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皇帝死后。繼位皇帝是個只有9歲的孩子建元正統(1436-1449)。但是皇帝的內有賢明的祖母張太后,外有號稱三楊的楊士奇,楊榮,楊溥等良臣輔佐。永宣之政得以延續,顧天下承平。但隨著我們的小皇帝長大,以及三楊的謝世離任。明朝的第一個遺害朝廷的宦官王振登場了。適時北部的蒙古又漸漸強大起來。和明王朝時有摩擦。王振鼓動皇帝親征。結果22歲的皇帝被俘,明王朝的軍隊損失了50多萬。精銳盡失。從此在軍事上處于守勢。
明朝政府商議后遺棄了這個22歲的青年,他不明不白的成了太上皇,而他的弟弟朱祁鈺被推上了皇位,稱景泰(1449-1456)。我們國家的著名工藝品景泰藍便是出于這一時期。景泰帝適時21歲,這個小伙子頂住壓力組織了北京保衛戰。打敗也先。明朝得以安定下來,可是他后來身體不好。終于景泰八年(1456年) “奪門之變”,英宗復辟,代宗下下台。二天之后,即二月十九日,朱祁鈺在西宮病亡,年30歲。可惜一代名將于謙也因為站錯了隊。落了個“千錘萬 鑿 出 深 山 ,烈 火 焚 燒 若 等 閑 。粉 骨 碎 身 渾 不 怕 ,要 留 青(清) 白 在 人 間” 的千古名詩,讓人唏噓不已。
英宗復辟后改元天順(1456-1464),因為不但在草原被押一年期間又曾中風。而且他的弟弟從來就沒有真心的想把他從蒙古人手里要出來。能推就推。后來推不過了,派了個大臣楊善去看看,打探消息,並沒有提出迎接。還是這位楊大人隨机應變忠心耿耿,自己變賣家產,賄賂蒙古人,生米做成熟飯。英宗得返。這也恐怕是世界曆史上都少見的吧。。當朱祁鎮返回北京,朱祁鈺與他在東安門執手相泣后,便將他送進南宮軟禁起來。試想這對兄弟再次見面,長幼尊卑,身份地位完全改變。哥哥的落寞,弟弟的尷尬,群臣的不知所措,构成了多麼酸楚凄涼的畫面。其后,做弟弟的還不放心。他將南宮的大門上鎖並灌鉛,加派錦衣衛看守,食物由一個小洞遞入,就是這點食物有時還被克扣,英宗原配錢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紅,派人帶出去變賣了以補家用。景泰帝為了避免有人與英宗聯系,還派人將南宮的樹木全部伐光。英宗就在惊恐與飢餓中度過了7年的軟禁生活。可以試想我們這位再次登基的皇帝心中積蓄憤恨。于謙就成了當仁不讓犧牲品。
正統,景泰,天順曆時29年。國家兵火興起,帝王更迭。青花瓷也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正統初即多次下令“禁造官樣瓷器”。正統3年12月名督查院出榜,禁止江西瓷窯廠燒造青花白地瓷器與各處貨賣及饋送官員,違者處斬,全家發配口外。如此的重罰,沉重的打擊了青花瓷的發展。這就是稱為青花瓷黑暗期的主要原因。但造成官窯青花生產衰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戰亂頻繁,宮廷的爭權和社會經濟的衰敗,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帝王興趣愛好的轉移,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景泰年間特別風行銅胎琺琅器,所謂\"景泰藍\"即是這一時期產生的專稱。故這一時期瓷器數量較少,被稱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總的說來,此期器型主要還是瓶、罐、碗、杯、盤等几類。所用青料前期仍有部分是“甦青”。青花發色有的濃艷,釉色白里泛青,一般里外有釉。青花濃處呈現深藍色,料多處有黑斑下陷現象。施釉薄的地方色澤發輝。與宣德器相近似。后期隨著禁海,鄭和帶回來的青料用盡。新的一種青料——平等青。開始走向曆史的舞台。平等青發色淡雅柔和,青亮、穩定。且施釉均勻,銹斑有所減少。逐步與成化器較接近。釉面多泛灰。胎體較厚重。底足修削不細膩,有敦厚感;多見淺寬平砂底,有的有粘砂現象,有的見火石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