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倫敦佳士德拍賣會上,一件“鬼谷子下山”瓷罐橫空出世,以2.3億元人民幣的成交价惊動了世界。可是,時至今日,國內收藏家卻依然笑不起來,因為他們的收藏的元青花根本不被文博專家認可。
某藏家曾跟一位資深陶瓷鑒定專家開了一個小玩笑。知此專家定期前往報國寺淘寶,藏家狠心將一塊帶有完整圖案的元青花瓷片摔作甲乙丙三片,拿出甲片置于報國寺古玩店中,等待專家來尋。果然,此專家如獲至寶,高高興興買回家。次日,藏家上門求訪,拿出丙瓷片請專家鑒定,專家搖頭晃腦,連呼民間不會有真正元青花。待藏家拿出乙瓷片,甲乙丙三片珠聯璧合,不差毫厘,專家啞然。
另一則藏家與專家斗智的趣事更讓人瞠目。一次文物鑒定會上,某博物館文物鑒定專家面對一瓷器連連稱贊,此時听聞物主未繳鑒定費,立即改口稱贗品。后來,藏家不服,尋得該專家門下,小心拿出一張在故宮拍的元青花瓷瓶照片請專家掌眼,專家認定民間不會有元青花,稱此物為“文革”期間之仿制品,藏家大笑而去。
並非藏家有意跟專家過不去,面對自己拿血汗錢保護起來的“國寶”,某些文博專家信口開河,實在令人惱火。目前,文博專家公認的元青花存世僅三百件,散落在各國博物館中。專家們認為,除此之外,都是仿品,因此對民間藏品,一律否認。由此可見,文博界專家對元青花認識的有限和對民間元青花的偏見。
而事實上,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間,因各地城市和道路建設等“掘地運動”,确有不少深埋地下的元青花重見天日,散落在民間。當時,只是國人還未真正認識到元青花的价值。直到2005年那一次舉世矚目的拍賣,國內民間的元青花開始逐步浮出水面。然而,面對這些無曆史記載、無傳承記錄的古瓷,專家的不認可,讓“名震江湖”的元青花收藏陷入了尷尬境地。
那麼,專家緣何不認可這些民間的元青花呢?
其一,我國的元青花研究起步較晚,至今只有50余年。以往一直認為元代沒有青花瓷器,把元青花一直認作是明代青花,專家對元青花認識不足,以致不少專家根本看不懂元青花。
另外,由于國內博物館的元青花瓷器數量相對較少,這些年,多數專家所接触的元青花實物十分有限,更不用說深入研究了,在這樣背景下,對他們的鑒定判斷一定十分有限。
其三,元青花的珍貴性在專家眼里變成稀有性,想當然的認為,如此珍貴的元青花民間不可能有,以致對民間藏家擁有的真實元青花,在主觀上產生一種不信任感。面對一件不知來曆的元青花,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怀疑和否認。
目前,元青花在民間不斷出現,而這些沒有“戶口”的“私生子”,由于專家的不認可,無法“”認祖歸宗,更無法在進入拍賣“游戲”中。事實上,目前民間收藏的一定數量元青花中,也不乏精品。
不被認可的尷尬處境,致使不少元青花流失海外,甚至被損坏。目前,國內很多被行家認可的元青花瓷器正在源源不斷作為現代工藝品銷往國外,讓不少民間藏家痛心疾首。因此,呼吁文博專家要與時俱進,加深研究,不斷提高鑒定水平,同時,在面對民間藏家的元青花時,切不可戴著“有色眼鏡”,就物論物,做到不誤判,不誤斷,給民間真實的元青花一個該有的“名份”,讓它們“認祖歸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