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元鉆胎清吃釉明代青料兩頭走
談及“甦麻離青”鈷料的鑒定,可謂老生常談,但如何才能准确地把握它的本質所在,卻是實踐中的關鍵。隨著近些年來高科技界對我國古代陶瓷器研究的不斷深入,“甦麻離青”這種鈷料的本來面貌已經越來越清晰地展示在人們面前,雖然至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發現“甦麻離青”這種鈷料的原生礦物,但通過它清澈明艷的發色以及它所含化學成分的種類和多少,我們可以把它認成是一種玻璃質類的晶體礦物,也就是說它是以二氧化硅為主要元素构成的天然礦物。認識一種事物,不能單單只看外表現象,而是要從它的本質入手,只有抓住其中的本質特征,才能把握住事物的命脈。
一、“甦麻離青”鈷料中的砷元素
我國很多科研工作者對以“甦麻離青”為飾的青花瓷器進行過多方面的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除了它“高鐵低錳”之外,砷元素的存在也是十分重要的。雖然它只是极少的“痕量”,但卻顯示出了它與國產鈷土礦的截然不同,這也是它的一個重要特征之一。
砷,它是一種非金屬元素,符號As,在元素周期表中排第33位。砷,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少且很散,几乎沒有單質狀態的砷,大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由于砷元素的化學性質所決定,它在燒窯這個溫度下就會完全升華。那麼,為什麼以“甦麻離青”鈷料為飾的瓷器中還會殘留“痕量”的砷元素,而國產鈷土礦中卻不見存在呢?關于這個問題,現闡述如下:
“甦麻離青”鈷料是一種含有砷、鈷、鐵、錳等元素的天然玻璃質類的晶體礦物,如天然水晶類,天然石英類的礦物,而不是指現代生產的藍玻璃。由于它的硬度(大約在摩氏7度)比較大,不易研磨成特別細的粉末;況且由于它質地的原因,在用做青料前不用焙燒;如果再加上燒制溫度或時間上的不足,那麼它就會有一些特別細小的晶體顆粒沒有完全反應掉而有所殘留,而這種殘留物就是燒制之前的“甦麻離青”的原生礦物。雖然經過了1200°C以上的高溫,但砷元素仍然是被“包裹”在這種特別細小的晶體之中的,它並沒有受到外來因素(高溫)的影響。就是說晶體不被徹底破坏,只要有微小的顆粒,砷元素就會存在其中,這也就是它能以极少极少的“痕量”存在的原因。
而在國產鈷土礦中,雖然也有含砷元素的原生礦,但它們都是以化合態的方式存在,如輝砷鈷礦(CoAsS)和砷鈷礦(CoAs2)。它的這種存在方式是“裸露”在空氣中的,而不是被“包裹”在某種晶體中,由于鈷土礦與“甦麻離青”鈷料質地的不同,純凈度差別也很大,所以在用做青料前要經過數遍的淘洗和焙燒(800°C~900°C),而后經過研磨調制成青料畫在瓷胎上,然后入窯燒制。這樣一來青料中所含有的砷元素就早已蕩然無存了,就像在瓷器中找不到水分子一樣。
所以說,青花鈷料中是否含有砷元素,這在區分鈷料是何種礦物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二、“甦麻離青”鈷料呈色不同的根源
“甦麻離青”鈷料雖然稀少而昂貴,但它的呈色並不完全是盡善盡美的。它們絕大多數呈色清透靚麗,如元代青花和永宣青花;可也有一部分發色灰暗混沌的,如洪武青花。這種顏色上的變化,很多人把它歸結為是窯溫和窯位的變化而造成的,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並不是它呈色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因為任何一種青料的呈色都會受到窯溫和窯位變化的影響,這是它們的共性,是一種普遍現象。就是說,在青花瓷的燒制過程中,窯溫和窯位的變化是它們在燒結過程中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外部條件,如果條件不同,結果當然就不同了。那麼,造成它們呈色不同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呢?筆者認為,這是由于它自身品質的不同而決定的。
一、“甦麻離青”鈷料中的砷元素
我國很多科研工作者對以“甦麻離青”為飾的青花瓷器進行過多方面的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分析,除了它“高鐵低錳”之外,砷元素的存在也是十分重要的。雖然它只是极少的“痕量”,但卻顯示出了它與國產鈷土礦的截然不同,這也是它的一個重要特征之一。
