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轉載}不同曆史年代瓷器釉光變化識讀

{轉載}不同曆史年代瓷器釉光變化識讀

瓷器釉光觀測識讀是古瓷鑒真判假的製勝法寶
瓷器燒制從商代原始瓷開始,在中國已有近三千年的曆史。在這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它承載著中國各個不同的曆史階段人類生產、科學和文化藝朮等許多時代信息。因此也成為曆代國家和私人文物藝朮品收藏的主要門類。特別是由於古代各個朝代根據皇帝的喜好和文人雅士們的推崇,燒制出許多名窯、官窯珍貴名瓷,更成為皇家、貴族、藏家不惜重金購藏的熱門奇貨。因受高利潤商業利益驅使,中國從明代早期即開始出現名貴瓷器的仿古造假。從此以後明代中、晚期,清代,民國,解放以後都沒有停止過。改革開放以來 ​​,許多古瓷精品在國內國際拍賣市場頻繁以數百萬、數千萬、數億元拍賣成交。古瓷藝朮品造假也愈演愈烈,造假手法也愈加高明,甚至不惜採用高科技手段。拍賣場上的高價精品,國家博物館的國寶重器,只要顯身過的實物都能以原樣仿製,明賣暗出的流入市場。在這假貨充斥的混亂環境中,如何能準確判定鑒別古瓷的真假、年代及窯口,在學習把握好中國已故古瓷鑒定專家馮先銘先生總結的“造型、紋飾、胎釉彩、款識、支燒方法”五大要領的基礎上,觀測識讀瓷器釉光變化情況是判別真假、斷定年代的最後一關。把握好這一關,是真是假可一錘定音。在此筆者把自己十幾年來對古瓷釉光觀察比對、學習研究做以下認識和總結,供收藏者實踐參考。
一、瓷器釉光產生的原理及自然變化現象分析
瓷器經過燒制以後,它的釉面有二層光波,釉表面有一層明亮的表光,也稱為“浮光、火光、賊光”,釉層內部有一層密集內含的內光。一件新出窯的瓷器,整器各方面都表現出一種全新的狀態,釉面凈明新亮,受光線照射後,釉層內的礦物質顆粒年輕活躍,通過釉面反射出來的光波強烈耀眼,飄浮游離,其活力、能量、強度都處在最高狀態。隨著年代的延長,釉中的各種礦物質在接受自然界當中物理、化學的作用下,逐年的氧化老化,其活力、能量、強度也逐年的減弱,釉層開始老化變舊,釉面開始逐漸的熟舊溫潤。受光照射後,釉面表光明亮耀眼的強度逐漸減弱,遊離程度逐漸降低。釉層中的內光逐漸下沉,密集度和厚度逐漸增加,亮度和飄浮度逐漸減低。以上這種變化現象,年代越久遠,變化越明顯。除了 ​​特殊情況下遭受非自然超強物理、化學作用出現失光現像以外,其年代多少與變化程度成正比關系,它和自然界當中樹木生長的“年輪”是相同的理論關系。這種變化現象雖然目前我們還不能用圖象的形式準確描述,但是它是有顯示的並且也是有規律的。正是這種有顯示和有規律的光波變化現象,給我們對古瓷鑒真斷代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和實踐依據,也給古瓷藝朮品造假者設置了永遠無法超越的屏障。
二、不同曆史年代瓷器釉光變化識讀表述:
為了便於理解,筆者以自己收藏的實物為標本,從現代開始至西漢時期劃分了十二個階段。比照實物觀察,比較真實地描述出各時期的釉光變化現象。
1、現代新燒制的瓷器:
釉面新亮,表光放射出來的光束長度、明亮耀眼強度、遊離的程度、釉層內光鬆散飄浮程度都達到了最高極限,使人不敢用眼長久直視。
2、民國至清末時期的瓷器:
釉面初見熟舊,表光放射、明亮耀眼遊離等程度都微見減弱。內光初見聚集,鬆散飄浮程度微微減輕。
3、清代中期的瓷器:
釉面熟舊程度增加,表光仍然明亮,放射耀眼及遊離程度比清末微見減弱。內光聚集增加,飄浮程度比清末微見減弱。
4、清初明末時期的瓷器:
釉面已有陳舊感,出現柔和溫潤的感覺。表光明亮程度,放射耀眼遊離程度比清中期又有減弱。內光比清中期聚集增加,飄浮減弱。
5、明代中早期的瓷器:
釉面陳舊感增加,表光明亮度及放射耀眼遊離程度比明末都有所減弱。內光比明末更加聚集,飄浮有所減輕。
