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窯單色釉瓷雅賞
Lot 2834
清乾隆 茶葉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欖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32.8cm high
來源:日本著名收藏家松元重太郎;松下幸之助舊藏
著錄:日本1933年雙軒庵的拍賣目錄
參閱:《出光美朮館藏品圖錄-中國陶瓷》圖229,平凡社.
此敞口束頸,溜肩斂腹,脛部外撇,頸部、肩部與脛部突現對稱的四道戟狀棱柱,故名。圈足較淺,足端旋修工整。其造型為仿古青銅尊,初見于雍正朝,為乾隆朝所沿襲,品種多見單色釉。整件器物通體施茶葉末釉,其釉面平整光潤,質地細膩勻凈,肩部裝飾如意為耳,更見精巧,為乾隆早期官窯單色釉精品。足底陽刻“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書方款。此瓶典雅雋秀的器型與潤澤瑰麗的色釉完美地結合,達到“合于天造,厭于人意”的道教藝朮境界,富有天然韻致,體現了古人乾隆皇帝非凡的審美情趣。
茶葉末釉,舊稱廠官釉,是雍正,乾隆時期督陶官唐英在明代磁州窯所產黑釉器物基礎上的創新之作。其特點是多以灰白色的“大青土”做胎,胎體自身質地較粗糙,其釉面往往呈現蛇皮般的綠色。唐英在反復試驗創燒的基礎上,吸取了這種釉色失透的庄嚴,沉穩的優點,又同時利用窯變形成的黃、綠色階變化,從而新創了高雅精美而又含蓄典雅的茶葉末釉色產品。這種釉面是以鐵為呈色劑,因為是高溫釉,其發色穩定,無明顯透光。最突出的特點是在青褐色釉面上散布著黃色斑點或絲紋,再加上都是用于白色瓷胎表面,產品更加規整。本件拍品便是具有上述茶葉末釉色几乎所有特點與優點于一身的傳世之佳器,尤其在背面一抹黃半點呈現散射狀分布,宛若靜謐夜空一顆流星滑過的藝朮效果,深邃而又可人,可以說是近年來國內外各個拍賣會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充分體現出“大道至簡;至簡者,至美也”的審美境界。此時的釉面“黃雜綠色,嬌嬈而不俗,艷于花,美若玉,瓶為范,最養目”,在當時便被視若“祕釉”,御窯廠專燒僅供皇室使用,常欣賞其氣色有養目、明神之奇效,品級极高。在乾隆年間,此瓶的宮廷地位遠遠高于同類單色釉器物。此造型在傳世品中十分少見,為難得的乾隆官窯低溫釉器中的精品。且傳世者絕少,發表者僅見日本出光美朮館有相同作品收藏。在兩個多世紀前的乾隆盛世中,這種釉色的瓷器可以說是品味與尊貴合二為一的頂級藝朮品。其實,顏色釉瓷器之美大致不靠裝飾,而只是以單純和諧的本色取胜,使人可以透過一種高雅而神祕的氣質領悟“瓷之韻”,也是其能成為中國陶瓷主流之一的關鍵所在。
乾隆皇帝一生酷愛文物,王公大臣也是投其所好,极力搜羅貢獻,珍寶文玩從海內外源源不斷的涌入皇宮,使之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級的文物收藏中心。乾隆皇帝鑒賞文玩追求十全十美。造辦處制造物品一般先畫小樣,讓皇帝過目,然后皇帝本人再提具體要求。當時的官窯瓷器生產流程也是如此。在總結和發揚康熙,雍正瓷器藝朮的基礎上,乾隆瓷器無論數量和質量都達到了曆史頂端。造型精美,色彩繽紛,圖案新穎,繁縟者多姿,簡約者含蓄,特殊品種亦為一代之奇。至于督陶官唐英對當時瓷器的杰出貢獻,更是中國古代藝朮史的一段傳奇,留給后人包括本件茶葉末釉如意耳出戟橄欖瓶在內的無數瓷器藝朮精品。
Lot 2805
清乾隆 仿汝釉弦紋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29 cm high
來源:北京拍賣會,2006年12月18日,Lot2257