砷,它是一種非金屬元素,符號As,在元素周期表中排第33位。砷,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少且很散,几乎沒有單質狀態的砷,大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由于砷元素的化學性質所決定,它在燒窯這個溫度下就會完全升華。那麼,為什麼以“甦麻離青”鈷料為飾的瓷器中還會殘留“痕量”的砷元素,而國產鈷土礦中卻不見存在呢?關于這個問題,現闡述如下:
“甦麻離青”鈷料是一種含有砷、鈷、鐵、錳等元素的天然玻璃質類的晶體礦物,如天然水晶類,天然石英類的礦物,而不是指現代生產的藍玻璃。由于它的硬度(大約在摩氏7度)比較大,不易研磨成特別細的粉末;況且由于它質地的原因,在用做青料前不用焙燒;如果再加上燒制溫度或時間上的不足,那麼它就會有一些特別細小的晶體顆粒沒有完全反應掉而有所殘留,而這種殘留物就是燒制之前的“甦麻離青”的原生礦物。雖然經過了1200°C以上的高溫,但砷元素仍然是被“包裹”在這種特別細小的晶體之中的,它並沒有受到外來因素(高溫)的影響。就是說晶體不被徹底破坏,只要有微小的顆粒,砷元素就會存在其中,這也就是它能以极少极少的“痕量”存在的原因。
而在國產鈷土礦中,雖然也有含砷元素的原生礦,但它們都是以化合態的方式存在,如輝砷鈷礦(CoAsS)和砷鈷礦(CoAs2)。它的這種存在方式是“裸露”在空氣中的,而不是被“包裹”在某種晶體中,由于鈷土礦與“甦麻離青”鈷料質地的不同,純凈度差別也很大,所以在用做青料前要經過數遍的淘洗和焙燒(800°C~900°C),而后經過研磨調制成青料畫在瓷胎上,然后入窯燒制。這樣一來青料中所含有的砷元素就早已蕩然無存了,就像在瓷器中找不到水分子一樣。
所以說,青花鈷料中是否含有砷元素,這在區分鈷料是何種礦物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二、“甦麻離青”鈷料呈色不同的根源
“甦麻離青”鈷料雖然稀少而昂貴,但它的呈色並不完全是盡善盡美的。它們絕大多數呈色清透靚麗,如元代青花和永宣青花;可也有一部分發色灰暗混沌的,如洪武青花。這種顏色上的變化,很多人把它歸結為是窯溫和窯位的變化而造成的,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並不是它呈色不穩定的主要原因。因為任何一種青料的呈色都會受到窯溫和窯位變化的影響,這是它們的共性,是一種普遍現象。就是說,在青花瓷的燒制過程中,窯溫和窯位的變化是它們在燒結過程中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外部條件,如果條件不同,結果當然就不同了。那麼,造成它們呈色不同的主要原因又是什麼呢?筆者認為,這是由于它自身品質的不同而決定的。
安徽省博物館藏元青花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種天然礦物的質地都不是完全一樣的,就是產生在同一礦床的也不例外,尤其它們的純凈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區別,有的甚至差別很大。就像我們通常把一些純度較高結晶較好透明度較好的二氧化硅晶體稱做水晶,而把一些純度較差結晶較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岩石狀的二氧化硅晶體稱做石英一樣。其實,它們都是以二氧化硅為主要构成元素的物質,它們在物理性質上和化學性質上都是基本相同的。那麼,用它作為青花瓷的裝飾品,我們就可以從它的質地及純凈度上來認識它的呈色原因了。如果它的質地如水晶一樣清透並且純度較高,那麼用其所燒制出來的青花瓷也一定會清澈靚麗;如果用質地象石英岩類純凈度較低含雜質較多的原生礦,那麼燒制出來的青花瓷顯得灰暗也就不奇怪了。總之,在燒制時間、溫度、窯位(其實窯位的不同也是溫度的變化)大體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青料自身品質的好坏優劣,純度的高低和所含雜質的多少是決定它顏色變化的主要因素。舉一個例子:用純凈水凍成的冰塊和用汙水凍成的冰塊,其主要成分都是水分子,但在視覺效果上卻差別很大;假如它們在相同的條件下融化,那麼液體的顏色也是大不相同的。我想,“甦麻離青”鈷料呈色的不同,也與此大同小异吧。