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明代瓷器認徵學(三)空白期瓷器的特徵
第四節、 空白期瓷器的特徵
圖一、二,柳樹葉子“雨滴徵\"
1、正統、景泰、天順三朝(1436-1464)是明代陶瓷史上情況不明時期。對於鑒定這三朝瓷器主要是用排它法,即不是宣德和成化朝器物,那可能是空白期的器物了。從現今資料看,還沒有一件有款識或官窯瓷器証明是此時期的器物,不過在出土的一部分瓷器中,還是能看出這一時期瓷器的特徵來,但絕大多數是民窯瓷器。
圖三、注意底足的修胎規整否?
2、 青花料極少是進口的甦麻勃青料,多數用含鐵較多的國產料,發色灰暗,色澤濃艷的少。
3、 此時期出現戟耳和帶座的瓶、造像等。有元代時的的影子,但沒有新的器型變化。
4、 器胎骨不精、釉水粗糙,削足不規範,大器中有明顯跳刀痕,其底足較前朝有加大加寬趨勢,底足寬而深是這一時期的特點,碗類的器足呈內斂者多,且掛釉的也多。
5、 紋飾以緾枝蓮和拆枝花草居多,動物紋以犀牛望月和星象使用普遍,大罐等大器以琴棋書畫、攜琴仿友,樓台亭閣主題圖案為主,人物的臉和鼻子突出。柳條好像斷續的雨滴。
6、 出現空白期的現象原因有多種因素,除了連年戰亂,宮廷爭權和社會經濟的衰敗,以外,與帝王興趣愛好有很大的關系,景泰年間時興銅胎琺瑯器,(景泰蘭)就是很好的例子。
圖四、胎土粗陋、釉成灰黑色
第五節、成化時期瓷器的特徵
圖五、青花淡雅、沉靜,紋飾縴細
1、成化瓷器小巧、莊重、園潤,玲瓏俊秀,多見小件器物。
2、胎質純細,胎體輕薄,光透下呈現牙白或肉紅色,如脂似乳。釉質肥厚光潔,晶亮。胎精釉細,青花以淡雅、沉靜著稱。但因釉厚致青花色淡,而有一種雲遮霧障、若隱若現的感覺。特別是底足青花猶為明顯。紋飾縴細、採用雙勾勒填色,填色淡雅,只用平塗,只分濃淡,不分陰陽面,無渲染烘托。繪人物服飾紋,只繪單色外衣,無內襯衣作襯托,有成化一件衣之說。青花採用國產平等青取代甦勃泥青料,呈色穩定,發色蘭中閃灰青到了弦治朝表花發色與成化基本相似。
圖六、青花紋飾細,若隱若現感覺
3、成化鬥彩是創新品種,也是代表成化水平的品種
4、成化底足青花雙邊線很規律,緊靠圈足底部,靠近足跟部無釉處那條圈線,顏色較重,里圈那條線則顯清淡,這是鑒別成化器的重要依據之一。
5、款識挻拔有力就像一人所寫,一般為“大明成化年制”。款識的特點是:
“大字尖園頭非高,
成字撇硬直到腰,
化字人七平微頭,
製字衣橫少越刀,
明字窄平年應悟,
年制三點頭肩腰。
圖七、成化款識
7、 成化瓷器的氣泡不同於宣德的氣泡大小鬆散不同,而顯得小而密集。
8、 米糊底是成化瓷極為顯著的特徵之一。
圖八、民窯的器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