6、元代瓷器:
釉面有古舊厚潤的感覺,表光疏散,明亮及放射耀眼遊離程度都比明代中期有明顯的減弱。內光聚集下沉,飄浮現像比明代中期有明顯減輕。
7、南宋瓷器:
釉面古舊感明顯,表光比元代更加疏散,放射耀眼、遊離程度比元代明顯減弱。內光更顯下沉,飄浮現像比元代更見輕微。
8、北宋瓷器:
釉面古舊感加重,表光比南宋更加疏散,放射耀眼遊離程度進一步減弱。內光比南宋更顯聚集下沉,飄浮現像比較輕微。
9、唐代晚、中期瓷器:
釉面古舊深沉,表光稀薄,放射耀眼及遊離程度微弱。內光濃厚下沉,飄浮現像極輕微。
10、唐代早期至隋代瓷器:
釉面更加古舊深沉,表光微弱,放射耀眼及遊離基本消失。內光更加濃厚下沉,飄浮現象基本消失。
11、東漢時期瓷器:
釉面古老陳舊,表光極微弱,內光深度下沉。
12、西漢原始瓷器:
釉面老化嚴重,表光微見接近消失,內光深沉暗淡。
以上釉光變化情況表述,是根據本人所藏實物觀察所得。因五代、南北朝、晉、三國時期沒有實物,因而空白沒有表述。根據年代情況分析,五代晚期瓷器釉光應與北宋接近,早期與唐代晚期相接近;南北朝與隋代接近;三國時期應與東漢相接近。
三、識讀古瓷釉光的學習方法
學習識讀古瓷釉光須具備有豐富的古瓷實物藏品這一首要條件,最好從原始瓷開始,中國各個朝代,每個時期不同窯口都有數件代表性實物,藏品越豐富,學習條件越完備,在不具備完整實物的情況下,能收集到每個朝代各個窯口,能確定年代及窯口的古瓷片,雖然不如完整實物,但也可以進行學習。或者象景德鎮這樣燒制年代久遠的窯口,也可以單獨從宋代、元、明、清、民國到現代進行單一窯口學習。如果藏品實物仍然不齊備,也可以縮短到只收集從明代、清代、民國到現代實物進行學習。在具備了以上基本條件以後,要真正學好識讀古瓷釉光,以筆者十幾年的學習體會,尚須做到“二多、二勤、二心、二戒”。
“二多”即多看、多比。多看各個朝代各個窯口實物釉面表光、內光的變化情況,多看同一朝代、同一窯口出土實物和傳世實物釉面表光、內光的變化情況,多看現代新燒製瓷器釉面表光內光的真實情況,多看造假仿古瓷器釉面表光、內光的作舊情況。多比即把曆代同一窯口或不同窯口的實物,採用排比的方法,對實物的釉面、表光、內光進行觀察比對,再用各個朝代不同時期的實物與現代新瓷比對,與仿古作舊假古瓷比對。通過對照觀察,找出不同年代的古瓷釉面表光、內光的變化差異,找出不同年代古瓷與新瓷釉面表光、內光的變化差異,找出真古瓷與假古瓷釉面表光、內光的變化差異。以上這種比對方法要在太陽光、強燈光、日光燈、自然弱光等各種不同光照條件下比對觀察。
“二勤”即勤學、勤記。古瓷釉光雖然能看得見,但是摸不著,並且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有所變化,雖然有一定的規律,但是給人的感覺是比較抽象,因此很難用文字準確描述和表述,也很難準確定位記憶,必須用以上方法反復經常的比對觀察,勤學勤記,加深感觀記憶,以達到熟記的目的。
“二心”即細心、恆心。在比對觀察識讀古瓷釉面表光、內光時,一些因出土銹蝕較嚴重的器物、傳世的釉面磨損較嚴重的器物、施玻璃釉的器物、局部有窯變的器物、用作舊手段人為消除釉光的器物等都要單獨的細心觀察,在釉面表光不易觀察到的情況下,看其內光是否與年代同步。比對觀察識讀古瓷釉光非一日之功,它與練武朮一樣,雖然你學會了一些套路,如果不能天長日久的勤學苦練,很難學有所成。因此要想學成必須要樹立長久堅定的恆心。
“二戒”即戒急於求成,戒滿足於一知半解。識讀古瓷釉光須要多看多比,勤學勤記,堅持不懈。不可急於求成,也不可滿足於一知半解。要經過數千次、上萬次觀察比對,方能讀懂領悟到古瓷釉光變化的真諦。
四、運用古瓷釉光變化目測鑒定古瓷真假及年代
