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蓋缸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蓋缸(上篇)

2013-12-05 15:04:25

原文地址:明清瓷器器型鑒賞——蓋缸(上篇)作者:奚風瘦馬
    (奚風瘦馬原創,2010年10月5日初稿)    前面博文介紹完了粥罐,在選擇下一個介紹的內容時,很容易便想到了蓋缸。蓋缸與粥罐有許多共同點,選擇介紹它,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它們都是帶帽的,呵呵;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它與粥罐有著極其相似的發展過程,我想,與其說是巧合,不如說是曆史賦予它們相似的命運吧。    首先說說什麼是蓋缸。    從目前所見的蓋缸實物資料看,不但是明清景德鎮瓷器的一個固定品種,而且延續時間長,發展脈絡較為清晰,並且有官窯級實物存世。然而關於蓋缸的明確記載卻較少,即使提及,也所述不詳。馮先銘先生的《中國古陶瓷圖典》等許多陶瓷辭典類書籍均未列此詞條;耿老的《明清瓷器鑒定》在附錄的品種器型對照表中列有康熙青花蓋缸,但在器型選例中沒有具體介紹。(介紹康熙煨瓷時舉一例乃蓋缸,後詳。)    個人認為蓋缸是應型命名,器身如缸,上置一蓋,故曰蓋缸,或許最先是景德鎮陶工的隨意稱呼吧。蓋缸由於體型飽滿,相對容積較大,十分適合存放什物,民間較為流行,故宮也有藏品,當為官窯,可見使用範圍之廣。清末小型蓋缸多用來盛砂糖,倒成了家家戶戶廚房的必備品了,老百姓因之習慣稱其為糖缸,至今許多人家仍有遺留,如今奶奶輩的應該都有使用經曆吧。蓋缸之用途由此可見一斑。    蓋缸之典型器型如下圖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紋蓋缸,是器為故宮博物院藏品,通高23.7cm,口徑23.1cm,足徑14.2cm,直口,深腹下斂,圈足。器蓋平頂,豐肩直壁,平折沿,上有環形抓鈕,子母口。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ㄉ掀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ㄉ掀
  
    有些朋友習慣將這種器形稱之為蓋罐,似無不可;但考慮常見的圓罐(即習慣稱之為人頭罐的)也多有帶蓋者,容易引起名稱混淆,故竊以為這個器型還是叫蓋缸更為合理些。    關於蓋缸器型的分期,雖然並不像粥罐那樣,由於系的出現可分為明顯的前後二期,但從蓋缸器型的發展過程看,在乾嘉道時期有一個明顯的空白階段,故而為了敘述方便,這裡也仿照粥罐器型的分期,分為早、晚兩個時期,並按照同樣的體例分上下兩篇介紹。    一、早期蓋缸的發展及器型特徵


  

    1、明末到順治,早期蓋缸的草創期
    從目前可見的實物資料分析,最早的蓋缸應該出現在萬曆前後,且多為外銷品種。萬曆蓋缸器型的典型特徵是器身敞口較明顯,器蓋斜壁微撇口,而非後來常見的直壁平折沿,鈕有扁圓鈕和環鈕兩種形式。
    下器為萬曆青花海馬紋蓋缸,通高與口徑均為13cm左右。器身稍矮,像一個較高的敞口碗;蓋子曲線較為優美,蓋沿外撇,裡面仍是子母口;扁圓鈕,上有凸楞裝飾一周,頂端有小突起,就像一個小南瓜,應為模製,稱為瓜蒂鈕也無妨。紋飾是典型的明晚海馬紋,一般此類紋飾多斷萬曆。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ㄉ掀
    下器為明晚青花山水紋蓋缸,器型與上器相類似,只是鈕為中空的環鈕。這種青花山水紋在明晚外銷器上極為常見。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ㄉ掀

    由於早期蓋缸器型尚未固定,故斷代多從紋飾入手。如上述器型若有較多個例,可逐漸確定為萬曆或稍晚的明晚期蓋缸的典型器型。
    而下器從紋飾分析,則為典型的順治器物。此類器物所見帶蓋的極少,而類似的器身則有較多遺留,即使相同紋飾的也頗有數量,應該能夠代表崇順時期蓋缸的器型特徵。該器與上述器型相比,器身較深,圈足較高,而蓋子則變淺,蓋沿雖然仍外撇,卻已經圓轉較柔和了。從使用角度講,在相同的高度下,這個器型比上器具有更大的容量,故也更為實用。這個器物的鈕為實心倒梯形的平頭圓鈕,與上述環鈕相比更利於提捏。

