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故宮成化藏瓷軼聞之五:磨痕的隱示
在故宮藏瓷中,成化的彩瓷比起其他時代的各種瓷器數量上確實少了很多,種類也不多,且多為小件。
關於成化彩瓷的顏色,《南窯筆記》上“彩色”條目說:“成、正、嘉、萬俱有鬥彩、五彩、填彩……先於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湊其全體,名曰鬥彩。填者青料雙勾花鳥人物之類,於坯胎成後,復入彩爐,填入五色,曰填彩。其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區填出者是也。彩色有:礬紅,用皂礬煉者,以陳為佳,用石末鉛粉入礬紅少許配成。用鉛粉石末入銅花為綠色,鉛粉石末入青料則成紫。翠色則以京翠為上,廣翠次之,以上顏色皆清朝名……”
以上這些顏色都是宣德、成化彩瓷所用的,宣德的紫、綠、黃、礬紅器物,都是以這些作為彩釉料,成化時將其應用燒造出美艷的成化鬥彩。我在這里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引用《南窯筆記》中有關彩料的說明,正是為了講明一點:由於釉上彩兩次燒造,因此都是加鉛的低溫彩釉,這類器物在使用時就容易脫落,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的話題——關於成化彩瓷上的磨痕。
以成化鬥彩四季團花果碗來看,碗心有使用痕,因為使用,使得上面的彩釉幾乎全部脫落;此外,在碗壁團花果紋下方,有一圈明顯的磨損痕跡,可能是經常放在圓架框上使用而形成的。
另外還有幾件比較特殊的例子,如成化鬥彩八吉祥紋碗,這碗上的青花輪廓完整,但在青花輪廓線內,都有不規則的故意打磨痕,有幾處留有彩料未被抹去的痕跡,因而此件可能是已全上了彩,但因為某種原因,而將彩磨去。類似這種情形的,如成化窯青花轉枝蓮花杯,這杯外壁上的青花輪廓內,有著明顯的磨痕,但尚留有一些淡紅色痕。成化窯纏枝蓮彩瓷高足杯,器外壁有明顯磨痕,但是彩釉並未全部磨去,其打磨的是整個器壁,並不是只磨彩釉部分。
以上這幾種情況,除了成化窯鬥彩四季團花果碗的磨損情況可做一個合理的解釋外,其餘的都不知是何緣故。
關於磨痕,在故宮留有的這一批清宮舊存成化彩瓷中,還可發現一些很特殊的現象,比方說雞缸杯之類的鬥彩小杯、小洗,有相當一部分,其底足及口緣都有一道用軟性器物打磨的痕跡,凡是底足及口緣用這種方式打磨過的,器物內都有使用痕跡。因此,我們可以推測,這些器物在使用前,都是要經過這樣的處理,如是,在使用時,手托底足,才不會刮手。至於器物的口緣為何也要打磨,可能因為這類器具都是小件,以手端住,手指輕觸口緣,如是全釉則容易滑落,略微磨一點,稍呈澀口,則可止滑。當然,是否用盞托、杯託不得而知,但即使是用盞托、杯托,最終還是要用手端起來的。
以上這種現象,並非全部成化彩瓷都是這樣的,只是有個規律:凡是底足、口緣沒有打磨痕跡的,其內則無使用痕跡,由此推測——
台北故宮成化藏品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 [轉載]109篇故宮成化藏瓷軼聞之五:磨痕的隱示](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vKAVJN7lRDa03w82z8jtG-F6fHoS6pYDENmrKRnDI1N2Uiwwjq-BsrL8wdUatMJKP7RWD0nKwvcgPiua5AUBUEOkezcDuN04bBD8jl81KCcDJC4YdRRPkGprFQFqiE-37Aq8abNImwSuXoRs34S7UFEOIiSX8=s0-d)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 [轉載]109篇故宮成化藏瓷軼聞之五:磨痕的隱示](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uaKGth59r8UHePFr5imrupPArF12dI8X8NHQnuYud2buPoaHzkLmeCZFEb3B2Qu7vKPaGf_BcTXh6QiUISWuEMYDvVNaagOea4h_tpr3bHizupOTG_uZIbj2N2Z21sfBhE7JN-FBU5mMNkWCVUOgXqUApQQFIR=s0-d)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 [轉載]109篇故宮成化藏瓷軼聞之五:磨痕的隱示](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vhzTPomZ0PT1xUecwofuLaUZdUaTzoduzaaQt6NiqOah8JPxF4G_WK6C12gI_QY_5F_8-3-MK7q1hzMZHyiVEbL5a2o3Nw6pZmYbjQKgXX9WYpJL9bYLBe4DOfw89-eIDOZZd8Cnjs2MIbtX_vOeRDdjpyFbaH=s0-d)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 [轉載]109篇故宮成化藏瓷軼聞之五:磨痕的隱示](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tV_uY3pvmcPpXpNxFxSjIfv-SLKGqFb6zHSaCM2JfxzbCMQK5cKrGQT-1YFmJ25XqoyByyshrncDMgnxRPNJmGk0JCbi0LgvSb-jFPMwHDRXnjGavL7Y4BA4fPUvDMrfYHUe_j32ikKs2effcLG-gQ12S4Qmg=s0-d)
大英博物館成化藏品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 [轉載]109篇故宮成化藏瓷軼聞之五:磨痕的隱示](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tQoZ9ZlC8nvZ4UM6KNKviasvfijJscFaOi0Pc6AD1cCOMdUH4-7OMDwtb3T_9Fv0JsRQJkMeNtpGQS9CVuN5HgkpPzZgkXBxu1-rnkFwOPSxwDj1WGRFGiy7Hs8ebX52Y1XcPzqG-mKQnsFTl3ZYdcLsvkjs4=s0-d)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 [轉載]109篇故宮成化藏瓷軼聞之五:磨痕的隱示](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ttpvEuuCE9mWmaUT0Edmv64HnE6LH5lWl-BlMiWeyx_oKFRps2Te19SJc8t8lO6sfGkeAzTT9pRVGQ2_P3sux78WcFDW8dNyoihMLmATVZRD6SFnY-Gp9685B_Z6j5ao0kdP3--KE2A3BX5kLZ7rWhivGfH-zW=s0-d)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 [轉載]109篇故宮成化藏瓷軼聞之五:磨痕的隱示](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uClPCX3eNHPlD_TixflFtMPq17VqcztuzM_1Y3b5QzUcZx9E1gCkQ9CVZ3xgFqEAhOaQBmY8EdkzosUyg0Ykd8Yt4xgBw0uT72Z0QWOl3xZ760BCDok8NdwNd48-3QFL3uWfcWrtkvN29pPboLEQ8Ils0p9SRA=s0-d)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 [轉載]109篇故宮成化藏瓷軼聞之五:磨痕的隱示](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thdpCE3qJvxXwnB9PU9QCUtdYKEQcQ09qgWVn_nBCQNGyqog1QGN0FqRHz_7sDXxp4JdkNtN2uRCN6DWJ_-Oj5odCZch_kqz9RBqA10TkRzOGUUn1k7ieq0uceCaP405Q6u5dZZ0dQHtfPN0Slhj3mofpsg5qF=s0-d)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 [轉載]109篇故宮成化藏瓷軼聞之五:磨痕的隱示](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sfXOBp83SnlbFhGA0OjptV5oG7hhtBYpGUXFcCh52QdTWytsPS1eyJsHDlPYu_Vu4GyHmn8yBH8-2Ja8lkSKXKbvEZmlQ1QnYIlOG-8t33kuhEiyiWuAfqH6e-BW7pIgApKroy_5D_IDk3O_Jya2ddGJBItVk=s0-d)