瓶唇口,長頸,丰肩,斜腹,圈足。頸部有五條旋紋。周身散步若隱若現之汝釉開片,勻凈柔和,寶光幽現。其色恬靜素雅,溫潤明亮,密布細小開片,圈足露胎為古銅色,而不是常見鐵足之黑褐色,這正是唐英《陶成紀事碑記》中記述的“仿銅骨魚子紋汝釉,仿內發宋器色澤”,嚴格以清宮的汝瓷為樣摹制,追求“魚子紋”和“銅骨”的效果,是仿汝品種中特殊而珍稀的一類。其底內書青花六字篆書款,為乾隆御窯早期的寫法。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弘曆古裝像圖》中就可以見到,乾隆皇帝一手執筆,若有所思地坐在書案前,案几上就出現“旁有一瓶梅,橫斜數枝入”的情景,由此小小的事例可見乾隆皇帝對趙宋風雅的刻意追求,對瓶花一事更是情有獨鐘。宋人之風雅生活反映在陶瓷器皿上便是諸類高品味顏色釉瓷器的誕生,其時以汝窯為首的宋瓷開辟了中國陶瓷美學的新境界。尊崇一色純凈、自然質朴的審美風尚深入社會各階層,成就了中國美學的經典范例。然而宋瓷珍品存世极為有限,在后世不斷地被仿制。仿古是中國藝朮傳統的一項特色,明中期以降盛行仿古之風,在乾隆時期表現得尤為明顯。
此瓶若用于插花,其法一如郎世寧的《聚瑞圖軸》所繪,各式花卉直接插入瓶口內,不需要銅膽,因此它只能適合春夏秋三季瓶花之需。“合困點筆意為靜,便不簪花鼻亦馨”——此為當年乾隆皇帝為宋汝窯粉青槌瓶所寫的贊賦之句,認為釉色瑩潤秀美的汝釉瓶,放在書齋案頭即使不插花亦能予人無限之美感,借用這份贊美為本仿汝釉弦紋瓶詠嘆,确實恰如其分,其既凝積宋人美學的菁華,又融匯十八世紀宮廷的審美意趣,細細地凝視,靜靜地品味,讓我們體會當年乾隆皇帝的此份閑情雅致,遐想那些風姿綽約芬芳清逸的儒雅吧!
Lot 2807
清乾隆 仿汝釉雙耳三足魚簍尊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18.2 cm wide
來源:《北京翰海》2009年5月10日,編號2326
參閱:
《明清瓷器鑒定》,耿寶昌,紫禁城出版社、兩木出版社,1993年,第267頁,圖456;
紐約甦富比1985年春季拍賣會“胡惠春家族收藏重要中國瓷器”專場第61號;
《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暫得樓、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5年,第96-97頁,第31號;
香港甦富比2011年秋季拍賣“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國御瓷選萃之二”專場第5號
本品唇口短頸,溜肩扁腹,兩側貼塑雙系形耳,下腹環飾十二乳丁,下承三乳足,整體造型敦實可人,亦不失庄重。尊胎體厚重,足端露胎處呈鐵褐色,以仿宋器“鐵足”之意,通體內外施仿汝釉,釉色粉青空靈,質地腴潤,凝澤失透,寶光內蘊。其釉面密布細小開片,据此判斷,本品所施汝釉應為唐英于《陶成紀事碑》中記載兩種仿汝釉中的“仿銅骨魚子紋汝釉”。尊底心內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青花發色偏藍,為仿汝釉器青花款識之典型特征。据其字體書法判斷,本品應為乾隆朝早期之前唐英督窯時期所燒造的作品,亦與上文《清檔》記載相合. 清代魚簍尊燒制自雍正肇始,其理念或為仿宣,但具體造型與宣窯作品已有較大差別,用途亦變為插花之用,故稱“花囊”。有清一代,魚簍尊僅雍乾二朝略有燒造,其后斷絕,故而极為珍罕。
Lot 2809
清乾隆 仿哥釉扁荸薺瓶
"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21.3 cm high
參閱:《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暫得樓、上海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2005年,第100-101頁,第33號
瓶直口,長頸,折肩微圓,圓弧腹,收至底,圈足,微外撇。全器里外滿施仿哥釉,釉質肥厚滋潤,開片均勻自然。以摹仿宋哥窯“紫口鐵足”的效果。內、外均以開片青釉為飾,淡淡的青灰釉上黑、黃色紋片交織,呈現出宋哥窯“金絲鐵線”的特征。底部書“大清乾隆年製”篆書六字款。