    2、康熙一朝,早期蓋缸的成熟期
    經過前一階段的發展,蓋缸到康熙已經比較成熟了。下圖為瘦馬舊藏的一個康熙青花冰梅開光博古清供紋蓋缸,是典型的康熙蓋缸器型,高約24cm,器型充分吸收了早期蓋缸的種種優點,可謂完美而大氣,飽滿而硬朗,環鈕雖淺,由於頂部稍外撇,提捏仍較牢靠,與整體器型也很協調。這個器型一如前述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幾成康熙蓋缸之定式,器物檔次優劣主要體現在畫工上。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ㄉ掀
    之所以稱康熙為蓋缸的成熟期,不但在於器型的成熟、精美,而且在於工藝的精湛與數量的增加,目前可見的早期蓋缸大多為康熙青花,且做工都很精良,價格自然也不菲,是收藏的熱門品種之一。     另一方面,康熙一朝除了上述典型的蓋缸器型,還能偶見一些衍生器型,這些稀見的器型當然更為可貴,現列舉一二。
    康熙青花煨瓷山水紋蓋缸,故宮博物院藏品。該器器型比較簡單,器身為直壁圈足,上置直壁平頂豐肩直壁蓋,倒梯形實圓鈕,子母口。這件東西貌似普通,器型卻難得一見,加上高貴的康熙煨瓷品種,使得該器十分珍貴,難怪相貌平平能入選皇宮呢,耿老的《明清瓷器鑒定》介紹過這件藏品。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ㄉ掀
    康熙五彩開光草蟲紋蓋缸,19.5 厘米,近期中華古玩網的一件拍品。 該器器身與康熙典型蓋缸相類,直口,深腹下斂,圈足;器蓋稍矮,平頂,豐肩直壁,不起沿,扁圓鈕,子母口。從紋飾看,為典型的外銷品種。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ㄉ掀
    3、雍正乾隆,早期蓋缸的衰退期
    蓋缸在雍正一朝開始衰退,其原因與粥罐的衰退一樣令人費解,這裡姑且不考。雍正時期還能見一些帶有康熙風格的青花蓋缸,但數量明顯減少,器型也由硬朗變得憨厚起來,許多器物或器身加高,或器蓋過大,比例明顯不如康熙協調。
    這一時期,開始多見的是小型的蓋缸,通高通常在10cm到15cm,除了青花外,雍正一朝開始流行的粉彩裝飾也應用到蓋缸上。小巧的器型,加上柔和的粉彩裝飾,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十分討人喜歡。把玩於手中,真是惹人憐愛的尤物。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ㄉ掀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ㄉ掀
    乾隆早期繼續延續著這類小蓋缸的路子,且多為出口,內銷紋飾與題材卻漸漸不見了。下圖所示為乾隆醬釉地葉形開光粉彩花卉紋蓋缸,小的一個高不過7cm而已。這類器物哥德堡號沉船曾大量出水,應是當年銷往歐洲的瓷器品種之一,前些年頗有一些回流。當是這對蓋缸售價也僅千元,因不屑其外銷瓷的出身,沒有拿下,現在恐再沒機會了。古玩收藏永遠應該抓住當下之機遇,玩者當引以為戒。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ㄉ掀

    (待續下篇,晚期蓋缸)關於博文的幾點說明:1、本博文為瘦馬閑暇信手寫來,或有描述偏差與用詞不准,勿當正規讀物閱讀;2、文中許多圖片從論壇網友處蒐集,不再一一註明,物主若有異議,請告知,我馬上刪掉;3、文章非抄襲或轉載,引用此博文請註明出處與作者。








編輯記錄:
2010年10月4日至5日晚,初稿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蓋缸(下篇)

2013-12-05 15:04:21

原文地址:明清瓷器器型鑒賞——蓋缸(下篇)作者:奚風瘦馬
    (奚風瘦馬原創,2010年10月13日初稿)    二、晚期蓋缸的發展及器型特徵    上篇述及乾隆時蓋缸已式微,目前所見多為外銷的小型器,且數量已經很少。    與粥罐的發展規律出奇的相似,清代晚期蓋缸卻又以另外的面貌,忽然興起了。    晚期蓋缸總體還是延續了早期蓋缸的特點,典型器型特徵為:器身直口,深腹下斂,圈足。圓蓋,上有環形抓鈕,子母口。與早期的典型器型相比,主要區別是:一、整個蓋面較圓,使得器型總體的節奏感與力量感大為削減;二、蓋的口部不再起沿,與器身渾若一體,使器型顯得較為稚拙;三、抓鈕明顯增高,雖然提捏方便,卻不如早期器型來得協調了。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ㄏ縷
  