每一個古瓷鑒定專家,成熟的收藏家和古瓷收藏愛好者,在鑒定一件古瓷時都首先會採用傳統鑒定法進行全面的傳統鑒定,然後對氣泡、銹蝕等一些特別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局部觀察,最後做出初步判定。釉光鑒定應在做完以上這些全面鑒定以後做為最後鑒定,在對被鑒定實物進行釉面表光、內光鑒測後,如果其釉光與傳統鑒定所判定的年代相一致,即可確定這件藏品是所判定年代的一件真品。如果有差異,但從釉光上看具有古瓷變化特徵,則可在後朝當中搜索是否有相吻合的時代,有即可判定為後朝仿前朝的仿品。如果差異很大,釉面表光特別是內光根本看不到古瓷釉光變化特徵,則可判定為現代仿品。
五、學習運用古瓷釉光變化鑒別真假古瓷應注意的問題
中國瓷器從商代燒制出原始瓷開始到現在已有近三千年的曆史,瓷器的釉質變化也經曆了由粗到細的演變過程,這是藏界普遍認知的共識。但是從隋代開始,唐代、北宋、南宋有的窯口的整器,有的器物局部窯變、彩斑部位中施精細透明的玻璃釉,對於這類器物的釉光要進行重點觀察分析。根據中國曆史演變的現實,目前國家博物館及民間收藏的古瓷實物,元代以前多為出土文物,無非出土早晚,傳世品較少;明、清以後大多為傳世文物。出土器釉面應有輕重不同的銹蝕現象,傳世器釉面則應有程度不一的磨損現象。通常情況下實用器磨損較嚴重,擺設器磨損較輕。根據這些特殊情況,在對釉光鑒測時要做到有針對性的觀察分析,力求判定準確無誤。
六、結語
關於運用觀察古瓷釉光變化現象鑒定古瓷真假及年代,雖然沒有確切的曆史記載,據分析可能最晚在清代已經得到運用。民國時期被少數鑒賞家、收藏家、經驗豐富的古玩商所掌握運用,並做為“祕不示人”最後判定真假的“絕招”。許多古瓷鑒定方面的書籍刊物在談到釉光鑒定方面雖然都有肯定的提示,如“新瓷釉面火光刺眼,古瓷釉面光澤自然,溫潤,光由內發”等,但都是很簡單的只言片語,僅憑這些簡單的言語,一般的收藏愛好者很難學習和掌握運用。筆者根據這些只言片語,學習觀察比對研究了十幾年,現在方能領悟到藏界先人對古瓷釉光鑒定“祕不示人”的主要原因:一是出於保守壟斷,自己掌握了這方面的祕密以後,在收藏和經商方面具備了高人一籌的絕招和先機,為了長久保持優勢,所以“祕不示人”,連自己的徒弟也不傳授;二是古瓷釉光是看得見摸不著,無法鎖定,比較抽象,很難用語言文字準確詳細地描述和表述,因此給教授造成很大難度;三是學習難度太大,需要有大量的各朝代實物做觀察比對,並且要勤學多記有恆心,並非二年三年即可出徒,一般人難以學成。出於以上三方面的原因,這一絕技只好被極少數人掌控,如果不能在藏界公開的教授和研究,很有失傳的可能。現在對古瓷釉光鑒定方面國內外高水平的鑒定專家,真正的收藏家,精明的大古玩商,有極少數也掌握了古瓷釉光鑒定的祕決。在當今造假猖獗的現實中,一個古瓷鑒定專家不會運用古瓷釉光變化觀察測定真假及年代,他的鑒定可信度要大打折扣。一個收藏家自己不懂古瓷釉光觀察識讀,他的藏品中假品數量一定不會少。一個商家或公司,自己不能做釉光鑒測,他所經營的古瓷中爭議官司、麻煩損失也一定不會少。一個古瓷收藏者學習掌握了古瓷釉光識讀,古玩商拿假古瓷忽悠你不會上當受騙,拍賣場上假官窯“國寶”上拍你可以坐山觀虎鬥,收藏的古瓷真品有的人說是假品,你可以一笑了之,心知自明。在此筆者建議,把古瓷釉光識讀研究,在文博界和收藏界應做為一個重點課題進行廣泛深入的研討,古瓷鑒賞教學培訓應把釉光識讀納入主要教授內容。把只有極少數人知道掌握的祕密,讓更多的人去學習運用,這對古瓷收藏門類的有序發展是一件好事,也會受到眾藏家及廣大愛好者的贊同。

古瓷釉光鑒定長久以來一直在文博界、收藏界被視為禁區,無人願作深究長談,筆者敢做拋磚之人,把自己學習識讀古瓷釉光中的認識及淺見公佈給國人和世人,恭請業內專家、藏家及愛好者發表更高深的見解和論証,以求古瓷釉光識讀研究得以發揚廣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