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記有哥窯“器小而開大片,器大而開小片,皆足貴也。”其胎色有黑、深灰、淺灰及土黃多種,其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常見器物有爐、瓶、碗、盤、洗等,均質地優良,做工精細,全為宮廷用瓷的式樣,與民窯瓷器大相徑庭。傳世哥窯瓷器不見于宋墓出土,其窯址也未發現,故研究者普遍認為傳世哥窯屬于宋代官辦瓷窯。舊有“千金易得,宋瓷難求”之說,形容宋瓷的珍貴,故后世多有仿制,明代宣德時期,景德鎮開始仿哥釉瓷,一直延續到清代晚期都有燒制,以明代成化、清代雍正、乾隆的仿哥窯藝朮成就最高。成化時期仿哥釉器多為小件,有碗、盤、洗之類。清代雍正乾隆時期所仿哥釉器,唐英《陶成紀事碑》稱為:“仿鐵骨哥釉”。均模仿宋哥釉之特色,釉質柔潤,所燒器物除仿宋代器外,多為雍正乾隆時期的典型器型,且多書本朝款。造型十分丰富,除杯、洗、盤、碗外,尚有六方瓶、貫耳瓶、梅瓶、花觚、扁壺、琮式瓶、香爐等大器。“仿舊須宗其典雅,肇新務審其淵源”,雖宗宋哥釉的神韻,又帶有鮮明的時代藝朮風格。清藍浦《景德鎮陶錄》稱為:“仿肖古名窯諸器無不媲美,仿各種名釉無不巧合。”此瓶樣式在乾隆時期有諸多釉色,唯仿哥秞者少見,甚可寶貴。
Lot 2804
清雍正 仿哥釉三足洗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雍正本朝
16 cm diam
著錄: Christie's.Hong Kong.1 Dec 2010.Lot 2819(葛沃得珍藏御制瓷器專場)
此器為趙從衍之舊藏,1980年11月26日于香港甦富比拍賣,拍品372號,1986年11月18日于香港甦富比趙從衍珍藏專拍中拍賣,拍品91號。
參閱:《清代單色釉瓷特展目錄》頁115,圖61
洗圓形,直沿,洗心坦平,下承三足。通體滿釉,以開片為飾,大小開片迂回穿插。底有九個支釘痕,洗底心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書款。字體工整俊秀.清代雍正朝摹古之風盛行,宋瓷素雅大氣,成為此一時期官窯追摹之典范。三足洗為清代仿宋瓷之經典品種,此拍品即為雍正朝仿宋汝窯三足洗造型而制。其式始見于雍正后期,是著名督陶官唐英榷陶期間的文房佳作.通體滿施仿哥釉,釉下開片呈自然冰裂狀,洗底留有一周支釘燒痕跡,釉色淡雅,釉質勻凈,幽雅凝重,簡洁雅致,為雍正時期上佳之作。
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其均勻光洁,晶瑩滋潤,造型簡朴大方,備受后人青睞,並加以仿制。傳世的仿哥釉瓷器,以明宣德、成化和清雍正朝最好。如此器其釉色、紋片皆佳,釉面平整,色澤溫潤肥厚。此類洗品類丰富,釉色素雅,多不事雕飾,又有仿官、仿汝、仿哥、天青、粉青釉等諸品種.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帶雍正款但白釉的三足洗,可資比較.拍品早年為趙叢衍之舊藏,后于甦富比拍出,傳承有序。
古代玉器擷珍
瓷玉自古不分家,本次春拍將古代瓷器玉器合為一場——“韞古擷珍一瓷玉集萃”,其中古代玉器部分共有103件精選拍品,可謂是精中選精,不容錯過。是次精選其中小巧把玩件,物美价廉,先睹為快。Lot 2885
清 白玉雙鵝把件
long 4.5 cm
Lot 2886
清 青白玉鸚鵡挂件
wide 4.5 cm
Lot 2888
清 白玉包袱虎把件
long 4.3 cm
Lot 2897
清 白玉和合二仙擺件
high 9.5 cm
Lot 2906
清 白玉仙人乘槎擺件
long 10.5 cm
Lot 2919
清 瑪瑙五蝠捧壽挂件
high 5.5 cm
Lot 2920
清 瑪瑙代代封侯挂件
high 4.8 cm
Lot 2942
清 青玉靈猴獻壽文鎮
wide 7.5 cm
天擷英華——當代玉石雕刻藝朮家專場佳作賞析