    晚期蓋缸在典型器型的基礎上,各部分比例與細節多有變化,並衍生出些許新造型,現分述如下。    1、出沿蓋缸    道咸時期偶見一些蓋沿微沿或外撇的蓋缸,顯然為早期蓋缸之餘絮,非晚期蓋缸的典型造型。下圖蓋缸,紋飾時代特徵極為明顯,斷道咸應無異議。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ㄏ縷

    2、咸同大蓋缸
    咸同時期常見一種體型均較碩大(相對晚期來說)的蓋缸,通高20cm左右,胎體厚重,所見通常為青花刀馬人物題材。下圖為瘦馬舊藏青花西遊記故事蓋缸,高19cm,從青花發色和修足特徵分析,咸豐特徵較為明顯。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ㄏ縷

    3、標準晚期蓋缸
    如本篇第一圖所示,也是目前最常見的晚期蓋缸造型,從青花發色與紋飾特徵分析,清晚各代均有出品。一般認為器型矮而敦實者,時代稍早,多以青花為主。器型細節多有變化,如下器的主要特點是抓鈕外撇比較明顯。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ㄏ縷

    而如下圖所示器型瘦削者,一般為光民乃至解放初期的產品,裝飾品種較為豐富,計有粉彩、淺絳、新彩、礬紅、墨彩、金彩、印花、刷花等,除淺絳外,檔次多不高。現今所多見、常稱之為糖缸者,多為此種。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ㄏ縷

    上述三種為延續早期之器型或晚期之典型器型,下面再聊舉一些不常見的蓋缸器型。    4、極瘦削者


    顯為第3種器型瘦削者之極致,像過分高挑之人,有重心不穩之感覺,不足為論,民國後稍多見。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ㄏ縷

    5、菊瓣蓋缸
    器型類晚期典型器,只是器身與蓋通體摹印凸楞,多稱為菊瓣者,顯係受同光時期常見的菊瓣碗之影響。這種器型在蓋缸中極為少見,若再遇上紋飾題材佳者,頗值得收藏。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ㄏ縷

    6、異型鈕蓋缸
    器型類晚期典型器,只是蓋稍淺,鈕非常見的環鈕,目前見有桃鈕者,不排除還有其他類型的鈕,姑且稱之為異型鈕。看此蓋缸器型,顯係受清末桃鈕粥罐影響較大。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ㄏ縷

    7、杯型蓋缸
    這類蓋缸與典型蓋缸造型有較大區別,倒頗有些現今常用之茶杯的意思,器身口部略外撇,弧蓋,出沿,倒梯形實圓鈕。這種蓋缸所見均為光緒青花,與清末民國彩瓷的輕薄不同,青花器仍較多保持了傳統瓷器的厚重的器型韻味。此類器型瘦馬所見也不過三件,其中兩件缺蓋,下圖這件05年即要價5000左右,且有毛病,猶豫再三沒能拿下,很快不知為哪位藏家收藏了。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ㄏ縷

    8、杯型尖底蓋缸
    這類蓋缸與上器倒是有幾分相像,只是器身下部內收較急,使得脛部較為尖瘦,蓋為笠式,折沿較寬,倒梯形環鈕,該器型總體穩定感不是很好。
[轉載]明清瓷器器型鑒賞鈥斺敻歉祝ㄏ縷

    清末器型往往變化較豐,這裡就列舉這麼幾種。
    需要說明的是,在一些收藏者眼中,往往認為蓋缸是一種比較差的器型,因而多不屑收藏。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多個方面,晚期常見蓋缸固然有器型笨拙、裝飾惡劣而讓人生厭者,甚至即使淺絳名家作品也因器型之故價格頗受影響;但如後述幾種少見品種,卻有可資收藏者。至於康熙典型蓋缸,則器型大氣磅礡,紋飾精美,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器。記得06年瘦馬在深圳黃貝嶺古玩城閑逛時,一賣家手裡有一青花嬰戲的蓋缸器身,告之願數萬元求一蓋,以期完美,不知現在如願否。關於博文的幾點說明:1、本博文為瘦馬閑暇信手寫來,或有描述偏差與用詞不准,勿當正規讀物閱讀;2、文中許多圖片從論壇網友處蒐集,不再一一註明,物主若有異議,請告知,我馬上刪掉;3、文章非抄襲或轉載,引用此博文請註明出處與作者。
 







編輯記錄:
2010年10月13日晚,初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