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種天然礦物的質地都不是完全一樣的,就是產生在同一礦床的也不例外,尤其它們的純凈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區別,有的甚至差別很大。就像我們通常把一些純度較高結晶較好透明度較好的二氧化硅晶體稱做水晶,而把一些純度較差結晶較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岩石狀的二氧化硅晶體稱做石英一樣。其實,它們都是以二氧化硅為主要构成元素的物質,它們在物理性質上和化學性質上都是基本相同的。那麼,用它作為青花瓷的裝飾品,我們就可以從它的質地及純凈度上來認識它的呈色原因了。如果它的質地如水晶一樣清透並且純度較高,那麼用其所燒制出來的青花瓷也一定會清澈靚麗;如果用質地象石英岩類純凈度較低含雜質較多的原生礦,那麼燒制出來的青花瓷顯得灰暗也就不奇怪了。總之,在燒制時間、溫度、窯位(其實窯位的不同也是溫度的變化)大體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下,青料自身品質的好坏優劣,純度的高低和所含雜質的多少是決定它顏色變化的主要因素。舉一個例子:用純凈水凍成的冰塊和用汙水凍成的冰塊,其主要成分都是水分子,但在視覺效果上卻差別很大;假如它們在相同的條件下融化,那麼液體的顏色也是大不相同的。我想,“甦麻離青”鈷料呈色的不同,也與此大同小异吧。
安徽省博物館藏元青花
三、正确認識“甦麻離青”鈷料上形成的黑斑
青花上所形成的黑斑,是自然的形成還是人工有意重筆渲染的表象,是人們衡量它是進口還是國產青料的重要標准之一。傳統鑒定常稱“甦麻離青”鈷料中的黑斑為“鐵銹斑”,科研工作者謂其“磁鐵礦結晶”,只是語言規范性問題,其實指的都是同一種東西。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甦麻離青”鈷料都會形成明顯的黑斑,有的甚至沒有。黑斑的形成机理是結晶。我們都知道結晶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在原溶液中超飽和,另一種是蒸發溶劑,使之超飽和。“甦麻離青”的“高鐵”是這種鈷料的一個總的特征,但不是任何一把“甦料”入窯燒制后都會形成黑斑。黑斑的形成是此青料中局部的鐵元素含量特別高,在釉溶液中達到飽和狀態,燒窯停止后,窯溫開始下降形成超飽和部分的鐵元素開始析出。如果鐵的含量特別高,冷卻的速度特別慢,它形成的晶體就特別好、特別大、特別黑,上面就很可能產生金屬一樣的錫光;除此之外,青料研磨得不夠精細,有較大顆粒存在,也可導致色料中鐵元素的分布不均勻,形成某一區域某一點的集聚而成為黑斑;再有,在繪畫的過程中,由于在某一筆划間停留過久,也會形成鈷料的堆集而形成黑斑。如果缺乏以上的條件,青料中是很難形成黑斑現象的。所以說,“甦麻離青”鈷料中形成的黑斑是有條件的、是相對的,並不是絕對存在的。
三、正确認識“甦麻離青”鈷料上形成的黑斑
青花上所形成的黑斑,是自然的形成還是人工有意重筆渲染的表象,是人們衡量它是進口還是國產青料的重要標准之一。傳統鑒定常稱“甦麻離青”鈷料中的黑斑為“鐵銹斑”,科研工作者謂其“磁鐵礦結晶”,只是語言規范性問題,其實指的都是同一種東西。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甦麻離青”鈷料都會形成明顯的黑斑,有的甚至沒有。黑斑的形成机理是結晶。我們都知道結晶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在原溶液中超飽和,另一種是蒸發溶劑,使之超飽和。“甦麻離青”的“高鐵”是這種鈷料的一個總的特征,但不是任何一把“甦料”入窯燒制后都會形成黑斑。黑斑的形成是此青料中局部的鐵元素含量特別高,在釉溶液中達到飽和狀態,燒窯停止后,窯溫開始下降形成超飽和部分的鐵元素開始析出。如果鐵的含量特別高,冷卻的速度特別慢,它形成的晶體就特別好、特別大、特別黑,上面就很可能產生金屬一樣的錫光;除此之外,青料研磨得不夠精細,有較大顆粒存在,也可導致色料中鐵元素的分布不均勻,形成某一區域某一點的集聚而成為黑斑;再有,在繪畫的過程中,由于在某一筆划間停留過久,也會形成鈷料的堆集而形成黑斑。如果缺乏以上的條件,青料中是很難形成黑斑現象的。所以說,“甦麻離青”鈷料中形成的黑斑是有條件的、是相對的,並不是絕對存在的。
安徽省博物館藏元青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