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成化藏品
![點擊圖片可在新窗口打開 [轉載]109篇故宮成化藏瓷軼聞之五:磨痕的隱示](https://lh3.googleusercontent.com/blogger_img_proxy/AEn0k_sH06YxxtXyZ5zSac03J2ZHgOVbuJmg41fcC4Ty6FdIg2NMVyDxOJMyyzU2ltdZXgXyAIgeyjI_c1XRdMJPAJ85-F2UIxElLKoEAKhP95o1oq5HNY17nDGemAgMD3AE5PYeGuh2LKQX7-E0Mn4sMmyYRQpkdfqS=s0-d)
關於成化彩瓷的顏色,《南窯筆記》上“彩色”條目說:“成、正、嘉、萬俱有鬥彩、五彩、填彩……先於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湊其全體,名曰鬥彩。填者青料雙勾花鳥人物之類,於坯胎成後,復入彩爐,填入五色,曰填彩。其五彩,則素瓷純用彩料區填出者是也。彩色有:礬紅,用皂礬煉者,以陳為佳,用石末鉛粉入礬紅少許配成。用鉛粉石末入銅花為綠色,鉛粉石末入青料則成紫。翠色則以京翠為上,廣翠次之,以上顏色皆清朝名……”
以上這些顏色都是宣德、成化彩瓷所用的,宣德的紫、綠、黃、礬紅器物,都是以這些作為彩釉料,成化時將其應用燒造出美艷的成化鬥彩。我在這里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引用《南窯筆記》中有關彩料的說明,正是為了講明一點:由於釉上彩兩次燒造,因此都是加鉛的低溫彩釉,這類器物在使用時就容易脫落,於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的話題——關於成化彩瓷上的磨痕。
以成化鬥彩四季團花果碗來看,碗心有使用痕,因為使用,使得上面的彩釉幾乎全部脫落;此外,在碗壁團花果紋下方,有一圈明顯的磨損痕跡,可能是經常放在圓架框上使用而形成的。
另外還有幾件比較特殊的例子,如成化鬥彩八吉祥紋碗,這碗上的青花輪廓完整,但在青花輪廓線內,都有不規則的故意打磨痕,有幾處留有彩料未被抹去的痕跡,因而此件可能是已全上了彩,但因為某種原因,而將彩磨去。類似這種情形的,如成化窯青花轉枝蓮花杯,這杯外壁上的青花輪廓內,有著明顯的磨痕,但尚留有一些淡紅色痕。成化窯纏枝蓮彩瓷高足杯,器外壁有明顯磨痕,但是彩釉並未全部磨去,其打磨的是整個器壁,並不是只磨彩釉部分。
以上這幾種情況,除了成化窯鬥彩四季團花果碗的磨損情況可做一個合理的解釋外,其餘的都不知是何緣故。
關於磨痕,在故宮留有的這一批清宮舊存成化彩瓷中,還可發現一些很特殊的現象,比方說雞缸杯之類的鬥彩小杯、小洗,有相當一部分,其底足及口緣都有一道用軟性器物打磨的痕跡,凡是底足及口緣用這種方式打磨過的,器物內都有使用痕跡。因此,我們可以推測,這些器物在使用前,都是要經過這樣的處理,如是,在使用時,手托底足,才不會刮手。至於器物的口緣為何也要打磨,可能因為這類器具都是小件,以手端住,手指輕觸口緣,如是全釉則容易滑落,略微磨一點,稍呈澀口,則可止滑。當然,是否用盞托、杯託不得而知,但即使是用盞托、杯托,最終還是要用手端起來的。
以上這種現象,並非全部成化彩瓷都是這樣的,只是有個規律:凡是底足、口緣沒有打磨痕跡的,其內則無使用痕跡,由此推測——
1. 這種鬥彩底足和口緣的打磨現象,應是在宮內完成的,而且是在新器具使用前才處理的。至於其他的成化青花小器,則沒有這種打磨現象。、
2. 從這一點微小之處我們完全可以做出這樣的判斷:這類成化的鬥彩器具,應是為特殊人物的使用才燒造的。
台北故宮成化藏品
大英博物館成化藏品
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成化藏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