面的這些主要的化學組成,在瓷器燒造中都起什麼作用。
【表二】
顯然,麻倉土的加入,在化學主組成中 增加了Al2O3的含量、減少了SiO2的含量,從而提高了瓷器的燒成溫度。一元配方的瓷石耐溫低,僅1200℃,燒制大型器件易出現癱軟變形,成品率低。而麻倉土在1700℃以下不會軟化,二元配方的應用,減少了器物的變形,增加了瓷器的強度。尤其是對于器型碩大的元青花,胎骨的質量也明顯提高。
然后,我們再把麻倉土和瓷石的礦物組成放在一起看:
【表三】
上面的這些礦物組成,在瓷器燒造中的作用見下表:
【表四】
這樣對比,問題就顯而易見了。麻倉土的加入,可以提高胎土的燒造溫度、增加瓷胎的強度,而約占80%的瓷石,在這里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保持燒造過程中瓷胎理化性能的穩定。
那麼,麻倉土與瓷石的不同配比,會導致什麼外觀表現呢?
原料的配比對瓷胎外觀表現的影響
原料的配比對瓷胎外觀表現的影響
1712年,法國耶穌會來華傳教的神甫殷宏緒(d′Entreco11es)在介紹景德鎮的書簡中記載:要作細瓷,則將高岭和白不子等量相配;要作中等瓷,則高岭和白不子的配比為四比六,但高岭和白不子的配比最小為一比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