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6日 星期二

藏界呼聲‖ 公正對待民間收藏 客觀認同民間文物 —— 讓民間文物體現价值得到更好保護

藏界呼聲‖ 公正對待民間收藏 客觀認同民間文物 —— 讓民間文物體現价值得到更好保護





目前,在文物藝朮品的鑒定問題上,鑒定專家之間的往往意見不一致,觀念上存在著很大的分歧,對一件文物藝朮品的鑒定結論往往相互矛盾,你說是真的,我說是假的,搞得民間收藏者不知道該相信誰,把整個民間收藏環境搞得烏煙瘴氣。特別是國家文博机构的某些所謂體制內的鑒定專家,對民間藏品采取一概否定的態度,認為只有國家博物館里的藏品才是真東西,這是對民間文物不公正和瀆職,這種僵化保守思想必須破除。











摒棄保守思想 公正對待民間收藏
對此,民間藏家紛紛認為,不管是來自皇宮還是出自民間,不管是原創的還是后代仿造的,凡屬古代藝朮品都應歸屬于文物范疇。難道漢代仿商周的、宋代仿唐代的、清代仿明代的,就都屬于贗品,統統排斥嗎?難道民間制造或使用的,就是再好的東西也一文不值嗎?如果持這種觀點,那麼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都是民間的東西,就沒有收藏研究价值了?就不用保護了?顯然是极其荒唐的。














而事實上,通過這些年各地電視尋寶等欄目中,我們可深切感受到,确有大量的文物珍品存在于民間。可是,一些對收藏領域了解不深的人士,包括一些體制內的專家固執地認為,只有國家和地方博物館收藏的才是真品,民間收藏沒有好東西。他們卻忘記了國有博物院館的許多藏品都來自民間這個事實。













所以,希望體制內的文博專家們進一步解放思想,走出院門、館門,到民間去,重新學習、了解、認識民間文物,尊重客觀事實,讓民間的好東西得到應有的認同,與時俱進,做一名有良心、講正義的文物鑒定專家,切不要用僵化的思想,老化的眼光全盤否定民間文物。












這些年,文物鑒定界還出現一種“潛規則”,即在對民間文物古玩的鑒定中,即使几位專家都肯定,但只要有一個專家說“不對”,這件東西就被否定了,也就是所謂“一票否決制”。即便是一件真正國寶級的文物,被否定了也不用負責,那個“槍斃”者也不會被追究責任。這種做法,使大量民間“寶物”被無辜地否定“槍斃”,以至這些民間“寶物”遭到拋棄或毀坏,造成嚴重的后果。
















因此,藏界呼吁,文物藝朮品的鑒定要制訂出科學合理的規范,譬如修訂《文物鑒定法》之類的法規,建立權威鑒定机构等等,把涉及文物鑒定的有關專家的資質認定、鑒定活動中有關各方的權利和責任、鑒定爭議的仲裁等等,用法律形式規范下來,同時,要加快科技鑒定步伐,使文物鑒定更科學化,更加确實可信,不能個別文博專家“胡來”“胡判”。














開放文物政策 讓民間文物體現价值
我們大體先來算筆賬,目前,假設4 個國家級博物館每個有10萬件藏品,共40萬件;假設省級各類博物館有200個,每個藏品2萬件,共400萬件,加起來也不到500萬件。而民間收藏人士達8000余萬人,我們就算每人擁有藏品2件,一共就有1.6億件,是公有博物館藏品的32倍。而且,我們應該客觀地認識和承認,其中不乏精品,有許多頂級藏品,是公辦博物館里所沒有的稀世珍寶。而這些民間文物的來源,我們就不必挑明,大家都心照不宣。














因此,國家文博部門應該睜大眼睛,正視這個現實,正确認識民間收藏對傳承弘揚中華文化重要貢獻和意義,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制訂相關開放型的政策法規,支持民間收藏事業,讓民間文物藝朮品在市場上流通起來,體現文物應有的价值,以更好地推動和促進民間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否則,會造成民間現有不可估量的損失,將成為曆史的罪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