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9日 星期四

轉:瓷中奇葩--粉彩軋道瓷


                                      國家藝朮品(瓷器)高級鑒定師  詹云達
     乾隆朝是我國古代陶瓷發展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的官窯瓷器以其丰富的品種和制作精美著稱于世。尤其是乾隆早期發明的粉彩軋道瓷就是其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曆年來,粉彩軋道瓷倍受人們的青睞,市場价格逐年攀高。2011年在香港甦富比舉行的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上,一只清乾隆淺黃地洋彩錦上添花“萬壽連延”圖長頸葫蘆瓶以 25266億港元成交,創下了清代瓷器拍賣的曆史記錄。
     粉彩軋道瓷始創于乾隆早期,它是在督陶官唐英和景德鎮工匠不段努力下,借鑒瓷胎畫琺琅制作工藝而創制的一釉上彩新品種。它的燒制地點就在景德鎮御窯廠,在督陶官們的嚴密組織下,集中景德鎮和周邊地區的最好的瓷用原料,最好的工匠不惜工本精工細作而成。
    粉彩軋道瓷就是在主體或局部紋飾外的錦地上軋上花紋的瓷器,這種瓷器做工復雜繁瑣而繁褥。它把粉彩和軋道的工藝有机結合起來,形成珠聯璧合。所謂粉彩就是用玻璃白料為底色,運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中的沒骨法彩繪渲染圖飾的彩瓷,這種瓷器的特點是畫面陰陽突出,濃淡分明,立體感強,色澤柔和淡雅又明亮。所謂軋道,又叫雕地,宮中稱錦上添花,景德鎮藝人謂耙花,它先在白胎上用絲綿均勻拍上一層色料(錦地),如紅、黃、紫、胭脂紅等,再在錦地上用一種狀如銹花針的工具刻划出細小的、諸如鳳尾形卷草凹紋,從凹紋上可隱約看到白胎。最后配以花鳥、山水或開光等圖飾。
     筆者按文飾上把它分三種形式,第一為常見的鳳尾形卷草紋(圖一);第二為字紋(圖二);第三為圖案紋(圖三),這種制作難度最大,傳世的品種不多見。
     粉彩軋道瓷的制作工藝十分復雜、考究。現就乾隆朝胭脂紅地軋道纏枝蓮梅瓶為例,它的制作主要有三大步驟。第一步,首先在經1320度燒好的梅瓶白胎上加熱至150度左右,在其上均勻拍上厚約壹毫米左右的胭脂紅彩料作為底色,再用鉛筆在這個底色上勾畫出纏枝蓮和上下邊腳的外輪廓,就用類似刀片的工具把輪廓內的彩料清除掉,並露出白胎見底。最后在剩余的色料上用狀如銹花針的工具拔划出鳳尾形卷草紋,入750度左右的烤花爐燒一次。第二步,先在燒好的半成品的露白胎的部分用繪畫的生料勾畫出纏枝蓮和上下邊腳的圖飾輪廓,再在輪廓內打上玻璃白料,而后在它的上面用彩料填繪圖飾,最后用干凈的毛筆將彩料按深淺不同洗開,以使花瓣有濃淡明暗之感。第三步,在瓶的口部和瓶底吹上一層淡淡的綠料,並書寫大清乾隆年制款,經檢查無色臟、無磕碰、入爐燒烤至780度左右即可,一般燒烤時間為12小時左右,其中開燒到升至最高溫度時間約4小時。
      在存世的粉彩軋道瓷中,台灣故宮藏品最為丰富、乾隆藏品最多,北京故宮次之。民間也有极少數,但多為晚清或者民國仿品,其中不乏老胎新加彩,且做工粗糟。其造型除了常規的碗、盤外,還有燈籠瓶、爵杯、套瓶、轉心瓶等,器身的空雕、鏤雕、堆雕應有盡有。紋飾多以纏枝蓮、洋花為主體,並加飾夔龍、夔鳳、鴛鴦、蝙蝠、八仙等紋樣,組成各種符合聖意的寓意祥瑞、吉慶的圖飾。
     粉彩軋道瓷在乾隆后期均有仿制,但精美程度都不能和其相提並論。近几年來,景德鎮的工程技朮人員充分吸收和消化粉彩軋道技藝,為有關文博單位復制了一批以假亂真的仿品,同時還不斷創造、創新了許多式新穎的軋道瓷。如景德鎮老字號“愛日堂”與上海鴻運齋合作生產的、北京故宮博物院監制的藍地粉彩軋道燈籠瓶,以及禮贈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綠地粉彩軋道花鳥石榴尊,被收藏界譽為新一代“官窯”瓷。
轉:瓷中奇葩--粉彩軋道瓷轉:瓷中奇葩--粉彩軋道瓷
鳳尾草紋(圖一)
轉:瓷中奇葩--粉彩軋道瓷轉:瓷中奇葩--粉彩軋道瓷
 圖案紋(圖三)
轉:瓷中奇葩--粉彩軋道瓷轉:瓷中奇葩--粉彩軋道瓷
 字紋(圖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