當代玉石雕刻專場,是2014年秋季拍賣中國嘉德新開辟的板塊,本次“天擷英華——當代玉石雕刻藝朮家”專場,承襲2014秋拍傳統,依然選取當代最知名的玉石雕刻大師的作品,共11位大師,60件作品,並得到樊軍民、黃罕勇、吳灶發的大力支持,以下7件作品以無底价拍賣,呈獻給各界藏家。Lot 2988
樊軍民 碧玉暗香香插
5.1 × 5.1 × 1.2 cm
63 g
Lot 2989
樊軍民 碧玉雕蛙影挂件
3.5 × 7.6 × 1.9 cm
66 g
Lot 2990
樊軍民 白玉雕猴挂墜
4.5 × 2.1 × 1.8 cm
30 g
Lot 3015
黃罕勇 白玉雕如意挂墜
4.3 × 3.4 × 1 cm
33 g
Lot 3016
黃罕勇 白玉龍鳳佩
7.5 × 1 × 3 (2)
10g 7.9 g
Lot 3017
黃罕勇 白玉龍鳳佩
5 × 2.5 × 1.6 cm 54.7 g
4.7 × 1.5 × 1.1 cm 23.8 g
5.5 × 1.4 × 1.3 cm 28.4 g
Lot 3009
吳灶發 白玉雕平安如意挂件
6 × 3.7 × 2.5 cm
73 g
《寶藏 —宮廷·名家精品紫砂器 》與《逸云齋珍藏》精賞
紫砂專場是中國嘉德首先開辟,且堅持多年的強項,本季2015春拍的紫砂部分,突出文房與宮廷兩大類題材。“寶藏—宮廷·名家精品紫砂器” 與 “逸云齋珍藏”專場精品云集,邀您共賞。Lot 3442
清乾隆 楊季元制彩泥堆繪山水紋鋪首方尊
32 cm high
据目前相關出版物所見,已發現的此類方尊為數不多,此尊與上海和正齋珍藏一件《乾隆楊季元制彩泥堆繪獸耳方瓶》相似,唯尺寸略大,堪稱楊季元彩泥堆繪傳世精品。故宮藏有几件清宮舊藏的楊季初泥繪筆筒,工藝上可資比較,楊氏季初、季元應為族氏仲昆,兩人皆善于彩泥堆繪制作,二者風格徊异,皆畫工精道,水平不相伯仲。据目前所見,楊季初多作近景山水,偶作人物畫片,泥繪以厚積見長。而楊季元所作遠景山水為主,且尤善于花鳥翎毛,泥繪手法則往往似薄意著稱,二人各擅胜場,傳世佳作皆彌足珍貴,為宮廷紫砂器典范。
Lot 3438
清雍正/乾隆 荊溪凌萬興制彩繪山水紋六方將軍壺
29 cm wide
出版:
《文薈菁英》第202、203頁,圖72,台灣唐人工藝出版社,2012年。
《以適幽趣》第79、80頁,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年6月。
參閱:《宜陶之旅》第112頁,李祐任陶藝公司,1995年6月1日。
碩大壺體,呈六方形,底足開犴門,高頸有云肩線及口線,六方鈕與氣孔朝上,蓋頂平與蓋面的六棱交接,六方三彎流呈直折角而銜接身筒略高,五方環形把設飛扣與壺身榫接。嵌蓋四面置換吻合,角線面制作工整,曲線飽滿,氣勢恢宏,整器端庄大方,乃清代大壺佳作。
Lot 3334
當代 何道洪制聖珠提梁壺
15.5 cm high
備注:附作者証書
何道洪(b.1943-)高級工藝美朮師,江甦省工藝美朮大師,中國陶瓷藝朮大師,江甦省工藝美朮學會會員。曾發表多篇學朮論文。
Lot 3330
當代 汪寅仙制曲壺
21 cm wide
備注:附作者証書
汪寅仙(b.1943)中國工藝美朮大師,高級工藝美朮師。曾任江甦省傳統工藝品評審委員會委員,江甦省工藝美朮學會陶藝專委會副主任,中國工藝美朮師評委。作品多次獲國家級大獎,被故宮博物院、中國曆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館、中國工藝美朮珍寶館、香港茶具文物館、台灣曆史博物館、無錫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等收藏。總結並撰寫專業論文二十余篇,出版《汪寅仙紫砂作品集》。
Lot 3357
清乾隆 白泥合菱壺
17 cm wide
出版:《文薈菁英》第248、249頁,圖92,台灣唐人工藝出版社,2012年。
搜索
复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